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室姓朱 明朝人为避讳将猪叫做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人名字禁忌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有“诗圣”之称的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如今 *** 上经常被调侃,其中就有一个词叫做“杜甫很忙”。为何这么说?因为杜甫他老爸名为杜闲,古代关于姓名的避讳非常多,杜甫老爸一“闲”,他当然就得“忙”起来,于是他写了一辈子的诗,光是流传下来都有1500首之多,并且他诗文中一个“闲”字都没出现过。
这个名字上的忌讳不只是杜甫一个,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大家都知道吧,就是写《史记》的那个,他的父亲叫司马谈,所以在《史记》中没有跟他父亲同名,取名谈都改了,张孟谈成了张孟同,赵谈成了赵同。
在他之后,同样写历史书的人看着看着,纷纷效仿。比如《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他父亲的名字叫范泰,他基本上把《后汉书》中的泰这个名字改了,郭秦改成了郭泰,郑秦改成了郑泰。
到了宋代,产生了三位大文豪的苏氏家族看起来,你们写诗的、写历史的都是专门的,我们写歌词的也不能落后。正如老苏家回避序字,所以每当要写序字,苏洵就改为引,苏轼则改为叙。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一本书的序言可以用作引言的原因。
这种名字上的忌讳,到了我们最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头上,就更糟糕了。孔子本来不叫孔子,子是尊称,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基本上都是用子字结尾的,比如老子、韩非子等,他的原名是孔丘,所以很多朝代都会避讳丘字。
比如宋代,要求天下文人读秋字时随身携带一支红笔,读秋字时总是读成些,遇到秋字要圈起来表示尊敬,所以宋代文人必须随身携带一支红笔;清朝更狠,直接给百姓改姓,天下所有姓邱的都要改成邱,而且都要读七。
这些文人的忌讳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古代最尊贵的皇帝。这历代为了躲避皇帝的名号而改的文字不知道有多少。比如汉高祖刘邦的邦字,古代总是喜欢用邦来形容某个地方,但为了避免刘邦只能用国民性,连上面那么高贵的孔子都没有特权,《论语》中:何必去父母之邦变成了何必去父母之国。
像刘邦这样的草根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肯定也不能免俗,他忌讳的不是名,而是姓。猪的发音像猪,但牲畜的发音怎么能像皇帝呢?所以小猪不能叫猪,被改成了胖不说,新名字还挺可爱的。
老朱家不仅要给猪改名,还禁止大家养猪,尤其是明朝正德年间,也就是明武宗朱厚照统治时期,反正大规模杀一头猪很容易,还得就地掩埋。好在封建社会结束后,没有了这种奇怪的禁忌,我们该叫什么就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