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探索唐朝四百死囚来归狱的故事,这件事是这是存在的还是杜撰的?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4-17)17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四百死囚来归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唐贞观六年春节前夕,李唐王朝在全国范围内一共有近400名死囚被关押在大理寺的监狱内,准备秋后斩首。

探索唐朝四百死囚来归狱的故事,这件事是这是存在的还是杜撰的?

唐太宗亲自到监狱里对死囚逐一审问,他们都说自己罪有应得,死有余辜,法官的判决很公正。唐太宗听后感激涕零,便跟死囚立下君子之约:“明天是小年,相信你们都想回家跟家人团圆,朕可以成全你们,但是你们要保证在第二年秋收之后自觉前来服刑。”

死囚们心里乐开了花,随即答应了唐太宗,唐太宗信守承诺,放死囚们回家过年,到了第二年的秋收,当年被放走的死囚全数投狱,没有一人逃亡。

死囚们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唐太宗,唐太宗为了表彰他们,下令将其无罪释放,就这是唐代非常有名的“四百死囚来归狱”的故事。

很多人不解,在生死关头,为什么没有一人潜逃,是唐朝的政治清明,还是有别的原因,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贞观初期的死刑制度。

唐太宗是一位非常重视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帝王,他“四百死囚来归狱”的故事深知隋炀帝严刑峻法带来的后果,所以唐太宗登基后废除了五十多种死刑,根据《旧唐书》记载,贞观年间,死刑的条律与古代相比减少了一半,犯罪的人也不多。

后来张蕴古因泄露了禁语触怒了唐太宗,被判处死刑,事后太宗懊悔不已,于是他下令推行“三复奏与五复奏”制,顾名思义就是有人犯了死罪,不可立即执行,京城地区要反复五次上奏,其他地区三次。

唐太宗这样做无非是为了给自己留点思考的时间,也是为了给子民一次再生的机会,毕竟盛怒之下容易判断失误,他不想因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误杀子民。

除此之外,贞观年间还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来限制死刑,比如不能随时进行死刑的宣判。

探索唐朝四百死囚来归狱的故事,这件事是这是存在的还是杜撰的?

首先,冬天才能奏决死刑,其他季节都不行,其次,雨雪天、夜晚、节假日、祭屠日等也不能奏决死刑,如此一来符合奏决死刑的时间非常有限,这是贞观年间君臣理性行政的一种表现。

李世民的法治改革主要以民为本,除了判决死刑要奏报皇上,由皇上抉择以外,李世民还要亲自到监狱里询问死囚的情况,这并不是做做表面工作,问问司法长官犯人的具体情况。唐太宗会亲自审问犯人,听听他们的声音,如果有人喊冤,李世民便会下令重审此案。

所以这才有了文中开头提及的“四百死囚来归狱”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唐太宗的胸怀与自信,能够做到重视死囚的生命,能够这么自信地认为死囚定会归狱确实非常艰难。

这件事体现了唐太宗超前的人道主义,他推行的德政连死囚都可以感化,“众囚归狱”的佳话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故事,白居易曾写下“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歌颂唐太宗的德政,连宋仁宗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成为他最忠实的粉丝。

当然也有些人对“众囚归狱”的故事表示质疑,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北宋的欧阳修,他认为趋利避害乃人之本性,墨子曾经说过:“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也,非取害也,取利也。”

在欧阳修看来,这些人判了死罪,那么就是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所谓“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那么死囚可以算得上是小人中的战斗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连君子都难以做到,更何况死囚?

如果说唐太宗的德政确实能感化小人,让他们脱胎换骨变成正人君子,那么此时李世民已经登基六年,他的德政已经推行数年,几年都不能感化小人不犯罪,一天的恩德却能让他们变成“舍生取义”的君子,这似乎不太符合常理。

欧阳修最后得出结论,唐太宗之所以这么做,只不过是一次政治投机,违背人情来博取声誉罢了。

想想如果屡屡有人犯下死罪,却受到赦免,那么这个国家还要怎么管理?犯罪成本低,不是纵容犯罪吗?

探索唐朝四百死囚来归狱的故事,这件事是这是存在的还是杜撰的?

故而,四百死囚应该是预想到如果主动回来一定会得到赦免,而唐太宗认为死囚归来一定渴望得到赦免,这样一来才促成了“四百死囚归狱”的佳话。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贞观年间,州有刺史,县有令尉,有着强大的刑侦系统,往北不可走胡,往南不可走粤,囚犯插翅难飞,在王夫之看来,死囚不是不想逃,而是无路可逃。

王夫之还说一定是有人事先承诺囚犯,只要他们主动回去,就会得到赦免,在他看来四百死囚归狱只不过是李世民的一场政治秀。

当然对贞观年间发生的“四百死囚归狱”的故事不止王夫之、欧阳修表示质疑,还有不少士大夫对唐太宗的动机表示怀疑。

史载,贞观四年全国的死刑犯一共只有二十九人,可是到了贞观六年却出现了近四百人,老百姓还是两年前的老百姓,制度还是两年前的制度,而且在如何治理好国家方面,太宗皇帝丝毫没有怠慢之意,为什么贞观六年的死囚比贞观四年的死囚高出十倍不止。

此时让我不由想起来玄武门之变,政变后,李世民一直担心受到后人诟病,所以他以皇帝的权威破例看到史官记载的玄武门之变的内容(当时规定皇帝不能审阅实录中与自己相关的内容),果然让他不满意,他要求史官要像描写西周周公为保天下而除掉自己两位弟弟那样描写自己,所以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到底如何,至今扑朔迷离。

加上近来出土的李建成墓志铭,发现连李建成的谥号都有修改过的痕迹。

在我看来“四百死囚来归狱”的故事很有可能是贞观年间那帮老臣所杜撰,或者是他们夸大其词。

总而言之不是他们夸大其数便是并无其事。

当然评价一个帝王,不能总是揪着他的过失不放,主要看他的政绩,不管怎样,李世民依旧是我们心目中那位雄才大略的帝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4/247300.html

“探索唐朝四百死囚来归狱的故事,这件事是这是存在的还是杜撰的?” 的相关文章

李世民远征高句丽都能适可而止 杨广两次失败后为何不能适可而止

李世民远征高句丽都能适可而止 杨广两次失败后为何不能适可而止

还不知道:杨广两征高句丽失败为什么不能像李世民一样适可而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知道隋朝和当年的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的结局,我们都知道隋朝的灭亡都是因为隋炀帝杨广一手导致的,他在位期间骄奢淫逸、大兴土木,无尽的挥霍着隋文帝留...

钟琰:曹魏太傅钟繇的曾孙女,聪慧弘雅,善于啸咏

钟琰:曹魏太傅钟繇的曾孙女,聪慧弘雅,善于啸咏

钟琰,颍川人,王浑之妻。生卒年不详,约魏末晋初间前后在世。魏太傅钟繇的曾孙女,父亲钟徽。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浑的妻子钟琰,是颍川人,她平时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因此几岁的时候就能撰写文章。她聪慧弘雅,善于啸咏,她的礼仪法度,为中表所推崇,她写有文集五卷。人物...

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你真的了解孝庄太后停灵37年,康熙为何迟迟不将祖母下葬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典故。在满清入关之后,多尔衮曾上深山向一位神秘道人咨询大清国运。老道答曰:“得之于摄政王,失之于摄政王;得之于孤儿寡母,失之于孤儿寡母。”皇太极听得是一头雾水,自然听不懂老道...

在东吴四大都督当中 其中最厉害的人是谁

在东吴四大都督当中 其中最厉害的人是谁

对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谁最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候因为国家之间的争斗比较厉害,所以君主都比较重视人才,在这个情况下,厉害人物层出不穷,每个国家都有一大堆厉害人物。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东吴四大都督,他们可以说是东吴最厉害的四个人了,正是因为有...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 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势力那么大 多尔衮为何迟迟没有称帝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势力那么大 多尔衮为何迟迟没有称帝

还不知道: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为何不称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顺治七年(1650年),清王朝中大权紧握的摄政王多尔衮不慎在打猎途中受伤,一个月后就因伤势过重而撒手人寰。这期间,顺治帝从多尔衮卧床养伤开始就不断派人前去问候,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更是极为哀悼。为了表示自己...

薄姬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她最后时什么结局?

薄姬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她最后时什么结局?

薄姬是刘邦女人中最幸运的人,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高后八年(前180年),汉文帝刘恒即位,尊母亲薄姬为皇太后,自此薄姬成为汉朝最尊贵的女人。吕后心狠手辣,对待刘邦的宠妃一向是十分残暴。为何薄姬能躲过吕后的追杀而安然无恙呢一,侍奉魏豹薄姬是薄氏与魏媪之女,因为父亲早死,所以一直跟着母亲魏媪生活。魏媪...

嘉庆有一个哥哥能力比他还要强 乾隆最后为何还选择嘉庆做继承人

嘉庆有一个哥哥能力比他还要强 乾隆最后为何还选择嘉庆做继承人

对有人说嘉庆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为何乾隆还是选嘉庆为接班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763年,圆明园突发大火,乾隆被困。皇五子永琪飞速赶到,撞破殿门,背起乾隆逃出险地。经此事,乾隆想立永琪为太子,没想到,三年后永琪死了。永琪是乾隆最中意的皇子,一直表现优异。他性格...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