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海瑞得罪很多人,为何他的敌人却拼命助他升官?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7-23)251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海瑞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最近几年,随着反腐倡廉的呼声日益高涨,腐 败分子已成为众矢之的 ,国家也花了极大的力气开始惩治体制内的贪 官,很多“大小老虎”因此下马,很是振奋人心,不得不说,贪 官不仅仅是现今的产物,古代同样盛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于古今制度的不同,在古代,贪 官更难治理,手段也更恶劣,因此,很多被他们剥削得痛苦不堪的百姓,总是指望着能有“青天大老爷”出来“为民作主”,所图的不过是“雪沉冤,薄徭役,减赋税”,让自己过上几天好日子罢了。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纵观中国历代王朝,清 官真是少得可怜,最有名气的可能就是北宋的包拯了,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形象如今早已深入人心,在很多小说、戏曲、影视剧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而另一位名气不下于包拯的清 官,当属明朝时期的海瑞了,他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也就是今天海口市人,海瑞这一生,总共历经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位皇帝,因为他屡屡平 反冤假错案,打击贪 官污吏,深得民心,所以被人称为“海青天”。

虽然同样是以“铁面无情”闻名于世,但与包拯不同的是,海瑞的个性比较偏激和孤僻,行 事不合常理,由此也造成了他朋友没几个,反倒是为自己树立了不少政敌,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当年内阁首辅大臣徐阶曾提拔过他,不曾想,徐阶在退休以后犯了一些经济问题。

负责办理此案的海瑞,并没有因为提携之情,就对徐阶网开一面,而是钉是钉,铆是铆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结果被徐阶搞罢了官,从这件事不难看出来,海瑞在官 场上是如何的“不得人心”了。

按道理说,得罪众多同僚的海瑞,本应是这些人打击排挤的对象才对,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曾经却有很多贪 官联 合起来,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 “齐心协力”为帮助海瑞升官而不停地奔波着。

难道这些贪 官全都良心发现了不成?答案显然不是的,那么,他们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说出原因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话说在海瑞担任淳安知县期间,有一个叫鄢懋卿的中央大员要前来视察。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当地很多官员都在磨拳霍霍的等着这位大员,希望到时候好好的给这位大员“接风洗尘”一番,能够与他打好关系,然而,海瑞却很不“识趣”的给这位大员写了一封信。

信中的大意是说,听闻您“素性简朴,不喜逢迎”,可据我所知,您每到一地视察的时候,“各处皆有酒席,每席费银三四百两”,这到底是您做一套说一套,还是地方官员误解了您的意思呢?

结果,鄢懋卿看完海瑞的信以后,一怒之下取消了视察,这让那些早已准备了大把银子想孝敬上级的其他地方官吏气愤不已,纷纷指责海瑞把自己的前途给搅黄了,就连海瑞的直接上司严州知府,也把他骂个狗血喷头,责怪海瑞“你自己不升官不发财也就算了,干吗阻碍大家的发财之路呢?”

海瑞得罪很多人,为何他的敌人却拼命助他升官?

经过这么一搞,当地的官员都恨死了海瑞,可又苦于找不到他的过错,最后,这些人左思右想,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我们罢不了你的官,还升不了你的官么?”,于是乎,这些人开始给海瑞唱起了赞歌。

说什么海瑞能力超群啊,清廉无比啊,政绩突出啊等等,如果这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的话,简直就是国家的损失,经过他们的一番运作,海瑞的“好名声”上达到了朝廷,没过多久,海瑞就被调到了江西兴县。

以海瑞走到哪里将人得罪到哪里的个性,因为大力打击“偷税漏税”的事,很快便得罪了当地的一众豪强,同样找不到海瑞短板的他们,觉得淳安县的做法很不错,结果,这些豪强勾结当地的贪 官污吏,拼了命地为海瑞跑官。

没想到的是,这一招还真的就奏效了,结果,海瑞任职不到两年,便因为“工作出色,政绩突出”,被升任为了户部主事,从而离开了兴县,就这样,海瑞在政敌的“帮助”下,屡次升迁,可这对于他乃至朝廷来说,究竟是一件幸事还是不幸,就只有天才知道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7/264087.html

“海瑞得罪很多人,为何他的敌人却拼命助他升官?” 的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春花
春花
1周前 (12-06)

历史网这篇关于海瑞的文章非常生动,深入解读了这位清廉官员的生平事迹,文章详细描述了古代贪腐现象的严重性及其治理难度与海氏一生致力于打击贪污腐败的决心和行动令人敬佩不已!尽管他在官场中得罪了许多人却因其正直无私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与尊重同时那些贪官污吏也对他心生敬畏并暗中支持他的升迁体现了正义的力量是无可阻挡的海氏的品格和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不愧为历史的楷模之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