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会在大小金川之役上崩掉门牙 这个地方有那么难打吗
对大小金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1644年中国进入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就是清朝。乾隆皇帝作为大清最后一位盛世之君,历史上一直都是褒贬不一。这位乾隆皇帝最让人称道也最让人指责的就是他的“十全武功”。为了凑齐“十全武功”,乾隆爷硬生生把一个难堪的战役给凑了进去,那就是两次平定大小金川。这场战争清王朝动用了60万人力,70万官帑,结果平定了巴掌大的内乱。
说到这场战争,还得从元朝开始就存在的土司制度说起。清朝沿袭明朝的地方管理制度,以地方贵族作为地方官世袭管理当地,这就是土司。雍正元年年羹尧推荐征讨 *** 有功的莎罗奔为大金川土司,原来的土司泽旺作为小金川土司。
大小金川的命名是由于当地的两条河流,均为藏语翻译。大小金川之战打了两次,之一次还算比较顺利。由于被册封为大金川土司的莎罗奔膨胀了起来,将小金川土司泽旺赶跑,地区的混乱最终引来了清军。这一次战役其实已经暴露出了大小金川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清军远道而来不熟悉地形的问题。但是好在这一次本身就是两土司内乱,清军是来维护秩序。所以,在名将岳钟琪的讨伐下战事初告平定。
但是到了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战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乾隆三十六年,莎罗奔第三代传人索诺木与泽旺的儿子僧格桑共同造反。这一次两个金川土司共同反清,天时地利人和就完全不在清军一方了,耗时五年的大小金川之战正式打响。为了平定这场叛乱,清朝的阵容也是相当浩大。从前期的四川总督阿尔泰到温福、桂林正式出兵,再到后来动用了清军名将阿桂和福康安。
之所以这么难打,我们就要看看大小金川到底是怎样的地形。大小金川就位于今天的四川阿坝州,这里到处是山地。而清军则是从全国各地调动而来的兵马,大多不熟悉山地作战。直到后来乾隆把专门训练的健锐营调过来,才算是有了一支专业山地作战的部队。其实,光是地形和清军是客军外还不足以让清军崩掉门牙。
最让清军难受的是大小金川建的碉堡群。由于当初的碉堡大多让清军给炸的和拆的差不多了,我们从仅存的丹巴碉楼群还是能目睹当时碉堡的构造。这种长的像烟囱一样的土楼,如果放在热兵器时代,基本上一炮就能给掀翻了。在乾隆时代,虽然火炮威力不巨大且发展缓慢,但是就这么平放在地上让清军轰,还是会被轰塌。之所以造成这么大的威胁,就是碉堡与地形的完美结合。
大小金川的碉堡本身不是专门为了为难清军设计的。碉堡最初的作用其实是为了抵御土匪和野兽,顺便勘察可能爆发的洪水或者泥石流。这些川西碉堡以高为傲,因为高就是自己有钱的象征。他们的下面就是这些山民的住所。大小金川山民的无意为之,成为了他们抵抗清军的法宝。
清军想要进攻大小金川的谷地,就必须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打。由于清军是仰攻,火炮需要克服重力仰射,本就不发达的火炮威力大减。当清军轰击碉堡的时候,堡中士兵就跑到碉堡下面的民居躲避。然后炮火一停,土司士兵又跑上来居高临下对清军进行降维打击。而且高大的碉堡本身就有勘察作用。清军的动向都在土司掌控之中。
除了碉堡外,土司治下的山民配合也对清军产生很大的影响。沿袭了几百年的土司制度,让整个西南地区表面上是帝国的几个省份,实际上还不如说这里就是国中之国。面对清军的进攻,对于这些山民和头人来说那就是侵略,极力抵抗也就不能避免了。
根据《军机处录副奏折》记载的几个事例来看,大小金川在头人的带领下,个个同仇敌忾。比如一个叫都瓦尔普鲁的头人,采用诈降的手段企图切断清军的后路。然而事情被另一个头人拉尔结告发。结果都瓦尔普鲁奋力抗击,最后全家遇难。
再比如大小金川的头人号令山民武器不离身。平时白天战斗前在碉堡前的深沟内躲避大炮轰击,然后战斗时候进入碉堡战斗。等到晚上随身带着武器,随时准备战斗。真正的做到了“枕戈待旦”。大小金川采取的制度跟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比较相似,土司下面是头人,头人和土司共同议政,头人统领人数不等的山民。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碉堡和山民的房屋都是大小金川的防御工事了。
如果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大小金川一侧,凭借清帝国的体量如果办法得当还是可以赢的。但是关键就是国力达到巅峰的清帝国,带来的却是将领和士兵战斗力越来越差。清军两任统帅阿尔泰和温福都存在消极避战的情况。我们拿木果木惨败的温福来说。
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上旬温福的木果木大营有两万清军看守。由于是温福坐镇的大营,按理说戒备水平应该比其他大营要好得多。结果一千番兵来攻,与大营内的降兵一起把大营给端了。两万就这么被一千打败了,还把温福、董天弼、副都统巴朗等上百名清朝官员连窝端了。这一仗清朝军事物资和统兵将领都损失巨大。
其实最为关键的是,这一仗并不是运动战而是清军攻打大金川时采用稳扎稳打的壁垒战术时遭到的惨败。温福进攻大金川受阻,就采用修筑工事的办法准备跟大金川耗下去。结果温福太过于高傲自大,在营中饮酒作乐,根本不把大金川山民放在眼里。属下玩忽职守,最终落得自己兵败身死的下场。
清军内部问题重重,与清军并肩作战的土司军队也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些土司军队与其说是帮清军,不如说是帮自己。他们之所以来攻打大小金川,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他们本身就跟这两个土司有仇。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跟草原上的部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他们的日常就是互相征伐。自然而然就会有很多的仇恨在里面。再加上跟着清军打仗,说不定就会得到很多的赏赐。这也是他们来作战的原因。但是这些土司中本来就跟大小金川的关系盘根错节,所以情报有没有互通谁也不清楚。这更增加了清军剿灭叛乱的难度。
最终结果就是大小金川叛乱成了大清的分水岭,清朝进入了中期。这场叛乱暴露的问题,乾隆皇帝并没有看在眼里。他看到的只有他的十全武功,最终当问题全面爆发的时候,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孤寂寒光
参考资料:《清实录》
《清史稿》
《平定两金川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