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孙武有哪些经历?他是如何写出《孙子兵法》的?

诗词文献6年前 (2019-04-19)360

孙武,字长卿(前五三五–前四七○年),齐国(今山东省广饶县)人。是兵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曾祖、祖父均为齐国名将。

孙子自幼喜欢阅读兵法书籍,且读后有许多心得。这都是他的贵族家庭给他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少年的孙子就已经阅读了古老的军事典籍《军政》;熟悉了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实;再加上他生于战乱的春秋时代,从小耳闻目睹了一些战争实例。大量的客观的军事学的学习和薰陶,使孙子对战争的认识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从必然到自由的飞跃。为他日后从事军事理论著述和战争实践,打下了良好和坚实的基础。

孙武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了解他的人都对他有很高的评价,赞誉他“上知黄帝谋,下晓管仲略”,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军事家。然而,在孙武即将踏上仕途大展雄才的时候,齐国的政治状况令他大失所望。

齐国自桓公称霸后,国内逐渐出现了一些实力强大的家族。到齐景公时,高、国、田、鲍四大家族成为齐国最有声望和影响力的望族。四大家族之间明争暗斗,虎视眈眈、互相抗衡。他们之间屡次混战,导致齐国形势十分险恶。孙武对这种内斗极其反感,不愿纠缠其中。遂萌发了远奔他乡去施展自己才华的想法。当时南方的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联晋伐楚,国势强盛,是一个很有朝气的国家。孙武认定吴国是他实现抱负的地方。大约在齐景公三十一年(西元前五一七年),朝气蓬勃的孙武,毅然离开乐安的家园,告别齐国,长途跋涉,投奔吴国而来。

孙武来到吴国后,在吴都郊外巧遇并结识了从楚来吴的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的名臣,西元前五二二年因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被楚平王杀害而潜逃到吴国。他立志借兵伐楚,为父兄报仇。孙武结识伍子胥后,十分投机,结为密友。这时吴国的政局也处于动荡之中,两人便避隐深居,待机而发。西元前五一五年,吴国公子光利用吴国伐楚,国内空虚的机会,以专诸为刺客,袭杀吴王僚,然后自立为王,称阖闾。阖闾即位后,礼贤下士,任用伍子胥等一批贤臣。他体恤民情,不贪美味,不听淫乐,不近女色。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积蓄粮食,构筑城垣,训练军队,举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因而深得民心。阖闾又注重搜求各种人才,立志要使吴国更加强盛,以便向长江中游扩展,灭楚称雄。

隐居吴都郊外的孙武,看到阖闾即位后富国强兵的举措,十分欣慰。他在隐居之地,一边灌园耕种,一边写作兵法,并请伍子胥引荐自己。终于,孙武完成了十三篇《孙子兵法》的著述……他决定,将此兵书作为觐见阖闾的见面礼。

这十三篇兵法都论述了什么内容呢?

之一篇是《计篇》,论述怎样在开战之前和战争中实行谋划的问题,并论述谋划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第二篇是《作战篇》,论述了速战速胜的重要性;第三篇是《谋攻篇》,论述用计谋征服敌人的问题;第四篇是《开篇》,论述用兵作战要先为自己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第五篇《势篇》,论述用兵作战要造成一种可以压倒敌人的迅猛之势,并要善于利用这种迅猛之势;第六篇《虚实篇》,论述用兵作战须采用“避实而击虚”的方针;第七篇《军争篇》,论述如何争夺制胜的有利条件,使自己掌握作战主动权的问题;第八篇《九变篇》,论述将帅指挥作战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灵活机动的处置问题,不要机械死板而招致失败;第九篇《行军篇》,论述行军作战中怎样安置军队和判断敌情问题,还论述了军队在各种不同的地形、特殊的地形的处置 *** ;第十篇《地形篇》,论述用兵作战怎样利用地形以及深入敌国作战的好处;第十一篇《九地篇》,论述九种不同作战地区及其用兵原则,明确提出了突然袭击的作战思想;第十二篇《火攻篇》,论述在战争中使用火攻的办法,条件和原则的问题;第十三篇《间篇》,论述使用间谍侦察敌情在作战中的重要意义,并论述了间谍的种类和使用间谍的 *** 。

十三篇《兵法》,各有侧重,见解精到,分析透彻,波澜起伏。大作完成,时机已到,孙武经伍子胥反复推荐后,吴王才答应接见孙武。

孙武带着刚刚写就的《兵法》觐见吴王。吴王将兵法一篇一篇看罢,啧啧称赞。他忽然产生一个念头,《兵法》说的头头是道,是否真能够实用呢?怎样才能证明他是言行一致的人呢?吴王便对孙武说:“你的《兵法》,我已经逐篇拜读,实是受益匪浅。我想知道实行起来的效果,可否小规模地演练一下,让我们见识见识?”孙武回答说:“可以”。吴王又问道:“先生打算用什么样的人去演练?”孙武答:“随君王的意愿,用什么样的人都可以。不论高低贵贱,也不论是男是女,都可以。”吴王想看看孙武的真才实学,便派宫女来参加演练。

吴王下令将宫中美女一百多人集中到皇家的演兵场,交给孙武去演练。孙武把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让他们带领宫女进行操练。孙武向宫女们宣布纪律,又在训练场上设置行刑的刀斧刑具,又再三申明军纪,同时指派自己的驾车人和陪乘担任军吏,负责执行军法。

孙武有哪些经历?他是如何写出《孙子兵法》的?

分派巳定,孙武站在指挥台上,认真宣讲操练要领。他问道:“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前心、后背和左右手吧?向前,就是目视前方;向左,视左手;向右,视右手;向后,视后背。一切行动,都以鼓声为准。你们都听明白了吗?”宫女们回答:“听明白了!”安排就绪,孙武便击鼓发令,然而尽管孙武三令五申,宫女们口中应答,内心却感到新奇、好玩,她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斩两位元队长。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有味道。请将军赦免她们。“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孙武执意当场杀掉了两位队长,继任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孙武传人请阖闾检阅,阖闾因为失去爱姬,心中不快,便托辞不来。孙武便亲见阖闾,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听了孙武的一番解释,吴王阖闾憣然醒悟,向孙武道歉,认错,遂拜孙武为将军。

在孙武的严格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从前五一二年到前五O六年,孙武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几次大胜强大的楚国,最后逼得楚王迁都。从此楚国在各国的地位、声望就开始走下坡路,而吴国则越来越强大。夫差继任吴王后,吴国要战胜的第二个对象是越国。孙武和伍子胥、吴王夫差共同指挥,在西元前四九四年大败越王勾践于会稽山,勾践只得向吴国屈辱求和。吴国的争霸活动在南方地区取得胜利后,便开始向北方中原地区挺进。到前四八五年,夫差联合鲁国,大败齐军。三年后,吴国与晋、鲁等诸侯国君会盟,在这次盟会上,吴国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争得了盟主的地位。

孙武有哪些经历?他是如何写出《孙子兵法》的?

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渐渐自以为是,不纳忠言。伍子胥谏言:勾践被迫求和,一定还会想办法到以后报复,故必须诛勾践,以彻底灭掉越国,绝不能姑息养奸,留下后患。但夫差听了奸臣的挑拨,不仅不理睬伍子胥的苦谏,反而制造藉口,逼其自尽,甚至将伍子胥的屍体装在皮袋里,抛至江中,不予安葬。孙武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狐兔死,走狗烹“的现象在一些寡恩少义的君主那里还是有市场的。对伍子胥如此悲惨的结局十分寒心,对夫差也彻底失去信心。于是便悄然离去,息隐深山。离开喧嚣的尘世,回归清新的自然。孙武再次伏案笔耕。他根据自己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实践经验,再次修订其《兵法》十三篇,使其更臻完善。

孙武被后人尊崇为”兵圣“、”兵家之祖“和”兵家之帅“,除了其赫赫战功以外,更主要的是他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论兵、论政的篇章,其中尤以《孙子兵法》最著名。这短短的十三篇五千余字的《孙子兵法》,包含着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中国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正是因为孙武在军事科学这门具体科学中概括和总结出了异常丰富、多学科、多领域的系统理论及深刻哲理,确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与孔子、老子的并列地位,被并称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颗明亮的星。

《孙子兵法》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八世纪传入日本,十八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二十九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孙子兵法》这本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是世界军事史上最伟大的军事著作,是孙武对世界军事理论建设和发展最卓著的贡献。

从古至今,古今中外的著名军事家与军事理论家对《孙子兵法》一直十分推崇。这本书不但对世界各国的军事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管理等各个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圣经兵学圣典“。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4/247557.html

“孙武有哪些经历?他是如何写出《孙子兵法》的?” 的相关文章

《季汉辅臣赞》是由谁创作的?其内容是什么?

《季汉辅臣赞》是由谁创作的?其内容是什么?

杨戏,字文然,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季汉辅臣赞》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杨戏于延熙四年(241)所著的一篇文章,其内容为对蜀汉历代君臣的赞美及评价之辞,被陈寿收录在《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季汉辅臣赞》共有32条评语,对蜀国54位君臣进行...

刘禹锡的《陋室铭》为什么能惊艳千年?

刘禹锡的《陋室铭》为什么能惊艳千年?

刘禹锡的《陋室铭》为什么能惊艳千年?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不足百字的短小铭文,文风骈俪,句子多采用排比、偶句的形式,一韵到底,富有诗歌的蕴藉之美。这篇如此短小的铭文,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有口皆碑,主要还是因为文中体现出来的儒家思想。借刘禹锡...

孔明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二位

孔明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二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孔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孔明,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人物,外号毛头星,原是孔家庄大少爷,宋江的徒弟。因和本乡财主争财,杀了财主及家眷落草...

蒋敬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三位

蒋敬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三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蒋敬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蒋敬,小说《水浒传》中人物,梁山108将之一,职司考算钱粮支出纳入。祖贯为湖南潭州,原为落科举子,因科举不第弃...

韩滔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二位

韩滔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二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韩滔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滔,是《水浒传》人物,东京人氏,官至陈州团练使,武器是枣木槊,人称百胜将,清剿梁山泊时被刘唐等人捉拿,降服梁...

南宋宰相吕颐浩简介: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却存《忠穆集》

南宋宰相吕颐浩简介: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却存《忠穆集》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南宋地理学家赵汝适简介:所著《诸蕃志》具有重要作用

南宋地理学家赵汝适简介:所著《诸蕃志》具有重要作用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明朝官员岳正简介:撰有《类博稿》十卷、《类博杂言》

明朝官员岳正简介:撰有《类博稿》十卷、《类博杂言》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