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历朝历代是怎么选拔宫女的?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6-29)170

宫女的选拔:大致可分为汉朝以前、汉朝至明朝、清朝时期三个阶段

古代的宫女数量,从先秦时期到隋唐时期基本呈持续增长态势,而从唐中期以后则逐渐趋于稳定。而由于宫女数量的增长,宫女的选拔方式也在随之改变。

1、汉朝以前:主要源于战俘。汉朝以前,君王宫殿规模普遍偏小,因而宫女的数量其实并不多,即使在西汉初年,宫女也仅有十几个人而已。西周以前,在奴隶制度下,社会底层的奴隶便主要由战争中的战俘组成,而其中一些女俘便被挑选出来进攻王宫,担负起服侍帝王的工作。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奴隶制开始废除,但由于长期战乱中仍然具有大量战俘,因此宫女的来源仍然以战俘为主,不过与之前悲惨的奴隶不同的是,此时运气较好的宫女已经有可能逆袭为妃子。

2、汉朝至明朝:民间选拔“良家女”。随着汉朝皇宫规模的扩大和制度的完善,宫女规模开始扩大,到汉武帝时突破千人,到汉桓帝时则达到五六千人,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则突破万人,到唐开元、天宝年间时甚至跃升至四万,但此后数量又开始减少,到明朝时数量开始被维持在万人上下。

由于数量的激增,再加上奴隶制彻底退出舞台,战俘已经不能满足皇宫的日常需要,为了维持宫廷运转,朝廷便开始从百姓家中挑选年龄在13岁至20岁的“良家子”。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良”不是指犯罪与否,而是指“良民、贱民”之分,即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的子女。

不过,早期的选拔的相对较为简单粗暴,只要满足核心条件“良家子”,便很容易被选入宫中。例如《晋书·武帝纪》中便记载,司马炎在泰始十年(274年)下诏选拔宫女,而且一次性便选了五千女子进入宫中,一时间“母子号哭于宫中,声闻于外”。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选秀”过程也开始规范和标准化,到明朝时期已经相对较为完善。例如纪昀在《明懿安皇后外传》便明确记载,明代天启元年,明熹宗曾下令选拔天下淑女13至16岁五千人,集于京师,将她们分为几十个组。首先由内监察视挑选,之一天将稍高、稍矮、稍肥、稍瘦的淘汰;第二天则检查耳、目、口、鼻、发、肤、领、肩、背,将不周正者淘汰,并听其声音,稍有雄厚、粗劣、难听、混浊、口吃的都淘汰;第三天则量其手足,再让她们走数十步,观其“丰度”,去其腕稍短、趾稍巨者,举止稍轻躁者,去者复千人。

揭秘:历朝历代是怎么选拔宫女的?

经过三天的选拔之后,剩下的一千多名宫女将被充入宫中作为宫女。然而这还不算完,皇帝又令宫中稳婆将她们分别引入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再选出三百人为宫女头目。在宫中生活一个多月后,又根据她们的性情、言行以及帝王的喜好,选出五十人为妃嫔。

3、清朝时期:主要源自于旗人女子。清朝基本沿袭了明朝的宫女制度,但在选拔方式和选拔范围上却有着明显不同。清朝时期,所有在旗女子都要经过选秀,而不在旗的女子想要参加选秀却也根本毫无可能。按照固定,所有在旗的十四岁至十六岁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次的选秀,如果因故没能参加,下次也得补上,且规定没有经过选秀的严禁私自聘嫁。

选秀时,先由各旗根据户部行文将选秀女子资料报至户部,再由皇帝决定选秀日期,之后户部行文各旗,参选女子按期将秀女送至紫禁城神武门,依次排列,由户部交内监引阅。之后由太监进行初选,被淘汰者可返家自行聘嫁,而通过筛选被记名的,则还要再次进行挑选。通过初选的秀女会由太监引入宫中,在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处,由皇帝或太后选阅,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这叫做留牌子;没有选中的,就撂牌子。然后,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复选,复选而未留者,也称为撂牌子。而通过层层筛选者,要么被赐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要么便被留在皇宫之中成为宫女(个别会成为后妃)。

宫女的生活:规律且严格

宫女的生活其实和后巩固宫女数量密切相关,在宫女数量相对较少的汉朝,宫女的待遇还普遍较高,例如汉朝更低一级的女官保林,其一年的俸禄高达192斛,根据换算相当于现代的5184斤,按照人均一天一斤粮食来算,一个保林一年便可养活14口人。而且,由于当时的后宫规模相对较小,且宫殿规模也不大,因而工作也相对较为轻松。

而随着宫女规模的扩大,管理制度也开始相对完善,宫女们根据职司分属各个部门,例如隋文帝时期的六尚、六司、六典,隋炀帝时期的六尚局辖二十四司等等。宫女们便根据各自的职司,在各个部门女官的管理下完成日常工作。

总体来说,宫女们的日常工作其实并不繁重,但身处大内皇宫,管理却是极为严重,限制同样极多。与此同时,由于宫女规模的扩大,宫女的待遇也在持续降低,大都是衣食菲薄,住所简陋,只有女官待遇稍好。

与待遇低下比起来,更难以接受的是,宫女一旦被选入宫,便就此失去了自由,不仅终身困于皇宫之中,不能与父母相见,更不用说结婚生子了。直到清朝时期,才规定宫女可以在二十五岁可被释放出宫。

以明朝为例,明朝的宫女日常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外,还要在女官的教习下读《女训》、《女孝经》等书。稍有违规者,便会被处以“墩锁”、“提铃”和“板著”等处罚。“提铃”就是受罚宫女每夜自明宫乾清宫门到日精门、月华门,然后回到乾清宫前,徐行正步,风雨无阻,高唱天下太平,声缓而长,与 *** 相应。“板著”就是受罚宫女面向北方立定,弯腰伸出双臂来,用手扳住两脚,不许身体弯曲,一直要持续一个时辰,即两个小时左右,一般情况是受罚宫女头晕目眩,僵仆卧地,甚有呕吐成疾,乃至殒命的。

而且,宫女生病也很难得到及时治疗,只能自生自灭。《明宫史》有载:在金鳌玉桥西、棂星门迤北羊房夹道(今名养蜂夹道),内有安乐堂,宫人得了病,或是年老了,要和有罪的人一样,发到这里,靠自己的生命力延续时日,或者等死。

生前待遇如此,即使死后也没有葬所,通常是在火烧后尸灰填入枯井。直到到嘉靖年间,有一个贵嫔捐钱买了几亩民地,宫女不愿其尸灰入井的,则埋此地中,至此才有了埋骨之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6/259823.html

“揭秘:历朝历代是怎么选拔宫女的?”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典韦与许褚二人的实力怎么样?差距如何

三国时期典韦与许褚二人的实力怎么样?差距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典韦和许褚都是曹操手下超一流猛将,单论武力,高出其余诸将一个档次,比如两夏侯和二张等人,那么,典韦和许褚究竟谁更强一些呢?其实,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来,究竟谁更胜一筹?按追随曹操的先后顺序来说,典韦最先,典韦在曹操阵营,确实表现...

李卫作为雍正时期的宠臣 乾隆又是怎么对待他的

李卫作为雍正时期的宠臣 乾隆又是怎么对待他的

还不知道:雍正皇帝去世之后,乾隆是如何对付雍正宠臣李卫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皇帝生前,有四个最受其信任的大臣,这就是鄂尔泰、李卫、张廷玉和田文镜。除了田文镜死于雍正朝外,其余三人都延续到了乾隆一朝,其中又以李卫最先去世,年仅51岁。雍正皇帝去世后,把依然活...

董袭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董袭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与孙权爆发濡须口之战。江东十二虎臣之一的董袭负责守卫濡须口,阻挡曹军来犯。结果吴军在夜晚遇到风暴,战船有倾覆的危险,董袭明知乘船会沉没,但拒绝逃跑,结果落入长江淹死。为何董袭宁愿翻船被淹死,也不弃船逃命呢一,追随孙策...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对刘邦称帝,父亲行跪拜之礼时是怎样避免场面尴尬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的父亲叫刘煓,育有四子一女,年轻时候的刘邦就是当中最没出息的一个。36岁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亭长。可就是这个最没出息的老三却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成为皇帝之后也十分尊敬自己的父亲,...

朱元璋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大办空印案?背后心思不简单

朱元璋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大办空印案?背后心思不简单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办过一起非常大的案子,就是空印案,涉案人数多达几万人,很多人都觉得这就是一起冤假错案,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朱元璋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大办空印案?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明朝初期,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向当时的首都南京报告地区的财政收入。但是朱元璋发现,所有的地方官员都是带着...

探索隋炀帝的一生,他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呢?

探索隋炀帝的一生,他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呢?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弘农华阴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569年,刚刚继承了随国公爵位不久的杨坚,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在这个儿子之前,杨坚已经和自己唯一的妻子独孤...

李治是喜欢武则天才封为皇后的吗 真相是什么样的

李治是喜欢武则天才封为皇后的吗 真相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唐高宗李治是喜欢武则天才封她为皇后的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高宗肯定是喜欢武则天的,除了武则天长得漂亮,符合当时的美人标准外,高宗李治性格懦弱,做事依赖别人,特别是母亲早逝,他更喜欢年长的女人,有人说这是恋母情结。武则天大李治4岁,她的性格刚毅、独立、...

姚崇是什么人?他担任丞相一职时有何作为?

姚崇是什么人?他担任丞相一职时有何作为?

姚崇这个人,熟读唐史的朋友肯定认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姚崇本名元崇,陕州硖石人,从小智商高且十分喜欢学习,在当地很有名气,成年后顺利地通过各种考试到朝廷当官,曾先后在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任宰相兼兵部尚书,是唐代著名的贤相,其事迹流芳于后世。(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