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死杨家将杨业的人是谁?揭秘王侁的最终结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王侁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杨家将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杨家将是北宋时期的名将,从杨业开始便是名将,一心保家卫国。
但是杨家将们的结局都不是很好,基本上都战死沙场,或许这对于一名将军来说,也算是死得其所。
就比如杨家将中的杨业,虽然是北宋的名将,但是最后却是被自己人害死的,当然害死杨业的王侁,最后也落得个被免冠流放的下场。
杨业原本是一名降将
公元979年,也就是太平兴国四年的时候,当时宋朝的宋太宗帅军攻打北汉,北汉的将军刘继元支撑不下去了。
于是决定投降宋朝,当时和刘继元一同抵抗宋军的还有当时大名鼎鼎的杨业,杨业在北汉时期便是一位优秀的将军。
说杨业优秀,不仅是因为杨业骁勇善战,还有一个原因是杨业没有打过败仗,所以人称外号无敌将军。
有点类似三国时期常胜将军赵子龙。当时宋太宗早就听说过杨业的名气,所以内心非常想招降杨业。
宋太宗就让刘继元劝降杨业。于是刘继元就来到杨业的大营对杨业进行劝说,大体意思就是当下大局已定,你还是归顺宋朝吧。
杨业面对刘继元的劝说,内心也明白这个道理,最终听从了刘继元的劝说,卸甲投降宋朝。
宋太宗面对杨业的头像,自然是非常高兴,既封官又赏赐财物,最重要的是对杨业委以重任。
杨业忠心报国
杨业面对宋太宗的厚爱,内心自然是感激不尽,作为一名降将,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可以说是知遇之恩。
在公元986年,宋太宗决定对辽国发动第二次北伐,其实当时的宋朝,论实力还是可以与辽国一绝高下的。
宋太宗这次北伐的目的,不仅是要打击辽国的气势,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要收复燕云十六州。
但是无奈,指挥不力,不专业的人管理专业的事,最后导致北伐失败,还损失了三员名将。这三位是曹彬、潘美、杨业。
宋太宗这次北伐总体方案是兵分三路,这个方案是没问题的,东路军的统帅是曹彬,其实曹彬此人是很有军事才能的。
无奈在战争期间,宋太宗犯了越权指挥的错误,俗话说将在外军令所有不受,这是因为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将军必须随机应变。
但是宋太宗在远处,却想着要远程操控前线的一举一动,这样就造成了曹彬的军事才能发挥不出来。
最后导致身经百战的曹彬犯了几个小儿科的指挥错误,终于东路军失利,不得不撤退,但是皇帝指挥错了。
曹彬又不能把责任推到皇帝身上,只能自己承担责任。东路军战败开始撤退后,宋太宗让西路军也撤退。
如果按部就班的撤退也没事,可是监军王侁逼迫杨业出战,杨业认为不可出站,因为辽军气势正盛,他故意说杨业不出战是因为有异心。
杨业为了证明自己对宋朝的忠心,被迫出兵,最后孤军深入,导致全军覆没。杨业最后绝食殉国。
王侁为什么要陷害杨业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王侁作为监军,他和杨业同朝为官,为什么要陷害杨业呢?这背后的原因得从长计议。
要想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首先得看人背后的立场,所以先看北宋部队中的将军的背景和立场。
北宋军队中大多数将领都是跟随宋太祖赵匡胤开基创业的老资历。赵匡胤当皇帝,他们都有功劳,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利益集团。
赵匡胤驾崩后,赵光义当皇帝,实际上这些将领内心并不心悦诚服。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他们对上一任皇帝有感情是不可避免的。
他们的情绪从上次北伐能看出来,当时赵光义被耶律休哥打跑了,这些将领就趁机立了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为皇帝。
但是赵光义命中该着当皇帝,因为这时候杨继业在半路上救了赵光义,把皇帝送回来了。
客观上就造成了杨家将是赵光义这个二皇帝的人,其余的将领都是大皇帝的人,这样两个阵营。
王侁是什么人?他的爸爸王朴是柴世宗“先南后北”战略的献策者,是后周以及北宋前期朝中的核心人物。
王侁作为名门之后。他讽刺、挖苦杨继业这个“降将”是有资本的。杨继业作为一个外来户,对于大皇帝、二皇帝的宗派之争毫不知情,无可奈何地成了牺牲品。
但是这并能成为王侁陷害杨业的理由,宋太宗对于王侁的小人做法也很生气,最后王侁落得个被免冠流放的下场,真是便宜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