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始皇灭六国的原因是什么 背信弃义得灭他们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5-09)200

对秦始皇灭六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战国,征伐加剧,矛盾加深,在打仗的同时,出于“兵以义胜”的缘故,列国为了占个“义”,为了充分表明自己发动战争的合理性、正义性,彼此间就开始了互怼模式。

怎么个互怼法?

秦始皇灭六国的原因是什么 背信弃义得灭他们

秦始皇

六国骂秦国为蛮夷之邦,虎狼之国,秦国当然也没闲着,更何况,到了战国末期,也就是秦始皇,当然,这时候还应该叫秦王嬴政,总之,到了秦始皇掌权的时候,六国经秦国几代君王的打击,基本上都变成了病入膏肓的大虫,虽然有时候还能强提精神支吾两声。

但那两声,再也没有当年虎啸山林的威风,更多的,仿佛垂死挣扎的哀鸣。

六国对秦已经无可奈何,于是呢,秦始皇适时调整下战略,将秦昭襄王时还在坚持的“蚕食天下”改为“鲸吞天下”。

一句话,自东周以后,列国相互纠缠,纷争不休的局面也到了结束的时候,有人说,古代,天底下更爱丢的一种动物叫做鹿。

当年夏失其鹿,商得之;商失其鹿,周得之;如今鹿又不小心走丢,根据邹衍之阴阳五行说的原理,该着秦走一回大运了。

然而这个大运该怎么走呢?

秦始皇灭六国的原因是什么 背信弃义得灭他们

六国

很简单,吞并六国,致使可爱的梅发怒无处可去,它不就乖乖的到秦始皇的碗里来了吗,唔,主意不错,但唯一的问题是 ,怎么吞并六国呢? 二话不说,上去就是个干!

不成,一来容易引起群殴,乱了吞并六国的章法;二来呢,六国君王或者没什么意见,但天底下的老百姓会怎么看。

毕竟,得鹿之后,还是要跟他们一起过日子的,说白了,必须得有个旗号,得有个借口,于是呢,秦始皇就为这件事开动脑筋了。

但你以为 秦始皇为这事儿想了很久吗?

秦始皇灭六国的原因是什么 背信弃义得灭他们

称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当中说:

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籓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

什么意思?

简单点说,韩王原本打算成为秦国的藩臣,后来不小心后悔,背弃了约定,所以我灭了他:

赵王本来和大秦签订了友好条约,大秦都归还了赵国的质子,本来想两家和和气气的太平下去,未曾想回去后他就反了悔,背弃了约定,所以,我灭了他。

魏王最初说定是要臣服秦国的,可后来也反了悔,背弃了约定,所以,我灭了他;

至于楚王,原本说好献青阳以西,未曾想后来又后了悔,背弃了约定,所以,我灭了他。

从上述这段内容看?

秦始皇灭六国的原因是什么 背信弃义得灭他们

荆轲

秦始皇可真是懒惰啊,一个“背盟”及其相似的“背约”、“畔约”用了四回,虽然有点话说三遍,狗都不爱,但也算是个理由,刚开始的理由,还有点意思?

至于后来?

燕国不用说了,燕太子丹指使荆轲刺秦,让几只小鸟在秦始皇眼前盘旋了很久,实在是很可恶的罪过,理由是现成的,因此,必须得“灭其国”。

而齐国,曾经和秦昭襄王一起称帝,甚至秦国每灭一国,他都要派使前来恭贺,以为会生生世世好到天上的齐国,冤不冤。

不过嗅到了点不寻常的气息,派了点军队,加强了一下边境守备,结果,就叫秦始皇斥之为“欲为乱”,打算造反,万般无奈,就只能发兵“虏其王,平齐地”。

秦始皇灭六国的原因是什么 背信弃义得灭他们

事已至此,天底下乱溜达的那只鹿,终于乖乖的落到秦始皇手里,并且再也没人跟他们吵嘴。

于是,天下就太平了。

所以,秦始皇吞并六国的理由:刚开始还有点意思,后来就胡搅蛮缠了。

到了最后,秦国,秦始皇之所以如此“懒惰”,懒的连个像样的借口都不肯找,原因无他,强力之下,话语权掌握在他手里,对这样的人,还指望能心平气和的讲什么道理吗?

对付的办法只能是司马懿论将当中的五句话:

为将之道有五,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走,不能走则守,不能守则降,不能降则死。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参考文献:《史记》、《剑桥秦汉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5/251062.html

“秦始皇灭六国的原因是什么 背信弃义得灭他们” 的相关文章

曹丕篡位刘协下台 刘协后面为何不去投奔刘备

曹丕篡位刘协下台 刘协后面为何不去投奔刘备

对曹丕篡汉后,刘协为何不投靠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0年,魏王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了曹魏政权。曹丕通过“禅让”这样一种远古的方式,完成了政权的交接。王莽篡权不被历代所承认,曹丕接受禅让,则成为此后改朝换代的一种主要方式。曹丕通过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完...

汉献帝退位后人还活着 刘备为何不接汉献帝回去

汉献帝退位后人还活着 刘备为何不接汉献帝回去

对汉献帝退位,刘备为何不迎接汉献帝继续做皇帝,而是自己当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刘备一直被认为是仁义之君,以铲除奸佞、匡扶汉室为己任,让大家十分钦佩。然而在汉献帝退位,仍然活着的情况下,刘备没有去迎接汉献帝入川继续做皇帝,而是自己当了,这是为什么呢?这...

除了刘禅刘备还有其他儿子 刘备为何还传位给刘禅

除了刘禅刘备还有其他儿子 刘备为何还传位给刘禅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有4个儿子,为何偏要传位给刘禅,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的一生中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偏偏把皇位传给刘禅呢?提起刘禅,一定能想到“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既然刘禅这么不求上进,难道刘备当初是选错储君了吗?蜀汉在夷陵之战战败后...

历史上刘备在临终前选择的托孤大臣分别是谁?

历史上刘备在临终前选择的托孤大臣分别是谁?

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之情自此成为千古美谈。 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汉昭烈皇帝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刘备死前,有过托孤,受委托人是诸葛亮和李严。“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这次托孤在后世有很多解读,也有很多争议。其中一个争议是,刘备选择托孤的人选中,为何没...

周胤:东吴名将周瑜次子,因犯罪而被免官为民

周胤:东吴名将周瑜次子,因犯罪而被免官为民

周胤(?—239年),庐江舒县人,出身庐江周氏,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初任兴业都尉,娶宗室之女为妻,领亲兵一千,驻守公安。黄龙元年(229年),封都乡侯。后因罪被免官为民,迁徙庐陵郡。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替他求情,请求赦免其...

申屠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申屠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一朝天子一朝臣指新的帝王登基后,旧朝的臣僚被新的臣僚所代替。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申屠嘉,姓申屠,名嘉,梁国睢阳人。秦末时期,申屠嘉跟随汉王刘邦对抗西楚霸王项羽,依靠战功不断升迁得以重用,相继担任队率、都尉等职,跻身中高级将领的行列。在汉惠帝时期升任为淮阳郡守,公元前17...

武则天当初权势那么大 李治为何没有敢废掉武则天

武则天当初权势那么大 李治为何没有敢废掉武则天

对武则天后来权势很大,唐高宗李治为何不废掉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李治并不是没有废掉武则天的打算,而是武则天太懂拿捏李治的办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看下李治喜欢什么样的女子,武则天又是如何“臭味相投”赢得李治的宠幸。后宫佳丽三...

诸葛亮和陆逊之间谁更胜一筹 正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和陆逊之间谁更胜一筹 正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对陆逊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陆逊和诸葛亮谁更胜一筹?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能臣良将,其中诸葛亮、陆逊、司马懿都是文臣中的佼佼者。这三位臣子在当时都曾权倾中外,相互之间的对抗也非常有趣。不过,司马懿活的时间最长,也笑到了最后。甚至司马家族更是取代了曹魏,统一三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