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不愿意吃猫 看看本草纲目的记载就知道了
你真的了解古人不吃猫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民间有句话,叫做“民以食为天”,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实际上已经养育出来了灿烂丰富的吃文化,基本天上飞的,地上走的,甚至是飞虫,都能够成为老百姓的口粮,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逼出来的无奈之举,毕竟在古代以农耕为主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社会,供给链十分脆弱,天灾或者是战乱,都有可能断绝百姓的饭碗,而寻找其他可以代替农作物的粮食就成为了生存的必要。
慢慢的,中国人基本征服了过去的各种动物,即便是古代被视作是战略物资,少得可怜的牛肉,也有大量的菜方传承下来,但是却很少碰一种动物,那就是猫。人们为何不愿意吃猫肉呢?难道是因为猫的数量过少吗?
真相肯定不是这样的,猫的在中国的驯化历史,已经有了三千年,在最初《诗经》中,就有“有熊有罴,有猫有虎。”的桥段,虽然不能确定这是否为猫,但是到了西汉的《礼记》写到:“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由此可见,猫在当时已经接受驯化,并且成为了常见的家畜。
其实看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下的内容,相信大家就明白了,尝百草的李时珍虽然认为猫肉可以“主劳疰,鼠瘘,蛊毒。”但是也一针见血的在注解指出:“然狸肉入食,猫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
说白了,就是猫肉的味道不够好,而猫肉的味道,确确实实有着一股酸味,让人觉得难以登上大雅之台。
此外,古人不喜欢吃猫原因还有如下几点,首先就是猫不容易捕捉,野猫十分的机敏狡猾,而家猫通常一般是宠物,而猫也不适合大规模圈养,比起猪羊等动物,它活泼好动,而且肉少。大规模养猫,很有可能卖的猫肉还没有饲料钱多。至于最后一点,就是猫含有寄生虫了,猫是杂食性动物,从地里面的老鼠,再到各种虫子,它都来者不拒,因此非常容易感染弓形体,旋毛虫等寄生虫,从而传播到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