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康熙对孤臣的定义是什么?他为什么希望胤禛做一个孤臣?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4-18)200

什么是孤臣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

这康熙想要胤禛做一个孤臣,而这个“孤臣”可不单单是我们所理解的孤臣这么简单的,要说这孤臣,那是康熙王对胤禛的期许。再者说康熙的儿子有不少吧,那为什么偏偏要让胤禛来做这个孤臣呢?其他儿子怎么就不行,所以说这个孤臣不简单啊!那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康熙王朝去瞧一瞧。

康熙对孤臣的定义是什么?他为什么希望胤禛做一个孤臣?

其实这个要做一个孤臣,在早些时候还是胤禛自己提出来的,当时国库空虚,胤禛与胤祥去到江南筹赈灾款,两人筹备赈灾款回京后,这个胤禛就自愿向康熙申请讨回户部所欠的款,并且还对康熙说,为了大清,他愿意做一个孤臣。主要就是因为胤禛当时想借讨债这件事向康熙表明自己的态度,想要让康熙知道他这份刚正不阿,不与那些徇情枉法的人势不两立的心。胤禛决心自己要做一个孤臣无非就是想要表明自己做事不会缩头缩尾,一切事必将倾尽全力,想要得到让康熙的认同。

而胤禛在向康熙表明自己的态度之时,也在反面嘲讽胤禩。为什么这么说呢?造成国家沦落到筹款的地步,是与胤禩分不开的,当时胤禩为了拉拢人心,将国库的物资随意拿给一些官员,放纵他们一拖再拖,一欠再欠,让一些官员无视政法。胤禩为了自己一己私欲,用国家安危来抵债,才导致国家遇到财政危机,使朝廷陷入了窘迫。所以说,这也是胤禛在反面嘲讽胤禩的无能。这从另一个层面可以读出,胤禛所说的的“孤臣”,其主要的核心就是要不畏惧他人的排挤和诋毁,要有不怕得罪人的态度去为人处事。

然而,在康熙眼里,对胤禛认为的孤臣很是不满,他认为胤禛将孤臣看到太浅。对康熙王来说,孤臣不单单是要拥有一颗刚正不阿的心,哪有那么简单,这其中还有很大的含义呢,他是想要让胤禛当一个真的孤臣。而这个真的孤臣又是什么样的孤臣呢?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孤,孤就是孤独、孤立,这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内心状态。曾有这样一件事,是因为胤祥没有得到赏赐,于是胤禛就去向康熙求情,希望胤祥也能获得赏赐,然却被康熙给训斥了一顿。康熙表面上是训斥胤禛,而实际是通过此事让胤禛明白这是将来胤禛必定要面临的事,现在是给他敲个钟。让他明白在一些时候,你做了很了不起的事情却未必能获得赏赐。再者当与其他人一同完成的任务,就像胤祥与胤禛两个一起办的差事,最终只能让其中一个人得到赏赐。这就要明白,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时,这个人就必须要有心理准备。

其次,对这种情况发过来发生到自己身上时,一样要为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或者功名具备心理承受能力,要做到学会接纳,不去为此心生怨恨;当看到他人获得嘉奖,自己却没有得到的时候,要勇于面对,不要去因此对他人心生妒忌之心;

康熙对孤臣的定义是什么?他为什么希望胤禛做一个孤臣?

当自己得到了嘉奖,而他人却没有得到的时候,这是你就要具有一颗能够承受他人质疑的眼光,要对这份奖赏格外珍惜。

所以说,康熙就是借助胤祥这件事,让胤禛懂得做官不仅仅是要有刚正不阿的态度,而是如何去体会做官的道理和面对一些事情的心理素质。那能是徇情枉法这么简单的啊!它的难度超乎想象。这就是康熙教给胤禛做官的道理,这也正是康熙想要胤禛做真正的孤臣的想法。

说完了孤,我们再来说臣,臣就是为人臣。其实康熙早就知道胤禩的谋反之心了,康熙在朝堂上发现一些大臣以及胤褆对于太子之位虎视眈眈,一个个都在地下机关算尽,想尽一切办法拉拢人心,准备有朝一日扳倒胤礽,然后成功夺得太子之位。但是尽管其他人如何算计,胤禛依旧保持原始状态,继续站在太子胤礽这边,这无疑是给了胤礽很大的帮助,这让康熙很欣慰。

但是这个胤礽却很不争气,各方面都令康熙很失望,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胤礽放荡不羁,不会为人处事,而且对国家安危存亡不顾,没有一点点的雄心壮志,于是这让康熙很是失望。但是尽管胤礽这样不务正业,康熙对胤礽抱有期望,还是想让他接自己的班,其实是有对胤礽多年的感情在里面。所以,康熙才将胤礽看的很重。

而对于胤禛来说,一是,要对太子进行支持与帮助,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去帮助他。第二呢,就是这为人臣的心态,不要用他人一样想要去争夺太子之位,而是一心一意的跟随太子保家卫国。这也就是康熙想要胤禛做真孤臣的含义。

我们继续来说这个讨债的事情,让胤禛做孤臣,康熙其实就是为了保护胤禛和胤祥,为什么又这么说呢?在胤禛向康熙替胤祥说话时,除了咱刚刚说的为了让胤禛明白一些比较现实事,还有一个就是不希望把胤祥拉进这里。

之一,胤祥为人真诚,以他的为人,康熙觉得讨回债的可能性不大。第二,就是因为胤祥为人真诚,所以容易被他人利用。要知道,康熙这次是必须要讨回债,说什么都是不行的,身为群臣怎么可以陷国家危难于不顾,这是何等的大逆不道。

康熙对孤臣的定义是什么?他为什么希望胤禛做一个孤臣?

而胤祥却心很软,只要别人一说软话,就立马相信。所以说,讨债之事是千万不能交给他的,这只能说厉害,不畏惧的人才能办得到。当然还有就是康熙害怕胤祥被利用而变得同胤禩一样,所以避免此事发生,康熙就将胤祥分开,不让他加入这里面。其次就是,康熙害怕胤祥与胤禛会闹掰。其实早在魏东亭死后,这个胤禛和胤祥他两之间的关系就已经不太那么好。

当时若不是有人在胤祥为胤禛说好话,说胤禛都是为了胤祥好,说不定胤禛与胤祥二人早已经闹掰了。胤祥为人善良正直,而胤禛是铁面无私,好像从来没有过情感,你说这二人怎么可能是同一条路上的人呢。

那这时康熙就出来了,康熙需要他二人,所以不能让此局面发生,将来还指望他二人成为胤礽的左膀右臂呢,是胤礽在以后执政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让这两人闹掰了,那不得多可惜失去了两个人才。于是乎,康熙就让胤禛做一个孤臣,让胤禛一个人去讨回户部所欠的债务,没有让胤祥与胤禛一同前去,可谓是良苦用心啊。

其实康熙对孤臣的分析,对于我们在生活中为人处事是有很大的帮助,首先要去学什么是孤独、独立,其次是遇事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起让胤禛做皇帝,他更希望让胤禛做一个安分守已的辅佐大臣,这就是他让胤禛做孤臣的用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4/247501.html

“康熙对孤臣的定义是什么?他为什么希望胤禛做一个孤臣?” 的相关文章

孔融让梨家喻户晓 曹操杀孔融的罪名为什么是不忠不孝

孔融让梨家喻户晓 曹操杀孔融的罪名为什么是不忠不孝

对曹操为什么要杀孔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孔融,作为孔子后裔和少年天才,在东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也占据着一席之地。然而,孔融的“谢幕”却是不幸的,他最终被曹操以“不忠不孝”、“大逆不道”的罪名杀死。曹操为什么要杀掉孔融呢?直接原因是孔融...

凌统是什么人?逍遥津之战他的表现怎么样?

凌统是什么人?逍遥津之战他的表现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攻打合肥,引发逍遥津之战。曹操部将张辽在此战大显身手,打得吴军措手不及,还把孙权包围在乱军之中。凌统见形势危急,于是率领三百军士拼死作战,这才让孙权突出重围,但自己却全军覆没。那凌统是如何拼死救孙权...

历史上钩弋夫人是怎么死的?与汉武帝有何关系?

历史上钩弋夫人是怎么死的?与汉武帝有何关系?

对西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较为熟悉的人,应该都知道钩戈夫人的事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汉武帝立小儿子刘弗陵为皇位继承人,为什么一定要杀他的母亲钩弋夫人?西汉史学家褚少孙在《史记》补记中讲过,当时就有人问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汉武帝回答说:“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

张飞被杀时为何没有人发现 张飞的死对伐吴造成了什么影响

张飞被杀时为何没有人发现 张飞的死对伐吴造成了什么影响

还不知道:张飞被刺杀时,为何没被大家发现,他的死为伐吴带来了什么影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时期,死得最憋屈的大将当属张飞了。这位叱咤风云的将领,在战场上无人敢当,被古人选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可是他却没有战死在沙场,马革裹尸,而是被自己的部下所杀。而且他的首...

吕据: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屡立战功最后为何自杀?

吕据: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屡立战功最后为何自杀?

吕据(?-256年),字世议,汝南细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大司马吕范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因父亲功勋,授任郎官。吕范卧病时,任副军校尉,辅助掌管军事。黄武七年(228年),吕范去世,吕据袭封南昌侯爵位,拜安军中郎将。多次征讨山越,每次皆能取胜。随潘濬讨伐五谿,...

王敦:东晋时期大臣,权重遭忌,后举兵反叛

王敦:东晋时期大臣,权重遭忌,后举兵反叛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善于清谈,迎娶襄城公主,授驸马都尉,历任太子舍人、给事黄门侍郎。支持晋惠帝复位,授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卿、侍中,...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对刘备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态度大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猛将谋士,他们留下无数的经典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等名著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三国典故中,最有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件...

诸葛亮火烧百万曹军都面不改色 在火烧三万藤甲兵时为何说着阳寿

诸葛亮火烧百万曹军都面不改色 在火烧三万藤甲兵时为何说着阳寿

还不知道:诸葛亮3烧百万曹军,能面不改色,火烧3万藤甲兵却说“必损阳寿”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思想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可能在年轻的时候为了所谓的成功和名利,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手段会比较残忍,但是等到逐渐老去之后,人的很多善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