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战国前期的魏国实力那么强 为什么最后会沦落为二流国家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6-16)100

还不知道:战国时期的魏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身为战国七雄之一,甚至可以说是“首雄”的魏国,其实从公元前364年就改名为梁国了,也就是说总共179年国祚中的139年间都叫梁国,只不过史学界为了表述的方便性和统一性而一直称其为魏。作为“三分之一的晋国”,凭啥就能成为战国首雄?到底当时魏国有多强?怎么后来又一下衰落了?

魏国之强,从本质上讲还是在于“底子厚”。本来其前身晋国就是春秋时期最为强盛的诸侯国之一,而且所谓的春秋五霸,实质上自从晋文公接过齐桓公的“霸主接力棒”之后,就一直称霸到春秋结束,所谓秦、楚、吴、宋都只是后期强了强或者局部称霸,且国力根本没超过晋国。在如此雄厚实力的基础上 *** 后,魏国占据了晋国最为庞大的领土和资源,主要的城镇也都攥在魏氏手里,哪还有不强之理。

战国前期的魏国实力那么强 为什么最后会沦落为二流国家

其次李悝变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李悝所主持的主要是行政、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他崇尚儒家和法家,用儒家来规范现有的社会秩序、用法家来提拔有功之人。他的这些政策还没等开花结果,魏国就已经不行了,不过这一整套方案后来倒是在秦国和楚国“开过花”。李悝的副手吴起通过武卒制在魏国建立起了战国之一支职业化军队,换句话说魏国能做到一个大头兵顶别人一个半到两个,那打起仗来肯定占便宜。

战国前期的魏国实力那么强 为什么最后会沦落为二流国家

正是由于家底厚和李悝变法这两大因素的相互促进,才成就了魏国在战国初期的雄霸表现。家底厚就有资源能够养更多精兵,有了职业化军队才能够无所顾忌的外出征伐,继而用抢来的新资源供养更大规模军队。在这种良性循环下,魏国后来灭中山,吞秦国西河之地,还把面积虽大、全是丘陵的楚国唯一保有的中原一点土地给夺了过来。

魏国巅峰时期有多强?只要一探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底细”便明白了。先说一下大前提:战国初期并不是只有七雄,鲁、宋为代表的的中小诸侯国都还在;齐国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虽然也发生过田氏代齐、五国伐齐这类事件,但总体上可以说是从头强到尾;秦国是弱鸡到不行,一步步越做越大,靠的就是瞅准时机先打与其接壤的各国;楚国一直不算强,但也不算弱;魏国继承了晋国三分之二的内部遗产,而赵国继承了晋国所有的外交遗产。

战国前期的魏国实力那么强 为什么最后会沦落为二流国家

有了以上的大前提,理解围魏救赵就不难了。首先是赵国惹事,想从魏国的附庸卫国那里夺地盘,魏国看不下去叫上它的另一个附庸宋国一起组成联军攻打赵国。以前面我们提到的魏国军队作战能力,对付一个赵武灵王还没出生的赵国简直易如反掌,轻轻松松就把赵国都城邯郸给围了。秦国这时候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趁着魏国军队都调往东方,于是出兵偷袭成功,得到魏国一小块土地。赵国本来此次会亡国,但它拥有前身晋国的外交遗产,那就是与齐、楚是盟国,历届赵王每每到了危难之际首先想到的都是向齐、楚求援。果然,齐威王把家底都掏出来用于救赵,派出了大将田忌和军师孙膑。

战国前期的魏国实力那么强 为什么最后会沦落为二流国家

围魏救赵表面上没啥好说的,就是一个孙膑的计谋而已,在眼看着邯郸就要被攻破的边缘,孙膑向田忌献计无需往魏国“刀锋”上冲,完全可以通过急行军直逼魏国国都大梁,目的不是为了攻下大梁,而是派出小队人马攻城,诱使魏国大军回援,然后齐大埋伏于半路,静待疲于奔波应付的魏军。

为什么我们要用一个魏国吃亏的成语来解释魏国的强大?就是因为围魏救赵计策虽然成功了,即保住了赵国的安危,又对魏国主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后来事实证明魏国才是全胜者。首先由于魏军规模大、作战能力强,在回援大梁的时候事先留下了少部分军队驻扎在已经攻破的邯郸;第二魏军主力在被齐军围魏救赵的过程中,依然没有受到重创;第三,你有盟友我也有,魏国叫上“二弟”韩国组成魏、韩、宋、卫四国联军(当然,以其他三国的能力,肯定还是魏构成主力),先攻击救赵的齐国,齐国求和。反应稍微慢点但为了救邯郸姗姗来迟楚国又被联军击败,楚国求和;最后腾出手来的魏国在解散联军后,单靠本国所剩军队,打击报复背后捅刀子的秦,不仅轻松拿回被秦窃取的土地,还在定阳决战中包围了秦孝公,秦国求和。如此战斗力,能不强么?

战国前期的魏国实力那么强 为什么最后会沦落为二流国家

号称“战国小钢炮”的魏国,怎么后来就不行了呢?其实你在看前面这一段的时候就该猜到了,魏国太能“作”,有点实力之后恨不得出尽风头。说起来只要有实力,爱惹事也没关系,可是它千不该万不该去招惹齐国,就算魏继承了再多的晋国基础,可是就连当初的晋都尽量与齐交好,晋的家底是厚,可齐国家底更厚啊,列国经济之一也不是白叫的。

魏国破落的过程跟前面我们聊的围魏救赵的过程是一样一样的,因此我们只说不同之处。这回是因为魏国国君“飘”了,要称王,“兄弟”韩国不承认,于是魏攻韩。韩国也学习赵国那样去向齐求援,最喜欢“助人为乐”齐威王又派出了田、孙两个“大宝贝儿”,孙膑拿出上次围魏救赵的“作业”改了改,写成“围魏救韩”交上去。魏国吃一堑长一智,提前主动放弃攻韩改为集中全国兵力与齐国决战,心里想着只要能一举把你齐国干趴下,以后欺负其他各国就再也没有掣肘的了。孙膑根据现实情况又补交了一份“作业”,新增了四个字——减灶诱敌,就是见魏军就退,临走留下一定数量的军灶,下次撤退再留下上次数量除以二的军灶,一步步让魏军轻敌,直到马陵一举将魏军全歼。

战国前期的魏国实力那么强 为什么最后会沦落为二流国家

魏国经马陵之战后所剩的无非就是魏王禁卫和各地少量守军罢了。从此魏国从战国的首雄地位,瞬间沦为二流国家,直到被灭国之前再没有爬起来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6/257585.html

“战国前期的魏国实力那么强 为什么最后会沦落为二流国家” 的相关文章

朱棣打仗那么厉害 朱棣的本事是跟谁学的

朱棣打仗那么厉害 朱棣的本事是跟谁学的

对永乐大帝朱棣那么会打仗,都是跟谁学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是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因以永乐为年号,后人又称“永乐大帝”,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大帝”的皇帝可并不多,比如:汉武大帝、康熙大帝等等,这些帝王在文治武功上都颇有建...

王娡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王娡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汉初王室之中,能够算得上真正幸运的,刘启的第二任王后王娡理应被提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电视剧《美人心计》中,王姪是一个正面人物形象,温柔善良、知书达理,受到汉景帝刘启的宠爱。在宫中,由于处处谦让,不与人计较,不但得到皇帝的万千宠爱,就连婆婆窦漪房都对她落落大方的表现赞不绝口。但这...

同样都是秦国的功臣 三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同样都是秦国的功臣 三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都是秦国功臣,商鞅遭车裂,白起被赐死,张仪为何能全身而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白起、张仪三个人对于秦国而言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但是三人命运各不相同,只有张仪能够全身而退这是有原因的。变法者必不善其身商鞅是变法者,变法就涉及利益重新分配,得罪...

李继勋为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李继勋为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李继勋,北宋名将、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他因为年龄最大,所以为十兄弟之首。李继勋也在十人之中升职最快,最先成为节度使。那李继勋是如何为后周与北宋建功立业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早年从军李继勋早年从军,跟随后汉天雄军节度使郭威,在他手下担任护卫。广顺元年(...

马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是兄弟五人中最为出色的

马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是兄弟五人中最为出色的

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之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是五人中最为出色。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辟为州从事。马良...

康熙见到乾隆惊得放下了酒杯 康熙到底发现了什么

康熙见到乾隆惊得放下了酒杯 康熙到底发现了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第一次见孙子乾隆,为什么惊得放下了酒杯,他发现了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封建时代的帝王总是承受着后人更多的讨论,他们一生的作为或好或坏都会成为后代人的谈资。这其中,有如商纣王这样的昏庸的皇帝,也有如武则天这般开天辟...

诸葛亮五次北伐两次大胜 为什么还说诸葛亮北伐失败了

诸葛亮五次北伐两次大胜 为什么还说诸葛亮北伐失败了

对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两次取得大胜,为何很多人却说他北伐失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之中,有武力之人颇多,有智谋之人也不在少数,但最为有名的莫过于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可谓是神一般的人物,他不仅料事如神,而且谋略过人,猜测人心的能力更是无人能及。中国古...

王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最后为何会被杀?

王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最后为何会被杀?

王镕又名王矪,是五代十国初期赵国的君主。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末五代是中华历史上的一个混乱时期,各路枭雄则你方唱罢我登场,互相混战二百多年。成德节度使王镕不懂军事,也不会领兵打仗,为何能在唐末五代的乱世割据近四十年而没有被吞并一。年少袭镇王镕出身武将世家,为成德军节度使王景崇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