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宋高宗的绝后之谜,竟是受到了惊吓所致!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6-22)161

宋高宗赵构,他继承了父亲的遗传基因,生育能力很强。赵构在15岁时封康王,此后7年间,赵构一口气生下了5个女儿。可惜的是于靖康二年,汴京城破,小公主们全都被金兵俘虏北上。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这些孩子,大的四岁,小的才两岁。五个女儿中,三个小一点的,都死在了押解途中。两个四岁的女儿被迫进入浣衣院,沦为金国将士的玩物,最后死在了异乡。

被俘虏时,赵构的王妃邢秉懿正怀有身孕。金人为了躲避义军的阻拦,晓行夜宿,一路疾行。邢秉懿本是金枝玉叶,哪里禁得起这等颠簸。邢秉懿因过度劳乏,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导致流产。之后,金国的盖天大王百般骚扰邢秉懿。邢秉懿不堪其扰,想要自尽,却被金兵拦住。想活没法活,想死死不成。后来,邢秉懿和韦太后、柔福公主等人都被送入浣衣院。一直到九年之后,金国人才将韦太后、邢秉懿等人送到五国城宋徽宗的身边。

宋高宗对这个结发妻子还是很有感情的。宋徽宗派遣一个叫做曹勋的官员潜逃南下。临行前,曹勋向宋徽宗辞行,邢秉懿听说后,特意脱下一只耳环,让宦官交给曹勋,传话说:“为我白大王,愿如此环,早得相见。”宋高宗看到耳环,悲恸不已。宋高宗称帝不久,就尊奉邢秉懿为皇后,找寻邢秉懿的家人,给他们晋封官职。此后的十六七年,宋高宗一直没有立后,等待邢皇后回归。一直到绍兴十二年,韦太后带来邢秉懿去世的确切消息,宋高宗才册封贵妃吴氏为后。

靖康二年,赵构在应天府称帝。王府的宫女潘氏来到赵构身边。虽然是兵荒马乱的时节,宋高宗还是没有忘记传宗接代。建炎元年的六月,宋高宗的之一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子出生。宋高宗很高兴,为孩子取名为赵旉。所谓“旉”,就是“朱明盛长,旉与万物”。宋高宗希望这个孩子犹如夏天的太阳,普照万物,泽被天下。

可惜,这个赵旉是个短命鬼。

建炎三年(1129年),大将苗傅、刘正彦因宋高宗宠幸宦官,赏罚不明而发动兵变。苗刘二人要求宋高宗传位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由后宫大长辈隆佑太后垂帘听政。宋高宗不答应。苗傅宣称:“上不当即大位,将来渊圣皇帝来归,不知何以处?”自古以来皇位继承,讲究父死子继。宋钦宗还在北国活着呢,且靖康元年,已经立嫡长子为皇太子。要继承皇位,也当是由宋钦宗的皇太子、皇子来继承。宋高宗称帝,不合祖宗法度。眼看不低头就要死于乱刀之下,宋高宗只能禅位给儿子赵旉。

苗傅、刘正彦把持军政大权,改元明授。不过,苗刘二人的美梦只持续了二十六天,就被韩世忠、张俊等人打破。

苗刘二人被处死之后,隆佑太后取消垂帘,还政宋高宗。不久,金兵大举进攻,宋高宗带着皇太子赵旉前往临安避难。估计是路上受了风寒,三岁的赵旉开始发烧。吃了药之后,赵旉就睡着了。一个宫女经过,不小心踢到了地上的一个金炉。金炉碰倒,发出很大的响声,一下子就把昏睡中的赵旉惊醒了。从此以后,赵旉病情一日重于一日。没过多久,赵旉就病逝了。

赵旉生母潘贤妃日夜哭泣,宋高宗非常痛心。宋高宗下令,将那个踢翻金炉的宫女和皇太子赵旉的保姆全部处死。

宋高宗当然不会想到,赵旉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个儿子。从此之后,宋高宗宠幸了无数女人,但是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再也没有生出一个儿女。

宋高宗绝后的之一责任人是宰相黄潜善、汪伯彦。

黄潜善和王伯彦乃是南宋初年的一对奸相。此二人掌权之后,排挤李纲,杀死上书的太学生陈东,公然违背宋太祖传下的“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可是,因为黄汪二人力主迁都江南,暗合宋高宗的心意,宋高宗对二人百般信任。二人趁机排除异己,许多正直、爱国的官员被贬,被杀。

宋高宗为躲避金兵锋芒,从应天府远远逃到了扬州。当时尚书右丞许景衡提醒宰相黄潜善,说皇帝的护卫队人数太少,不过数百人,无法和金兵正面交锋。万一金兵轻兵突进,扬州根本守不住。黄潜善贪恋扬州繁华,驳斥许景衡危言耸听,金兵不可能那么快打到扬州。

宋高宗也觉得没关系。毕竟扬州前面还有宿州、泗州几座军事重镇。金兵乃是骑兵,在淮扬水乡之地,推进速度必然缓慢。没想到几天之后,前方就传来军报,说金兵已经攻破多座城池,马上就要打到扬州了。“比江都宫内有所御幸”,听闻噩耗,宋高宗“矍然惊惕,遂病薰腐”。经过这一番惊吓,宋高宗竟然阳痿了。于是,在皇太子赵旉去世之后,“后宫皆绝孕”。宋高宗绝后,源自于此。

自大误国的黄潜善当时正带领百官听和尚说法。忽然传来消息,说宋高宗在卫兵的护卫下,抛下百官,上船逃走了。黄潜善大惊,仓皇失色。大家纷纷上马,策马南逃。扬州的百姓听说皇帝、宰相都逃难去了,也纷纷逃跑。扬州的城门很大,一时之间竟挤得水泄不通,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件,死了很多人。扬州的百姓很生气,不敢怪皇帝,就把气撒到宰相黄潜善的身上。扬州那些军兵逃到江边,忽然听到有人招呼“黄大人”。众将士以为是奸相黄潜善,群情激奋,冲上前去就把“黄大人”给杀了。等人头落地之后,认识的人才说,死者不是黄潜善,而是另一个黄姓官员。

不久,宋高宗下诏罢黜黄潜善相位。几个月之后,黄潜善死在了梅州。

对这个毁掉自己一生的人,宋高宗自然不会放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6/258732.html

“揭秘:宋高宗的绝后之谜,竟是受到了惊吓所致!” 的相关文章

明成祖朱棣是怎么开创永乐盛世的?史书如何评价?

明成祖朱棣是怎么开创永乐盛世的?史书如何评价?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那么朱棣是怎么开创永乐盛世的?史书又是如何评价他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正式中的刘备和曹操是什么样的 曹操为何认为他和刘备是英雄

正式中的刘备和曹操是什么样的 曹操为何认为他和刘备是英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曹操认为天下只有刘备和他算英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志·先主传》所载:“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未...

秦翰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种作为?

秦翰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种作为?

秦翰,北宋初期宦官、将领,堪称宦官中“异类”。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位宦官的死,引发禁军将士哭泣哀悼,这是相当不容易的,而秦翰能获得这种待遇,是实打实的用战功换来的。秦翰是宋太祖在位时期入宫,宋太宗在位时,他开始参与军旅事务,一直到宋真宗朝去世,可谓是战...

夏侯渊被黄忠斩杀之后 他死的对曹魏影响有多大

夏侯渊被黄忠斩杀之后 他死的对曹魏影响有多大

还不知道:夏侯渊在定军山被黄忠斩杀,对曹魏影响有多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夏侯渊是曹操部下的一员重要猛将,可是却在定军山被蜀汉老将黄忠斩杀,这在三国历史上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大事,不仅如此,夏侯渊之死,对整个曹魏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说他影响到曹魏后期的发展也不为过。...

有哪些与华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华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周宣:三国时期解梦师,擅长解梦,曾为曹丕解梦

周宣:三国时期解梦师,擅长解梦,曾为曹丕解梦

周宣,生卒年不详,字孔和,乐安(治今山东高苑西北)人,三国时期解梦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擅长解梦,在郡做官时曾为太守解过梦,后又给曹丕解梦,都灵验。官至中郎,死于魏明帝末年。人物生平预言黄巾周宣是乐安人,在郡里做官。太守杨沛作梦,有人对他说:“八月一日曹公会...

磨盘山之战吴三桂最后的结局如何?如何逃出生天?

磨盘山之战吴三桂最后的结局如何?如何逃出生天?

磨盘山之战,是南明与清朝发生的最后一次决战。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众所周知,磨盘山之战,吴三桂死里逃生,主要是由于南明内部出现叛徒,导致吴三桂在磨盘山死里逃生。一、南明的“劫数”随着清军入关,明朝气数消失殆尽。明朝共传16帝,历时276年。历经洪武之治、仁...

历史上徐庶真的是因为母亲才选择离开刘备吗?

历史上徐庶真的是因为母亲才选择离开刘备吗?

徐庶本名徐福,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众所周知,徐庶之所以离开刘备,主要是因为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控制。除此而外,还有另外三个原因,可能是你我都不曾想到的,是什么呢?(我们从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里寻找答案):一、三国博弈,各自帐...

评论列表

雪儿
雪儿
16分钟前

宋高宗赵构的一生充满了悲剧和无奈,他继承了父亲的遗传基因,生育能力虽强却最终绝后嗣之痛令人扼腕叹息;其五个女儿更是受尽苦难、命运坎坷让人心痛不已!黄潜善的自私贪婪导致皇帝阳痿后宫皆孕而后又引发踩踏事件间接致死无辜百姓更显得罪孽深重为人所不齿!!对于这样一位昏庸无能之人被民众唾弃也是情理之中天理昭彰正义自在人心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