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世民是成功的明君,为何后世皇帝却不爱模仿他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4-14)260

李世民无疑是中国古代皇帝的榜样。李世民创建的“贞观之治”,也被后世的皇帝当成最成功的政治蓝本。

李世民是成功的明君,为何后世皇帝却不爱模仿他呢?

不过,虽然李世民是所有后世皇帝的榜样,但是,后世皇帝学习李世民的却很少。而且比如像顺治皇帝这样的,当时他让大臣们选一个历史上的皇帝给他学习,大臣们选出的皇帝是李世民,认为作为榜样皇帝,学习他是所有贤明的君主应该做的事情。可是顺治皇帝却说,他不愿意学习李世民,他要学朱元璋。而朱元璋明显是个听不见别人意见的皇帝,但顺治帝反倒公开说要学习他。

后世的皇帝,夸赞李世民的也不少。不过他们对李世民的夸赞,却显得有些别有用心。

比如成吉思汗曾夸赞:“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很明显,成吉思汗在这里,只是肯定唐太宗会打仗这一点。对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及善于纳谏,并没有说。

比如朱棣夸赞李世民:“若唐文皇帝,倡义靖难,定天下于一。”朱棣在这里说的是什么,是唐太宗的“靖难”,实际上,朱棣和李世民有同样的经历,都是通过夺位获得天下的。李世民杀了他的哥哥东宫太子李建成,因而自己当了太子,最后自己获得了天下。朱棣则是造反,夺了他侄儿的太子之位,获得了天下。朱棣确实把李世民当成榜样。不过不是把贞观之治当成榜样,而是把李世民的“靖难”当成榜样,这显然是学歪了。

李世民是成功的明君,为何后世皇帝却不爱模仿他呢?

比如朱见深也夸赞李世民:“太宗在唐为一代英明之君,其济世康民,伟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于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朱见深在夸赞李世民的同时,却又在批评他,说他有愧于“二帝三王(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之道”。就算朱见深夸奖李世民,实际上朱见深自己从来没有跟着李世民学习过。他当了皇帝以后,就整天躲在后宫之中,花天酒地。连当时的首辅万安,没什么事做,也天天研究如何给李世民进献 *** 。整个明朝皇帝不愿意上朝的传统,就是从朱见深开始的。很明显,朱见深这个人,就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再比如康熙曾夸赞李世民:“朕观古来帝王,如唐虞之都俞吁咈、唐太宗之听言纳谏,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谊浃洽。”康熙谈的就是,李世民的做法,能够确保君臣关系融洽,这一点,是说到了要害的。不过我们也需要看到,康熙这里特别强调君臣之间的关系是“上下”关系,是“父子”关系。要求的就是臣子要做到臣子的本分,不能僭越。只有在这种不能僭越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君臣之间“情谊浃洽”。

从以上我们所举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实际上虽然古代皇帝都把李世民当成榜样,但是却都没有认真地去学。有一些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实际上不行动。有一些则是捡有利于自己的来说。对李世民贞观之治最核心的内容“善于纳谏”这一点,所有的皇帝,基本上都没有说。

那么,为什么古代的皇帝不愿意跟着学习呢?

根本的原因,是由皇权制度造成的。皇权制度,是一种集权制度,是要把天下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皇帝的手里,让大臣都要听皇帝的意见,按照皇帝的意见来做事情。

李世民的善于纳谏,后世的很多皇帝,都是做不到的。这实际上相当于皇帝必须要采纳大臣的意见。如果皇帝想做一件事,而大臣不同意,那么皇帝也不可能实施。显然,这是一种对皇权的破坏,对中央集权的破坏。

有人可能会说,李世民也是皇帝,也需要中央集权,为什么他却能够听从大臣的意见呢?这当然与李世民个人性格有关,也与唐朝作为一个开放的朝代有关。同时,由于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政变当上皇帝的,因此他当了皇帝以后,试图消弭各方矛盾,同时也是要确定自己良好的历史地位。因此,才特别注重察纳雅言。也因此成就了贞观之治。

后世的那些皇帝们,没有李世民这样的背景,而且他们更想加强中央集权。因此,最终后世都没人愿意主动学习李世民,也几乎没有再出现过贞观之治这样的政治图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4/246685.html

“李世民是成功的明君,为何后世皇帝却不爱模仿他呢?” 的相关文章

袁绍派兵攻打曹操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要选择声东击西

袁绍派兵攻打曹操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要选择声东击西

对袁绍带兵攻打曹操,双方在白马城交锋,为何曹操选择声东击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袁绍因为不满意曹操的官职比自己高,因此决定带着兵马直接发动进攻。袁绍的想法就是只要把曹操给击败了,那么汉献帝肯定是会册封自己做大将军。小编认为袁绍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做皇帝,而只是想要做一...

魏延与杨仪在诸葛亮死后,都发生过哪些事情?

魏延与杨仪在诸葛亮死后,都发生过哪些事情?

蜀汉最大功臣诸葛亮为刘备奠立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蜀汉后期更是能力非凡,独当一面,而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争权,两人都上表后主,称对方反叛,但是,为什么没人保魏延,都保杨仪呢?诸葛亮临死前,召集杨仪、费祎、姜维等人开军事会议,作出重要安排,让...

诸葛亮五次北伐两次大胜 为什么还说诸葛亮北伐失败了

诸葛亮五次北伐两次大胜 为什么还说诸葛亮北伐失败了

对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两次取得大胜,为何很多人却说他北伐失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之中,有武力之人颇多,有智谋之人也不在少数,但最为有名的莫过于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可谓是神一般的人物,他不仅料事如神,而且谋略过人,猜测人心的能力更是无人能及。中国古...

荀攸是什么出身?曹操有多看重他?

荀攸是什么出身?曹操有多看重他?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曹操帐下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其中以荀攸最为曹操倚重,为其“谋主”。既然荀攸是曹操的首席军师,为何没有郭嘉他们那么出名呢一,出身名门荀攸出身颍川荀氏,为广陵太守荀昙之孙,名士荀彧堂侄。荀攸早年丧父,因此跟随祖父荀昙一起...

在史学方面,范晔有哪些突出成就?

在史学方面,范晔有哪些突出成就?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郡顺阳县人。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员。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范晔出身顺阳范氏,博览群书。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即位后,出任冠军(刘义康)长史,迁秘书...

乾隆一共有十几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令妃的儿子

乾隆一共有十几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令妃的儿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有十七个儿子,为何最终传位给令妃的儿子?是因对她的爱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乾隆绝对不会是因为爱极了令妃才把皇位传给第十五子颙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历史上的乾隆不仅没有后人想的那么深爱令妃,甚至可能在他心里都没拿令妃当回事。在乾隆心目中令妃不过是富察皇后的...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对赵光义夺了赵匡胤的皇位后,为何没人出来反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史》中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

陈式最后的结局如何?诸葛亮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陈式最后的结局如何?诸葛亮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诸葛亮北伐期间,魏延和陈式等四将取箕谷而进,诸葛亮派邓芝传令,让他们不可轻进,以防止魏军埋伏,但是,魏延和陈式不听诸葛亮的命令,陈式带领五千兵马出箕谷,结果,因为擅自进兵,导致中了埋伏,五千兵马只剩下四五百人。后来,诸葛亮怕陈式生变,还派邓芝善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