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权宦干政盛行,为什么清朝没出现这种情况?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6-04)240

东汉末年的十常侍,欺主年幼,把持朝政,染指皇权,甚至有了废立君主的实力,他们的胡作非为是导致天下动乱、群雄起义的重要原因;唐朝自玄宗起,宦官可做高官、可拥兵权,埋下了亡国的祸根;明朝则是太监干政的巅峰时代,在朝堂各个机构中都有他们的身影,从王振到魏忠贤,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你方唱罢我登台,前仆后继的将大明王朝搞得乌烟瘴气。

到了清朝,太监似乎完全被限定在了佣人奴才的定位上,因为从没听说过清朝有权宦,其实清朝的太监也是有官职的,只不过清朝对太监管理的十分严格,成功的阻止了太监参政误国的悲剧。

清朝入关,礼制多袭明制,是如何能在太监职能问题上另辟蹊径,避免重蹈覆辙的呢?本文从明清两朝太监机制的对比,来阐述这一问题。

明太祖曾立下祖训,禁止太监干政,明朝为何还会权宦泛滥?

永乐皇帝,需要太监充当耳目,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东厂

明太祖朱元璋这位草根皇帝,曾在社会更底层苦苦挣扎,一路披荆斩棘成为了九五之尊,大半生的戎马奔波让他更珍惜成功的果实,在明朝建立后,汲取了前朝太监误国的教训,特敕令“内官毋预外事,凡诸司毋与内官监文移往来”,还特意在宫门前,立大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为了从根源上断绝危害,朱元璋干脆下令不准太监认字。

明朝权宦干政盛行,为什么清朝没出现这种情况?

明太祖在防止太监干政上,可谓是煞费苦心,可惜不肖子孙辜负了他的苦心,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继承大统,燕王朱棣为了夺权,发动靖难之役,成功上位,这其中除了强兵悍将的努力,也离不开朱棣拉拢了朱允炆身边的太监充当耳目,传递军情,里应外合,所以朱棣对太监这一职业是很有好感的,尤其是朱棣得位不正,来自朝堂民间的质疑声不断,他迫切的需要一支忠于自己、独立于朝堂之外的势力,监视朝中的动向,帮助加强中央集权,而宦官就是他最信任的群体,于是朱棣不惜违背父亲的旨令,重用太监,建立东厂。

东厂受皇帝指挥,有监管百官之责,地位在锦衣卫之上,地位超然,尤其是掌握东厂的大太监,由皇帝宠信的太监担任,绝对衬得起“权宦”二字。明宪宗时期,设立西厂,厂卫凭借皇权,获得了很大的权利。

明宣宗,需要抵抗文官集团,组建内书堂,开创司礼监秉笔制度

仁宣时期,文官集团实力凸显,这些科举中脱颖而出的士子们,最喜欢通过地缘、同窗、师承等纽带,抱团取暖,形成集体后最热衷的事情就是集体指责皇帝的过失,明仁宗朱高炽那么一位善良淳朴的老实人,还动不动就被文官集团指着鼻子骂,明宣宗朱瞻基就更不堪其扰,其实朱瞻基的执政能力是值得肯定的,除了喜欢斗蛐蛐,也没太多的劣迹,但总能在朝堂上遭到文官集团的抨击。长此以往,朱瞻基不仅厌恶文官集团,甚至因此厌恶上朝、厌恶处理政事。

苦于现状的朱瞻基,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够效忠自己、抵抗文官集团的群体,那就是宦官,于是他下令组建内书堂,让太监们读书写字,又一次将明太祖禁止太监识字干政的祖训抛诸脑后。

因为懒得写字,朱瞻基索性将批改奏折的事宜交给了心腹太监,开启太监代笔朱批的先河,不过朱瞻基虽然不爱写朱批,但是太监改完的奏章,他都会过目,所以他在位期间并没有出什么乱子。

明朝权宦干政盛行,为什么清朝没出现这种情况?

可是他儿子朱祁镇只学会了重用宦官,却没领悟为我所用的精神,反倒被太监利用,最后酿成了土木堡之变,差点就断送了大明江山。

明朝庞大的宦官政治体系,渗透到了朝廷内外

明朝宦官政治依靠皇权,在朝廷内外的各方势力角逐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相应地,宦官机构也相当庞大,即赫赫有名的二十四衙门,下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

十二监是司礼监、内宫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其中司礼监是宦官系统的更高权力机构,负责掌理内外奏章,照阁票批朱,监督、管理皇城内的出籍、内书堂、仪礼、刑法、关防门禁;司礼监总管大太监是宦官之首,通常兼任东厂提督一职。

四司是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惜薪司负责薪、炭;钟鼓司负责皇帝上朝时鸣钟敲鼓、演出时奏乐;宝钞司负责各种草纸;混堂司就是管澡堂的。

八局是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除此之外,还有内府供应库、司钥库、内承运库、十库等等,负责了皇室各个方面,周到得简直令人发指,这些由宦官组成、或监管的机构都是服务于皇权的,可实际中却借助皇权,巩固了本身的实力,很容易造成太监干政的局面。

清朝承袭明制,早年在学习明朝宦官制度时就有所防范

清朝制度多袭明制,可在太监问题上却背道而驰,因为有感于明朝太监误国的悲剧,清朝统治者对太监心生憎恶,可又需要这个群体提供服务,所以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限定太监的言行,使其只能是服务于皇室的奴才,没有干政弄权的机会,且清朝历代皇帝都将这种观念作为祖宗遗训,严格遵守,代代相传,所以终清一朝,几乎没出现过太监干政、太监误国之类的事件。

不过,清朝的宦官体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在不断摸索中逐渐完善的,清太祖时期提倡男性家奴 *** ,可是受刑者较少,故而未形成阶级,也就没有专门负责管理宦官的机构;

清朝入关后,太监数量激增,顺治皇帝主张“明朝太监干政完全是皇帝不够英明,不能防患导致的,而非太监或者太监制度的问题”,故而效仿明制,创建了十三衙门,分别为:乾清宫执事官、司礼监、御用监、内官监、司设监、尚膳监、尚衣监、尚宝监、御马监、惜薪监、钟鼓监、直殿局、兵仗局;同时裁撤内务府。与明朝二十四衙门如出一辙,都是负责皇宫内的方方面面,且宦官也有官职品级、俸禄朝服,几乎与朝廷大臣等同,例如地位更高的乾清宫执事官,唤作“都管中堂大人”,地位与内三院的大学士相当,其他各掌事太监称“部堂大人”,地位相当于六部尚书。

提高太监地位的同时,顺治皇帝也颁布法令限制太监的行动“凡系内员, 非奉差遣, 不许擅出皇城;职事之外, 不许干涉一事, 不许招引外人, 不许结交外官, 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结, 不许假弟侄等人名字置买田屋, 因而把持官府, 扰害人民”。顺治十二年,顺治有感于太监势力渐大,特铸造了十三衙门铁牌,强调“但有犯法干政、 窃权纳贿、 嘱托内外衙门、 交结满汉官员、 越分擅奏外事、 上言官吏贤劣者, 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

顺治朝虽有限制,但太监实权增长,不过这种“复辟”是短暂的,康熙继位之后就下令废黜十三衙门,恢复内务府,他坚持认为太监是误国的根本,几朝之乱皆因宦官而起,应该遵从祖训,不得重用宦官。

明朝权宦干政盛行,为什么清朝没出现这种情况?

康熙年间设立敬事房,标志清朝太监制度的最终确立

康熙十六年,清朝主管太监事宜的“敬事房”出现了,敬事房属内务府管辖,负责的事宜并非仅有我们熟知的 *** 太监、负责后妃侍寝、记录皇帝起居录之类的,其实敬事房负责传达大内一切事务,“凡奉行谕旨及承行府属各文移, 俱照钦定宫中则例办理”。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下旨:设敬事房五品总管一名、五品太监三名、六品太监二名。清朝太监才正式被授予官职,但更高也只有五品。

雍正时期,将内务府封为三品衙门,敬事房大总管升至四品;乾隆时期,规定四品就是太监官职的极限,后世不可再升品阶,所以清朝的太监更高也只能做到四品。同时,将太监的官职、名额、职权范围都非常仔细的编辑成册,要求后世子孙照此执行,还将太监人数规定在3300人以内,比明朝时期少了许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太监干政的可能。

清朝对太监的惩治制度也比明朝严苛,太监有罪按律分三等处罚:死刑、发配、杖责。 更高刑罚就是交刑部杀头或交慎刑司秘密处死;其次发往盛京充军、发往南苑伍甸喂马;最轻的责罚就是交由敬事房或者各宫主子杖打。清朝太监犯错死亡率是很高的,据载慈禧太后在处置珍妃时一次性就打死了40多太监,高压之下清朝太监都是战战兢兢工作,不敢懈怠,更不敢心生歪念。苛刻的处罚制度也导致了清朝太监队伍经常处于缺编状态,逃了、自尽了、缺人招不上来的情况常有,这样实际的太监人数更少了,更没有明朝那种拉帮结伙、算计皇权的实力了。

嘉庆及以后历代皇帝,都严格遵照祖训行事,即使清朝逐渐走向衰败,对太监的监管却并没有因此放松,趁乱逃出皇宫的太监倒是大有人在,到了清朝末期,皇宫里招募太监人数减少,应征入宫的也少,可是逃跑的一直有,所以越到后来,太监的缺编率越高,就更不足以构成皇权威胁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6/255493.html

“明朝权宦干政盛行,为什么清朝没出现这种情况?” 的相关文章

孙策要是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孙策要是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东吴能一统天下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沧桑与诗意的历史交相辉映,仿佛可以看到东汉末年风雨飘摇,群雄争霸,悲喜交错,情义血腥交错,一招一式,满盘皆输,千百年后,对于那段历史,人们各执一词,各执一词,有人问,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

都说良禽择木而栖 沮授为什么不选择投降曹操

都说良禽择木而栖 沮授为什么不选择投降曹操

还不知道:良禽择木而栖,沮授为何不投降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沮授可以说是袁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在袁绍入主冀州后,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帮助袁绍夺取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河北。沮授曾对袁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反对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战略,但袁绍并不听从。...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后妃之一。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戚姬:两千年前被做“人彘”,两千年后依然是让人心疼的大汉女子。发生在戚夫人身上的遭遇,堪称“奇”。众所周知,戚夫人替子争夺太子之位失败后,在没有刘邦的庇护下,吕后对其制造了“人彘”事件,被吕后被关进厕所。所以...

严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严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严畯(164年~242年),字曼才,彭城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性情忠厚,待人以诚。少好学,精通《诗》、《书》、《三礼》,又好《说文》。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横江将军鲁肃去...

李文忠的一生有何作为?他差点被朱元璋所杀是因为什么?

李文忠的一生有何作为?他差点被朱元璋所杀是因为什么?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李文忠既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明朝名将,在立足江南,消灭张吴,横扫北元的战斗中立下大功。既然亲外甥李文忠立下如此大功,那朱元璋为何差点要杀掉他呢一,投靠舅舅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早年丧母,随父亲李贞四处逃难。至正十三年(1353年)...

王郎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王郎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秀,东汉光武帝,东汉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郎是新朝末年到东汉初年割据河北的枭雄,在邯郸自立为帝,一度占据河北大部,对东汉光武帝刘秀产生巨大威胁。但是王郎的政权存在不到一年就迅速被刘秀消灭,那王郎为何会迅速败亡呢一,冒充皇子王郎(本名王昌)出身邯郸的一个平民家庭,早年以...

李世民身体不是一直很强壮吗 李世民为何五十一岁就去世了

李世民身体不是一直很强壮吗 李世民为何五十一岁就去世了

对李世民早年一直身体强壮,为何活到51岁就去世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要问起在现代人心中印象最深的朝代是哪一个?那一定是唐朝,毕竟关于唐朝的传奇故事实在太多,我们从小到大所背的唐诗就已经足够让我们对唐朝这个朝代产生无限的好奇和遐想了,更别说在这个朝代中还诞生了中国...

长孙皇后去世之后 李世民为何13年都没有立后

长孙皇后去世之后 李世民为何13年都没有立后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为何14年不立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她是中国历史上圣母一般的人物, 她就是李世民的结发妻子, 高宗李治的亲生母亲, 文德皇后长孙氏 ,小字观音婢, 只是你知道, 长孙皇后协助李世民, 诛杀亲兄弟及其家人, 为何还被称为一代...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