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真正北伐成功的人朱元璋 南方为什么总是打不过北方
还不知道:古代南方和北方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统一分裂再统一的过程。不过说到统一中国,最常见的无外乎这两条道路,南征或者北伐。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这其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南征的胜率要远远大于北伐。如魏国灭蜀国,晋朝灭吴国,隋朝灭陈朝,金灭北宋,元灭南宋,大清灭明,都是从北到南。
中国古代“创业成功”的开国皇帝也大多来自北方,在众多帝王中,真正北伐成功的只有朱元璋一人,北方为何总能将南方按在地上摩擦,这是怎么回事?
明太祖朱元璋
地理因素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说到古代打仗就不得不得到地理因素,北方打南方,地理上就有着巨大优势。
首先,对战争最重要的就是山川,河流。
红色山川,蓝色河流
我们所说的南方主要指江南地区(江浙沪),荆州地区(湖南湖北),加上巴蜀地区(四川重庆)和江淮地区(苏北皖北)。巴蜀地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难攻易守的同时也很难向外扩张。所以北方打南方多是华北地区和关中地区向江南和荆州地区进攻,而关中和华北联合,加上山西和山东,组成天然屏障。这样一看,北方地势崇山峻岭,无论是从江南地区攻打山东,还是从荆州地区路过中原攻打山西,都从低打高。南方进攻北方面临仰攻的不利局面,而北方打南方却是居高临下。
在古代,中原地区可是香饽饽,北方占据中原可以尽情享受中原物资,南方一旦打过来,北方打不过还可以后退,反正有天险可守,养精蓄锐待到二年又可以继续进攻把中原夺回来。南方就不同了,一旦占据中原,无险可守,继续北伐进攻又面临仰攻的劣势,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虽说南方还有长江天险可守,但江河毕竟没有山脉牢固,一旦长江被突破,整个南方地区就会顷刻 *** ,一点缓冲的余地都没有。
加上南方水网丰富,便于运转,北方攻打到南方时无论是进军还是运粮都极其方便。而南方攻打北方,交通得靠走,搬运得靠手,费时又费力。
唐末黄巢起义,从北打到南势如破竹,可一旦调转方向,从广东北上“以图大事”便寸步难行。清朝三藩之乱也是如此,吴三桂从云南发病,占据华南六省,最后却陕西甘肃的战局中,一败不起。
总之就是,北方进可攻退可守,输了还是卷土重来,而南方输了,就直接没了!
粮草因素
你以为打仗拼的只是武力值吗?没那么简单。古代打仗,尤其是打这种统一全国的打仗,拼的可不只是谁能打,更重要的是粮草。
经济基础决定战争规模,而粮草决定了作战半径。
想象一下,一头牛车拉着牲畜吃的草料还有人吃的粮食,一天能走多远?这个距离除以2,一般就是作战半径,超过这个距离粮草就供应不上了。中国地域广阔,古代交通不便,几十上百万大军徒步去打仗,春天出发,冬天才到,一路上的吃喝都是大问题。
没有粮草供应是很难作战的,加上南北方气候不同,南方气候温和,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北方军队南征,没有吃的了可以就地取材,打下一片吃一片,反观北伐就没那么简单了。
北方气候寒冷,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打起仗来更是没人种地,粮食基本没收成,南方军队打到北方,面对无主的荒地欲哭无泪。到了冬天守城一方坚壁清野,南方军队如果带的口粮不够吃,那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北方军队南征可以就地取粮,而南方军队北伐却只能面对“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这样一来,光粮草压力就让让北伐军队受不了。
想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都在粮草问题上栽了大跟头,最后含泪输给司马懿。
战马与民风因素
冷兵器时代,战马可是大杀器,骑兵打步兵就像成年人欺负小朋友,就算不正面硬刚,一小队轻骑兵没事对你放两支冷箭也受不了。北方草原茂盛产良马,这就让南方与北方对抗中处于下风,即便南方抵御成功,但也很难反击,骑兵四条腿,跑得快,追不上,无法消灭对手有生力量,等过个两年,骑兵又卷土重来,打又打不过,追又追不上,最后只能在一次次冲击中败下阵来。
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宋朝,就是在骑兵的铁蹄下被逼的一步步向南移,最后移到海里了。而明朝朱元璋能够从南到北打跑元军,很大程度上还得感谢元朝统治者。元朝爱养马,全国各地遍布马场,正巧朱元璋家门口就有一个,有便宜不占白不占,于是元朝统治者所养的战马,就成了朱元璋起义的“之一桶金”。
提起江南人们总能联想到才子佳人,而北方地区受游牧民族影响,民风豪放,彪形大汉遍地都是,南方人见了只能直呼野蛮,但行军打仗,要的就是强健的身体素质,这也是中国古代,南方军队打不过北方军队的一个原因。
总结
地理优势、粮草优势,加上强悍的骑兵让北方军队赢得起也输得起。再者北方相对贫瘠,经济没有南方发达,气候还恶劣,生活水平差,北方向南进攻,那是追求幸福,作战也更有动力,这样看来,古代南征容易北伐难,也就不足为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