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苏秦与太后是何关系?燕王为何还重重赏他?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6-04)19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苏秦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天下战火频仍。之后,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图强,最终异军突起,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国,澄清玉宇。在大众眼里,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其关键在于长平之战。此战中,秦将白起全歼赵国45万人,从根本上上改变了秦国与六国的力量对比。

苏秦与太后是何关系?燕王为何还重重赏他?

然而实际上,战国转折点要比长平之战更早,那便是发生于公元前284年的五国伐齐之战。在五国伐齐之前,齐国无疑是能与秦国并驾齐驱的大国,它西破三晋,难破强楚,并一国独吞战国第八大国——号称“五千乘之劲宋”的宋国。鲸吞宋国后,齐国的国力已经凌驾于列国,甚至秦国也不敢与之争锋。

然而盛极必衰,在乐毅、孟尝君等人的联合运作下,燕、秦、韩、赵、魏组成了史无前例的五国联军,最终一战破齐,燕国更是连续攻破齐国70城,若非田单力挽狂澜,齐国就要为燕国所灭。齐国虽然得以保存,但是由于此战损失太大,导致国力一蹶不振,从此闭关自守,不再参与列国间的战事。而齐国衰落后,便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秦国的优势已经不可逆转。

那么弱小的燕国,为何能连续攻破齐国的70城?小小的燕国,为何能与三晋以及秦国组成强大的联军?而这,就要从大纵横家苏秦说起了。

苏秦,洛阳人,是中国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以及大谋士。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烧毁了绝大多数关于苏秦的史料,导致司马迁在撰写苏秦时,错漏百出,广为后人诟病。直到1973年,学者们在湖南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失传已久的《战国纵横家书》,才让我们得知了苏秦的真面目。

苏秦,乃是五国伐齐的始作俑者。齐国的衰亡,完全出于苏秦的一手谋划,而乐毅不过只是个执行者而已。

苏秦,是鬼谷子的弟子。早年他出外游学,分别向周显王以及秦惠文王兜售自己,想要得到任用。但是由于学艺不精,导致此行功败垂成,只能垂头丧气、灰头土脸地回到家。没有功名的穷书生,即使是家人也看不起,不仅不给他做饭,还在他身后嘲笑他。

亲人的鄙夷,让苏秦发愤图强,他头悬梁、锥刺股,每天都刻苦学习,最终“神功”大成。苏秦观察了列国的局势,发现秦国不仅国力强大,而且地势险要、保其岩阻,进可攻、退可守,已然受到山东六国的警惕。因此苏秦制定了合纵的策略,鼓动六国联盟抗秦。

最终,苏秦果然说动了六国的君主,帮助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组成同盟,并被任命为“约长”,身配六国相印,威震天下。在他的震慑下,秦国暂停了东侵的步伐,整整十五年,连函谷关都不怎么敢迈出。

虽然苏秦组织六国联盟,是为了讨伐秦国。然而苏秦却并不憎恨秦国,相反他更加厌恶曾经给自己赠予相印的齐国。原来,苏秦曾组织了一次五国伐秦。谁知后来,齐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了盟友,联合魏国一起攻打赵国。导致之一次合纵以失败而告终。而正因为如此,原本在赵国担任高官的苏秦,被愤怒的赵王所驱逐。无奈之下,苏秦只好投靠了燕国。

但在燕国,苏秦帮助新继位的燕易王,向齐国索还了被其攻占的十座城池,立下了大功。但是不久后,苏秦却惹上了两件大事。

首先,燕国大臣向燕易王进谗言,说苏秦出卖国家、反复无常,将要作乱。最后,苏秦以口舌之利,说服了燕王,避免了一场无妄之灾。

但是另一件事,却差点真的让苏秦万劫不复。原来在公元前324年,苏秦不知脑子缺了哪根弦,竟然和燕易王的母后私通,而且这事还传到了燕易王的耳朵里。自古与太后私通的人,下场都不好,即使苏秦巧舌如簧,也摆脱不了给先王燕文侯戴绿帽子的罪行。

就当苏秦惴惴不安,生怕遭到诛杀之时,燕易王却反而给他加官进爵、赠予了厚礼。燕易王不仅不惩罚苏秦,反而给予其以厚礼,难道是想让苏秦当自己的后爹?当然不是。

实际上,燕易王是想施恩于苏秦。作为大纵横家,苏秦人脉颇广,具有搅动天下的能力。正所谓“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燕易王之所以两次饶过苏秦,就是因为苏秦可用,可以帮助燕国抵御列国的入侵。

正所谓钱财债务好还,人情债可不好还。况且苏秦既欠燕王钱财债,同样也欠人情债。

苏秦与太后是何关系?燕王为何还重重赏他?

燕易王的以德报怨,果然让苏秦感到非常不好意思。为了尽快亡羊补牢,报答燕王的恩情,苏秦对燕王说:

“我人在燕国,并不能让燕国强大。但我在齐国,却必能使燕国强大!”

原来,随着邻国齐国的强大,燕国的国防安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早在燕易王继位之时,齐国就借燕国国丧趁火打劫,攻陷了十座城池。要保存燕国,就必须削弱、分化齐国。因此,苏秦自告奋勇地前往齐国,为攻破齐国做准备。而苏秦在齐国,一待就是数十年。

在《史记》中,并没有怎么记载苏秦到底是如何破坏齐国的。只是说苏秦建议齐王大修陵墓和宫殿,损耗齐国的财力。但是根据《战国纵横家书》的记载,苏秦主要依靠他的外交才能,致力于挑拨齐国与其他国家,特别与三晋的关系。而在公元前288年,苏秦又不怀好意地建议齐湣王独吞宋国,而这一点对于齐国是最致命的。

当时宋国经历宋康王的王政改革,实力逐渐增强,号称“五千乘之劲宋”。之后,宋国四面出击,连续打败了齐国、魏国和楚国。其后,齐、魏、楚组成了联军,共同灭亡宋国,瓜分了它的故地。但在苏秦的撺掇下,齐湣王却悍然向魏、楚开战,将本属于它们的宋国土地全部独吞。

由此,在苏秦的运作下,韩、赵、魏和楚国均走到了齐国的对立面,齐国从此孤立无援。根据《战国纵横家书》的记载,就在齐国灭宋之后,苏秦为燕“间齐”的图谋却暴露了。最终,齐湣王将苏秦车裂而死。然而苏秦虽然死了,但是却成功让齐国成为列国的众矢之的。

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而就在这一年,燕国成功组成五国合纵,共同伐齐。在乐毅的指挥下,燕国攻破齐国70城,几乎灭掉齐国。虽然齐国最后收复了国土,但再也不能给燕国造成威胁。燕易王用自己的母亲和尊严,换取了苏秦40年如一日的忠诚,最终完成了破齐大业。无论怎么说,作为战略家,燕易王是相当高明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6/255508.html

“苏秦与太后是何关系?燕王为何还重重赏他?” 的相关文章

傅恒在历史上有何本事,能让乾隆一直宠爱他?

傅恒在历史上有何本事,能让乾隆一直宠爱他?

清朝乾隆皇帝有一位十分信任的人,他便是傅恒。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傅恒在乾隆时期大名鼎鼎,他从一名小小蓝翎侍卫起步,在不到30岁年龄便入职军机处,出将入相20余载,成为乾隆的股肱之臣,极得乾隆宠爱,为乾隆盛世立下赫赫功绩。纵观傅恒的一生,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始终活跃...

朱友恭为何会被朱温除掉?他做错了什么?

朱友恭为何会被朱温除掉?他做错了什么?

朱友恭为晚唐名将,对朱温忠心耿耿,在助其扩张地盘的过程中立下大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天祐元年(904年),朱友恭奉义父朱温之命,杀害了唐昭宗。随后朱温就以朱友恭怠慢军政为由,将其贬官处死。朱友恭是朱温义子,对他忠心耿耿,还奉他之命弑杀皇帝。那...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要屠杀开国功臣?为何会这样?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要屠杀开国功臣?为何会这样?

“狡兔死,走狗烹”这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众所周知,在绵延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开国皇帝大都文治武功,十分善待开国功臣。有名的麒麟阁、云台阁、凌烟阁、昭勋阁、紫光阁等五大功勋阁,便是为表彰感念功臣而修建的。不过,也有开国皇帝...

樊哙打仗还不如刘邦 鸿门宴上为何还敢对项羽吹胡子瞪眼

樊哙打仗还不如刘邦 鸿门宴上为何还敢对项羽吹胡子瞪眼

对论领兵打仗的本事,樊哙远不如刘邦,为何敢在鸿门宴朝项羽瞪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樊哙知名度很高,鸿门宴上朝项羽吹胡子瞪眼,是樊哙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但实际上,樊哙领兵打仗的本事,在汉初名将中,并不突出,且不说完全没法跟淮阴侯韩信比,也没法跟英布、彭越、卢绾、刘贾等...

三藩之乱被平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三藩之乱被平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1644年4月15日,清摄政王多尔衮接到了这样一封书信:……流寇逆天犯阙……先帝不幸,九庙灰烬……三桂受国厚恩,悯斯民之罹难,拒守之边门,欲兴师问罪,以慰人心,奈京东地上,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我国与北朝通好,二百余年,...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

程普: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

程普: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

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东汉末年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程普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军,继而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斩华雄、破吕布。孙坚死后,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经兵败被围,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周瑜等人共同...

崇祯要是没有诛杀魏忠贤 崇祯能利用魏忠贤挽救大明吗

崇祯要是没有诛杀魏忠贤 崇祯能利用魏忠贤挽救大明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崇祯没有诛杀魏忠贤,并用魏忠贤制衡东林党,能否挽救大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魏忠贤多重人格,这位被国人骂了三百多年大太监有其隐形一面应该予以肯定。明熹宗这位木匠皇帝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他的弟弟朱由检(后来的崇祯皇帝),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