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朝官员为什么都不愿意退休 这和致仕标准的更改有关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5-08)160

对宋朝官员退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引言

古代的官员的退休,通常被称作致仕,在整个封建王朝致仕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各个朝代都有调整,到了宋朝逐渐完善。王彦超就是宋代知止而退的致仕官员,但是到了年龄就按时退休的人很少。所以另一种现象——恋栈,也就随之出现。所谓恋栈,就是指到了退休年龄还不愿意退休,还对官场留恋的现象。官员们不愿意退休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因为生计,有的贪恋权力,所以出现退休年龄与时间年龄不符合的更改现象。客观原因上与宋朝的致仕标准不断更改有关,官员们无所适从,不知该不该退。

宋朝官员为什么都不愿意退休 这和致仕标准的更改有关

士大夫致仕制度的弊端导致宋代出现一些官年与实年不符合的现象,也表现出了仕途中人的一些心理,从侧面还表现出了宋代官僚体制的弊端,二者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又把这种现象加剧了。原本应该报实际年龄入仕的举子们,因为种种原因报上了虚假的年龄,甚至宋代留下的奏折、诏书中都可看到“官年”“实年”的字样。

一、宋官或因留恋官场,或因制度不明确,致仕一直模模糊糊,退与不退的选择为何如此难?

宋朝刚建国因为需要人才,所以对致仕的要求并不多,直到真宗才开始对致仕有明确要求。宋代经济发展繁荣空前,宋代官员退休以后 *** 给予的待遇比较丰厚,但还是半俸。虽然已经比唐朝退休后没有俸禄的情况相比,半俸的退休待遇并没有受到太多官员的关注。所以首先,少数的官员非常知足,到了年份就辞荣知止。宋朝致仕制度的完善和规范过程中,虽然制度几度更改,不不知何时退休的情况,出现了王彦超、韩世忠等到了年龄就退休代表。他们一方面因为希望自己晚节自保,又能希望借此以退为进,朝廷能够支持自己的政治主张。

宋朝官员为什么都不愿意退休 这和致仕标准的更改有关

“文、武官年七十以上求退者,许致仕。因病及有赃犯者,听从便。”——真宗诏令

大部分按照年龄退休的人都是功成名就,身高权重的重臣,他们在退休后不仅能够有相应的待遇,还能奉养双亲,保住晚节,两全其美,所以愿意做出这样的选择。虽然以退为进的官员其中一些是借助假意知止,来赢得朝廷对自己的诉求的满足,比如宋神宗期间,不支持变法的范缜、司马光等人就假装致仕为借口,希望皇帝对重臣们加以挽留,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所以致仕一度成为他们相互竞争的手段。这些人内心期盼的其实是付出的代价和利益相匹配,不论是真情还是要假意,他们总在代价和利益之间找寻一致。

宋朝官员为什么都不愿意退休 这和致仕标准的更改有关

但是朝廷重臣毕竟是少数,多数官员还是恋栈贪位的,到了退休年龄他们不愿退休,虽然皇帝通过政令和退休的榜样来引导他们退休,但是对于不主动退休的人也没有附加的待遇,所以即使朝廷手段更强硬,官员们的致仕态度还是很消极。虽然存在主动隐退和逼而不退两种原因不同的现象,宋朝 *** 试图通过完善制度来解决,但是收效甚微,这也在侧面推动了宋朝对自己的致仕制度反省和加快改革。

七十岁退休并不是绝对的,很多官员不愿意到期退休,有的甚至在病倒难以支撑才想要退休。由于官职的任命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官员们在致仕时也需要上交申请,在朝廷需要的时候,即使致仕也需要再回到朝廷任职。所以对于真实的致仕年龄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量。

二、探析实年与官年不同的真实原因,或许对官位的迷恋、重财、战乱都成为不知止的原因

为了早入仕籍延长官年,宋代士子开始争相该年龄,这是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宋朝的恩萌制度,让到了年龄的皇亲国戚、官员子孙、异性亲戚等到了年龄可以补授官阶,所以孩童们在父辈的帮助下改动年龄后补官阶,想要早点入仕。有些官员到年老时才入仕,对于官位更有迷恋,也因为官位所带来的实际利益,到了退休年龄也不愿意退休。这种恋栈之风在宋初就已经存在了,一方面一些人迷恋官位想尽办法更改岁数推迟入仕籍的时间,另一方面一些人实年一到但是官年不足,想要致仕但是不允许,这就非常的矛盾。

一些官职因为有年龄限制,比如担任国家学府讲师的的条件是不小于四十岁、通经明义、品行端正,这类的规定也为官年与实年不符的现象起到推动作用。在战乱或者非常时期,由于用人的急迫,官员又很难致仕,大臣们如果不是生病,是很难退休的。这类情况下就出现了贪生怕死的官员,他们假装生病,退避官场,只为达到致仕的目的。宋朝的风气是一种重财、重婚的,在这种重享受的风气下,富人们有了“榜下捉婿”的风俗,抓举子是必须的,但是举人的年龄又不能很大,所以为了在金榜提名后求婚成功,走上快速致富的道路,很多布衣举人就把岁数改小。

为了向朝廷人士靠拢,笼络人心,宋太祖设立了“特奏名”和“恩科”制度,多次应是落榜的举人,积攒够一定的考试次数达到一定年龄就可以恩科补官职,这又为举人们少报岁数增加了一个砝码。宋朝官人年迈多病又久治不愈的时候会反思自己虚报了年龄,是不是在年老时遭到了报应,所以在自己生命受到胁迫时,公开自己的真实年龄,还有一些官员受到良心谴责或者利益的权衡,向皇上上书自己虚报年龄的错误。

宋朝官员为什么都不愿意退休 这和致仕标准的更改有关

还有一些官员实年一到但官年未到,想要提前退休,但是奏折不被允许才将自己改了年龄的实际情况上报皇帝,希望得到皇帝的垂怜。虽然宋朝 *** 对于致仕的官员给予了推恩及子的奖励,但是到了年龄应该致仕的官员主动退休的却很少增加,他们考虑到退休后的生计问题决定先不退休,所以朝廷就颁布了关于不致仕文武官员的指令,如果被勒令致仕就不能够享受致仕后的恩泽或待遇,想要通过强制手段来改变大龄的高官占据仕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主动说出自己真实年龄的官员开始被治罪。但是主动告退致仕的官员还是不多。

三、对于物质的选择让恋栈官员对于致仕充耳不闻, *** 的政策区别也让官员们不能按时退岗

宋朝的地方官员其实收入并不高,大部分官员不愿致仕的主要原因就是担忧生活保障,为了维持现有的待遇,常常装作不知致仕之年或者改自己的真实年龄。到后期 *** 注意到了不愿致仕的原因开始对致仕后福利给予保障,但是本就不多的俸禄减半后对地方官员的吸引力并不大,所以他们致仕的主观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中上层官员的拜金风气让他们对官位的迷恋加深,在有官就有钱的观念里,大部分中层做官就是为了俸禄,所以多年不退主要就是为了求财。

宋朝官员为什么都不愿意退休 这和致仕标准的更改有关

朝廷的政策修订的非常频繁,让致仕变得善变和随意,因为人治的背景,官员也不能按时致仕。及年不退的官员待遇和及年致仕的官员待遇是不一样的,高层官员如果不是因为生病、犯法、贬官的原因不致仕就会被弹劾,但是高级官员因为能力丰富,德高望重,到致仕的年龄又会给予双重标准,所以政策在这期间开始具有随意性。

如期致仕本来应该是官员该做的事,但是却在退休后受到嘉奖,以激励到期不退的官员。一些官员岁数到了想要致仕,但是由于能力优秀不给予致仕,所以在致仕后给予额外的待遇,作为嘉奖。这就非常随性,也非常让官员混乱。到真宗时期致仕制度更加随意,没有到退休年龄官员选择退休也能够得到认可,给予褒奖后使官员不知道退休如何选择。频繁的修订致仕标准是为了留任真正的人才,但是对于地方官员,不知道如何面对既能褒奖提前退休,又能褒奖按时致仕,还要处罚不致仕的情况。

宋朝官员为什么都不愿意退休 这和致仕标准的更改有关

总结

宋朝官员致仕制度逐渐完善,开始对官员致仕后的生活考虑的更周全,在高度繁荣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一部分官员担心自己生活的窘迫所以主观上不愿意致仕,来求得致仕后生活的温饱;另一些官员沉迷于高官厚禄的生活,到了岁数不愿意退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宋朝的致仕制度不完善,人治的色彩浓厚,官员无所适从不知如何致仕,都成为不能致仕的原因之一。所以恋栈在宋朝成为普遍现象也能够理解,再加之主观上受到社会拜金风气的影响,更改年龄成为恋栈的重要表现之一,纵观整个宋朝,官员的致仕也成为了政治制度中的一大亮点。

参考文献:

《宋人轶事汇编》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梦溪笔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5/250840.html

“宋朝官员为什么都不愿意退休 这和致仕标准的更改有关” 的相关文章

杜袭: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杜袭: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杜袭(生卒年不详),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人。三国时期魏国重臣,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济阴太守杜根的孙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初年,投奔司空曹操,历任西鄂县令、议郎、丞相军咨祭酒、魏王侍中、丞相长史、驸马都尉。魏文帝时期,出任督军粮御史、尚书,累封武...

裴秀在地图学上做出哪些贡献?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裴秀在地图学上做出哪些贡献?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彦。河东郡闻喜县人, 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河东裴氏,少年时便颇有名气,后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袭爵清阳亭侯,又迁黄门侍郎。高平陵之变后,因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

有哪些与钟会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钟会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少年成名,博学多闻,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

张裔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张裔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这不用细说,能入诸葛亮法眼的,很少很少,而能被诸葛亮和孙权同时看中,更是少之又少。偏偏就有一位,诸葛亮和孙权都来争抢他,他是谁呢?他是张裔,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

刘邦泗水亭长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泗水亭长是村长吗

刘邦泗水亭长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泗水亭长是村长吗

还不知道:刘邦当的“泗水亭长”到底是多大官?是村长?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四百多个帝王,其中朱元璋和刘邦都是农民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民,一贫如洗,他被迫当了和尚,四处游荡,最终参加了起义,建立了大明。刘邦可不像朱元璋,刘邦虽然也是农家子弟,但是刘家也...

雍正和十四才是亲兄弟 雍正为何对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

雍正和十四才是亲兄弟 雍正为何对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雍正和十四阿哥是亲兄弟,为何却和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康熙十三子,也是被大清为数不多被工作“累死”的铁帽子王爷之一,而雍正明明和十四阿哥胤禵是亲兄弟,但一辈子中却是和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十三阿哥正是爱新觉罗·胤祥,清朝的第一任怡亲王。其实...

有哪些与诸葛瑾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诸葛瑾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

朱才: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朱才: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朱才,字君业,丹杨故鄣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朱治的嫡亲长子。其父死后袭爵为毗陵侯,官至偏将军,因病死亡,有一子朱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朱才,字君业,是朱治的亲生长子。其父朱治早年无子,于194年(兴平元年)收养了朱然,朱才出生于这以后。朱才为人精细敏捷,擅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