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是怎么催婚的?剩男剩女是真的要坐牢吗

历史文化5年前 (2019-07-30)220

古代是怎么催婚的?除了缴纳“单身税”,当剩男剩女还要坐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曾经有专家学者提出对现代社会的单身男女们收取所谓的“单身税”,此言一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大的小青年们无不义愤填膺,单身怎么了?单身吃你家大米了?没有遇到合适的之前为什么就要这么草率地把自己嫁出去(或者娶别人)耽误自己一辈子呢!

不过在古代想当剩男剩女条件就难多了,不但真得要缴纳单身税,而且单身太久了您还得要坐牢!您看看,结个婚都已经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可见在古代不单单是父母为了孩子的婚姻操心伤神,就连最尊贵无比的皇帝也为了广大男女同胞们的婚姻问题操碎了心。

当然了,父母急那是因为希望孩子幸福, *** 呢?目的就很功利了,子民们早日结婚才能更快繁衍后代,生的多了劳动力也就多,劳动力多了赋税、兵源不是统统都有了么,游牧民族为什么频繁骚扰中原地区?除了生活环境恶劣活不下去外,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没人,劳动力少。既然没人那就要掠夺人口,所以不管是匈奴、契丹、金和满清,游牧民族对于人口的渴求促使他们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中原王朝,掠夺财富和人口(主要是女人),所以不管是游牧还是农耕,人口都是之一位的,您要是一大把年纪了还没结婚,不单单是亲戚街坊天天催,就连 *** 部门也会横插一竿子:你小子赶快去结婚!

首先是柔和手段, *** 会专门举办相亲大会给年轻人们提供机会。就比如说《周礼·地官·媒氏》提到了 *** 一般会在仲春时节举办主题为“奔”的相亲大会,广大单身男女皆可参加。对丧偶人士 *** 也十分宽容,唐太宗在贞观元年规定,“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婚媾,令其好合。”也就是说那时候可不强调什么从一而终,太宗认为到了合适的年纪就应该马上结婚,就算是妻子或丈夫已经去世,服丧完毕后也应该要尽快结婚……

为了鼓励人们尽快结婚 *** 还出台了很多的福利政策来引诱百姓们赶快结婚生孩子。

咱们最熟悉的当然是越王勾践,在败给吴国后勾践卧薪尝胆,之一条政策就是鼓励百姓们赶快结婚生育,国家提供了丰厚的奖励哟:如果生个男孩奖励两壶酒和一只狗,生一个女孩则奖励两壶酒和一头猪。要是母亲生了二胎,奖励活的牲畜,生了三胎, *** 会出钱雇佣奶娘来照料孩子。总之解除你的后顾之忧,你就只管放心的生就行啦!

无独有偶,越国拼了命的希望国内的青年男女们赶快结婚,齐国同样也不落后,比如说 *** 会设立专门的掌幼官,负责奖励生孩子生得多的妈妈,要是生了三个免除赋税,您要是再生一个全家赋税都免了!同时齐国还设立了掌孤官来妥善安置孤儿的问题,如果有人家愿意领养孤儿可以享受到免税的待遇(尽管是为了人口,但齐国 *** 的做法人文关怀相当浓厚了)。

北宋仁宗时期则颁布了“养胎令”,要是孕妇家中贫苦当地 *** 必须要提供相应的补助金,在孩子成长的一段时间补助金仍然发放,而对于这类孕妇 *** 还酌情减少(甚至免除)相应的赋税。

不过可能有人会这么想:就算你福利多多但我并不想将就,再说了我还小,不想这么早就结婚,晚点再结不行么?

还小?不夸张的说咱们这些单身男女在古代那都是超大大龄青年,百分之两百都是 *** 的眼中钉,肉中刺。古人认为十五岁以下再来跟我说小,女孩子超过了十五岁就可以结婚了!(也就是说连高中都还没上就得嫁人生孩子……)

勾践规定女子十七一定要嫁,男子二十一定要娶;汉朝则规定女子十五岁到三十岁这个年龄段一定要结婚(而且勾践对于忘年恋啊,黄昏恋啊这种坚决杜绝,一定要求是壮年男女成亲),有些朝代甚至丧心病狂地把结婚时间调到了十三岁!也就是说过了十三岁你就已经是成年人,可以考虑结婚了。

古代是怎么催婚的?剩男剩女是真的要坐牢吗

那要是还有人不结婚呢?对不起, *** 胡萝卜给完大棒就抡过来了。

比如说勾践规定要是儿女单身就责罚父母!(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宋书》有载:“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强调你要是敢不嫁人,那就等着你家人被流放吧!

除了服苦役外还得罚钱(这就是所谓的单身税),汉惠帝时期就规定“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大概是多少呢?“算”是当时人头税的一种计量单位,一算大概可以买一百多斤米,五算的话折合成今天最少在1500元以上,这个责罚也不轻啊!

唐太宗刚上台就颁布了《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也就是鼓励广大的单身汉、穷光棍等去结婚,甚至把当地单身男女的人数作为当地领导干部政绩指标进行考核……也就是说你要是不结婚影响的不仅仅是你的家庭,而且还涉及到了地方 *** 的政绩和国家的国策!那咱们想想要是想当剩男剩女,别说您爸妈不同意,当地 *** 领导就得和你翻脸啊!

当然了,除了赏、罚之外古代 *** 还在思想层面对单身男女进行全方位的诱导,比如说即使到咱们现在还深入人心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多子多福”,用咱们爸妈的话来说就是“我和你妈都老了,啥时候能看着你结婚/我俩帮你们带孩子呢?”

古代是怎么催婚的?剩男剩女是真的要坐牢吗

看看古代的这些催婚制度咱们是不是可以稍微松口气,毕竟现在顶多只是爸妈的口头催促,在古代不结婚直接就要罚款、坐牢了……

不过君主在意的只是子民们结婚生子,而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婚姻却是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它是两个人一生一世的承诺,是亲密的灵魂伴侣在生活上的和谐与默契,万万不能马虎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7/265175.html

“古代是怎么催婚的?剩男剩女是真的要坐牢吗” 的相关文章

古代后宫中的妃子是什么样的 妃子又是如何过日子的

古代后宫中的妃子是什么样的 妃子又是如何过日子的

对后宫妃子是如何过日子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国家古代时,经历过许多朝代,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人们生活的朝代虽不同,但生活的内容大致相同。近些年来,清宫剧很火,各种清宫剧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在消磨时光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清朝后宫的一些历史。相信...

古代皇帝颁布的圣旨那么多 现在为何很少能见到了

古代皇帝颁布的圣旨那么多 现在为何很少能见到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圣旨那么多,现在为什么很少能看到?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文物当中很少有圣旨,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有圣旨的那一部分人已经不得好死了。圣旨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各个朝堂臣子不敢留,大多数人暗中销毁或者直接挖个坑给埋了,你没有看错,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的。我现在...

古代尚书官职是什么样的 换做现在是什么级别

古代尚书官职是什么样的 换做现在是什么级别

尚书是什么官?尚书的权利大吗?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尚书是什么官?我们经常在电视剧当中听说六部和尚书,而六部与尚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六部是哪六部,是礼部、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这是隋朝以后各朝在的中央行政机构的称呼,...

历史上真实的瓜尔佳氏是什么人?他与富恒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瓜尔佳氏是什么人?他与富恒之间的感情如何?

富恒是朝廷重臣,清朝七位获三眼花翎中的一位,这可是极大的荣誉,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延禧攻略》之中,很多人都被富察傅恒所圈粉,并且希望他能够和璎珞结成佳缘。然而,世事难料,最终璎珞被乾隆看上,并且成为了皇帝的妃子,而他却娶了一个心肠狠毒的尔晴作为福晋。尔晴,作为剧中的一大反派...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到底是什么样的 所谓的汉贼是不是真的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到底是什么样的 所谓的汉贼是不是真的

对曹操和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正史中的曹操是什么?曹操真的是汉贼吗?后来尽管诸侯联军已经攻破了洛阳,本来可以乘胜追击的情况下,诸侯联军却因为分赃问题大打出手,白白错失了打败董卓的机会。曹操兵少将寡,独自追击董卓时被打败差点死在战场上,幸好军士把马匹让给他才得以...

古代皇帝选妃到底有多严格 5000人最后就剩下50人

古代皇帝选妃到底有多严格 5000人最后就剩下50人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和妃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是如何选择自己的妃子?在古代封建社会,皇帝在国家权力金字塔的最顶端,权力和地位至高无上,享有众多特权,而最让男性朋友羡慕的莫过于其庞大无比的后宫了,皇帝可以名正言顺从民间选取貌美佳丽充盈后宫,三千妃子任君采撷。...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什么如此推崇关羽?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什么如此推崇关羽?

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什么如此推崇关羽?这其实是有非常现实的原因的,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忠贞不渝,义薄云天。熟读《三国演义》的人不会不知道“三绝”之称:“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关羽可谓是“义”的化身:为“义”,而结拜桃...

在古代皇帝大都短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在古代皇帝大都短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倘若说起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为尊贵的人的话,人们都会想到皇帝,此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这样的一个人,生活自然是美好的,享受着天底下最好的物质生活,拥有取之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