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冬天究竟冷到什么地步 这个王朝因此而毁灭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冬天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一个出身农民的放牛娃,建立了一个王朝。这是最后一个由 *** 统一的大明王朝,经历276年后灭亡。
明朝末期,崇祯虽然想要做一个为农民考虑的好皇帝,奈何自己的家底已经被败得差不多,再加上天灾人祸,最终食不果腹的农民奋起反抗。
当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煤山自缢,宣告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后又先后击败了南明的弘光、隆武等政权,直到永历皇帝被杀,南明覆灭,这才建立起满族统治的大清王朝。
其实明朝灭亡还有一个很现实的自然原因,那就是温度剧降导致的大旱,从而引起饥荒,尤其是关中一带的百姓,受罪颇深。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中国有史以来千年一遇的寒冬是什么情况。
“冰河时期”这个词想必各位都听说过,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距离的事,毕竟距离我们太过遥远,又因这段时期很少有被历史记载,但事实上冰川活动从未停止过。
三百多年前,就有过一次小规模的冰川推进活动,全球气候都进入到了一个寒冷时期,在中国,这一现象则被称为明清小冰期。
据史料记载,这个小冰期大概开始于13世纪或者14世纪,结束于20世纪初。这个时期的中国,夏季或涝或旱,冬季奇寒无比,百姓们饱受寒冷的折磨不说,还要承受着自然灾害带来的粮食减产的后果,这个时期的百姓冻死饿死不在少数。
自然灾害一多,国家不仅要减少赋税还要拨款赈灾,但是明朝晚期,国库已经被挥霍差不多了,崇祯自己的能力有限,也只能是有心救国,无力回天了。当积怨达到一定的高度,农民起义便顺势爆发。
当时人们面对寒冷的冬天,应对手段相对匮乏,无非是:添加衣物、适当运动和以烤火取暧。古人们早在旧石器时期就已经学会了用火烧烤食物、取暖和照明等手段。
到了春秋时期,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出现了一种叫做燎炉的工具,是专门用来烧炭取暖的。甚至那个时代的人已经很有了一些自动化的思想,在燎炉之上,多附上炭箕,以添炭或取燃着的炭,保火种不灭的同时,也方便取暖时添加新炭。
而明朝也有相比春秋时期更先进的取暖方式,因此当时的严寒天气,对人的影响其实还是有限。
问题出在严寒气候对于农作物的影响。在面对这种极寒气候的时候,人类或许还能够借助外物抵御,但农作物却不可避免遭受重创。
当时的朝廷也没有做出相应有效地政策来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一方面是因为经验不足,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是朝廷根本就不知道灾情到底有多严重,很多官员害怕皇帝认为是自己治理无方所导致的结果,根本不敢上报朝廷,就算上报之后,也尽可能往轻了说。
所以皇帝们根本不了解自然灾害对百姓带来的苦难。明清两代的史料虽然都有对拨款赈灾有所描述,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国历史上,关于自然天灾,其实每朝每代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如果生活在政治清明的时期还好,但是如果生活在朝政内忧外患的时期,那就很容易出现朝代更迭。自然灾害是人为无法阻止的,属于不可抗力,但朝廷的无能更容易让朝代走向灭亡。
有些历史研究学者将明清时期的小冰期分成了三个阶段,其中一段就是万历二十八年(1600)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期间,发生了朝代更替,朝廷对于这些民间闹事者只是镇压,但事实上,只不过是一口饭的问题。
可以说,在这三个阶段之中,国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明末,汉族人口一亿二千万,清初社会安定时五千多万人口,直接锐减一半左右。
自然现象的异动通过生态链的传导,最终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虽然这些都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但是如果当时的人们对这些自然现象的异动有足够充分的认识,从而做出尽可能全面的应对方式,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这种自然灾害带来的后果。
有人说有备才能无患,但面对这样的自然天气异动。我们能做到尽更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尽可能保存有生力量,等待春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