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武帝北伐时面临财政危机,他是怎么解决的?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7-28)20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武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汉武帝创立了一代盛世,可他的盛世基础,全是靠祖父汉文帝、父亲汉景帝打下的。当时刘邦建立汉朝时,国家政权并不稳定,后来吕后掌权,采取“无为而治”恢复了部分经济。可吕后去世,诸吕之乱又让国家受损。

直到汉文帝即位,才开始省吃俭用,不仅降低自己的饮食标准,还下令以后自己的陵墓,不许使用任何金银铜锡来装饰。到了汉景帝时期,也传承了文帝时期的节俭风气,就连各诸侯国,都开始效仿节俭作风。

到汉景帝后期,汉朝的经济已经得到恢复,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的经济已经达到盛况:“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所以经历了文景之治,汉朝经济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为接下来汉武帝建立盛世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接手的汉朝,已经是很富裕的状态,所以他放弃了休养生息,打算继续收服边境部落。

可是打仗是很耗资金的事情,汉武帝北伐之时,盛世汉朝面临财政危机。根据《史书》中的记载得知,汉武帝北伐之时,每六十四石粮食,只有一石可以送到前线,而整个战争牵扯的人数多达50万人,包括后勤什么的,可想而知,真正需要的粮食达到多少。

不光是粮食,每次战争过后,牺牲的战马、士兵也不计其数,如此大数量的消耗,对国家实在不利,百姓为了在背后支持汉武帝,都不得不省吃俭用、节衣缩食。

汉武帝北伐时面临财政危机,他是怎么解决的?

既然这样,汉武帝为何还要执意北伐呢?

我们先来看看,在汉武帝之前,汉朝是如何维护与匈奴的关系的。

从汉高祖刘邦开始,汉朝与匈奴一直采取的是和亲政策,刘邦提倡以和亲止战,而从那时起,汉朝就陆续有公主前往匈奴和亲,汉高祖时期一位、汉惠帝时期一位、汉文帝时期四位、汉景帝三位,就连汉武帝时期,都还有一位公主嫁给冒顿单于。

前前后后十位公主去和亲,按理来说,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已经缓和,完全没必要针锋相对。其实这样也挺好的,毕竟用一场婚姻,就能防止更多士兵伤亡,况且公主和亲,也不一定都是坏事,历史上有不少公主和亲,结果都与丈夫十分恩爱。

那为何汉武帝不接着采取和亲政策,继续维护边境和平呢?这一切还和匈奴的所作所为有关,这么多年来,虽然双方仍保留着和亲的政策,可战争却没有停止过。

公元前199年,匈奴数次侵略北方边境;前192年,匈奴冒顿单于修书,提出无理要求,想要迎娶吕后,当时的吕雉已经是皇太后了,这一请求实属荒唐;前181年,匈奴入侵狄道,掠夺两千余人。后来匈奴更是接连入侵上郡、燕国、雁门等地,可以说匈奴一方,完全没将“和亲止战”放在心上。

战争所需要的粮草、装备、兵力,对于汉朝来说,都需要经过精心准备,而这些匈奴都不需要,他们只知道,只要单于一声令下,这些东西都可以从中原抢来。所以汉武帝讨伐匈奴,只是决定不再受对方侮辱,要掌控主导权而已,这也是即使财政面临危机,百姓仍然愿意支持他的原因。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绝对的和平是几乎不可能的,不管是资源、财富还是统治者的野心,都不允许他们休战。所以汉武帝才会一心想要北伐,因为即使这时候消耗了国力,但只要战事结束,就可以通过休养生息,使经济复苏。

可如果坐以待毙,令匈奴继续强大,将来更不利的将是汉朝。到了那时候,就算汉朝拥有再多的财力,最终都会被匈奴洗劫一空,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汉武帝的决策是正确的,也是伟大的。正因如此,汉武帝才会被后世称赞,名留青史。

汉武帝决心讨伐匈奴后,陆续重用卫青、霍去病等将才,更是多次派兵去和匈奴作战,其中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尤为著名。

匈奴能够侵扰边境多年,实力也不容小觑。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派李广等人迎击匈奴,没想到却中了单于的计策,导致30万大军无功而返。这次战役之后,汉武帝便开始重用卫青,也是从这时开始,汉军屡次大捷。

公元前127年,卫青率3万轻骑迎战,结果收服河套地区;前124年,卫青率军击退匈奴,生擒匈奴王子10余人;前123年,18岁的霍去病率800轻骑,突击匈奴营地,取得大捷;前121年,霍去病接连与匈奴大战,皆取得全胜,后来汉朝在河西设立四郡,从此打开西域道路。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卫青、霍去病率10万骑兵讨伐匈奴,最后将匈奴单于赶到漠北去了。漠北之战直接决定了,多年来汉军与匈奴对战的结果,从此匈奴北徙漠北并西迁。在汉武帝的英明领导下,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的多年奋战下,终于使汉朝更加统一,创立了中国历史上又一盛世。

要不是汉武帝的深谋远虑,以及慧眼识英,匈奴一时间恐怕无法歼灭,甚至可能此消彼长。要不是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领兵将才,汉武帝的雄心壮志也难以实现。只不过汉武帝晚年时期的行为,确实为他减了很多分,不过总的来说,汉武帝确实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位难得的盛世明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7/264820.html

“汉武帝北伐时面临财政危机,他是怎么解决的?” 的相关文章

曹丕为什么在40岁就驾崩 曹丕究竟都做了什么

曹丕为什么在40岁就驾崩 曹丕究竟都做了什么

还不知道:曹丕为何仅40岁就驾崩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公元196年,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让其占据政治优势,220年,曹魏正式建立,曹操也以此被后世熟知;公元223年,其第三子曹植在兄长的逼迫下作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诗,此诗也永留后世;而与曹操...

徐庶没有给曹操献计 曹操为什么还要养着他

徐庶没有给曹操献计 曹操为什么还要养着他

对徐庶有多神秘?誓不为曹操献一计,为何曹操还供养着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群雄争霸,在那个处处是机会,步步是陷阱的时代,君王良将谋士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历史。刘备作为时代锁链中的关键一环,虽父亲早逝,家道中落,靠贩履织席维生,却依旧胸怀壮志与理想,想要匡扶...

刘备为什么要传位给刘禅 刘备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

刘备为什么要传位给刘禅 刘备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有4个儿子,为何偏要传位给刘禅,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的一生中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偏偏把皇位传给刘禅呢?提起刘禅,一定能想到“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既然刘禅这么不求上进,难道刘备当初是选错储君了吗?蜀汉在夷陵之战战败后...

朱治: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勤于理事,自奉俭约,深为孙权所礼遇

朱治: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勤于理事,自奉俭约,深为孙权所礼遇

朱治(156年-224年),字君理。丹杨郡故鄣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治初为县吏、州从事等职,后随孙坚、孙策征战,累拜吴郡太守。孙策死后,与张昭等共尊奉孙权嗣位,为稳定江东局势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建安七年(202年),改授九真太守、行扶义将军。...

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保镖,为什么没能得到一个好结局呢?

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保镖,为什么没能得到一个好结局呢?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保镖,为什么没能得到一个好结局呢?这是因为识时务者为俊杰,不管之前曹操多么喜爱许褚,在掌权人改变之后,许褚就必须要改变自己的处事原则,不然的话,根本没办法得到新任掌权者的喜爱。原本许褚就是一个响当当的英雄豪杰,后来被曹操发现并带到自己身边。许褚的英勇无畏使得他很快被...

清朝前期皇帝子女那么多 后面为何越来越少甚至是断子绝孙

清朝前期皇帝子女那么多 后面为何越来越少甚至是断子绝孙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清朝前期皇帝子女众多,后期子女较少,甚至都没有子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个人猜测有三大原因。第一,近亲结婚。清朝皇室一直延续满汉不通婚、旗人不与非旗人通婚的原则,所以清朝皇帝的皇后以及后妃一般都是满、蒙、汉的旗人女子。而皇...

刘备三顾茅庐时没有实力,没有地盘 诸葛亮为何还选择刘备

刘备三顾茅庐时没有实力,没有地盘 诸葛亮为何还选择刘备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也是世人公认的智者形象代表。诸葛亮早年隐居隆中,后来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在他的辅佐下,刘备阵营迅速崛起,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穷二白到与曹操阵营、孙权阵营分庭抗礼,三足鼎...

刘封和刘禅差距不是一点两点 刘备为何不立刘封作为继承人

刘封和刘禅差距不是一点两点 刘备为何不立刘封作为继承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两个儿子,一强一弱,为何赐死战功赫赫刘封而选平庸的刘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有四个儿子。刘永、刘理太小,暂不讨论。只比较刘禅和刘封两个人:为什么刘封没被立为嗣子?很简单:“刘封义子”嘛,他不是亲儿子。中国是重视血缘的。除了后周郭威传位给内...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