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京官如果要退休他们会怎么做?今天也可借鉴一下
古代京官退休,会怎么做?大家都觉得很好,说:今天也可借鉴一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老的国度,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有着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延续。不过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治理下,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些在京城做官的官员们,在退休致仕的时候,都必须返回自己的原籍,也即他们出生的老家,这又是为什么呢?
古代封建王朝的官员,分为京官和地方官两种。京官地位尊崇,陪伴在皇帝左右,尤其是那些手握重权的达官显贵们,更是和皇帝朝夕相处;地方官则居庙堂之远,因此地方官在退休致仕之后,在古时人口流动受限制的历史大背景下,他们返回原籍无可厚非,然而京官在同样达到了退休年龄之后,也必须返回家乡,这里面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其一是皇帝不允许京官留在京城内,以免他们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人脉关系,左右朝政的发展。京官长期在京城担任要职,在数十年的经营下,他们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很容易形成一个派系,这是皇帝所最为忌惮的地方。
历史上的唐朝,曾发生过“牛李党争”的现象,牛党和李党的争斗,持续了数十上百年,让唐王朝出现了严重的内讧,这是皇帝最为头疼的地方,所以只要经过退休,皇帝会立即让他们收拾铺盖卷离开京城,回到老家养老。
为了安慰这些年迈的京官,避免他们返乡后出现失落心理。对于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在他们返乡之时,皇帝会开一个欢送会,一路走一路安慰,一直送到京城十里长亭外,等到这些大臣们一再痛哭流涕希望皇帝止步时,君臣才“洒泪分别”。
当然,大多时候,这种场景就是君臣之间为了配合演戏的需要,故意动动真情。权臣走了,皇帝才会长舒一口气,算是送走了一个潜在的麻烦,省得他们留在京城里为老不尊,暗中利用人脉关系捣乱,如此回去后好好和嫔妃们喝一杯,以示庆贺。
比如明朝权臣严嵩,失宠后的之一件事,就是被皇帝勒令返乡。严嵩在京城经营数十年,如果不回去的话,暗中捣乱,也够皇帝忙活的。
其二,京官之所以返乡,是社会治理的需要。中国封建王朝,乡绅对于乡村的治理,是维系社会发展的一大基石,这就是乡绅中国在农业时代所独有的现象。每一处土地,每一个乡或村,都有当地有名望的乡绅出面,代表王权对基层进行道德层面上的治理。如此一来,除了县令之外,在基层这里,王朝不需要另行安排官吏治理,有了乡绅,基层社会的运转照常平稳有序。
而那些在京城做官的京官,社会治理经验丰富,无需培训和学习,直接可以派上用场,因此让他们返乡,算是一种发挥余热的表现,带领地方脱贫致富。
而对于京官自身,他们也愿意返回家乡。其主要原因是古代王朝中,都市和乡村的发展差别不大,而更为充满活力的地方,反而是乡村。比如投资这块,古代人的观念里,田产才是更具投资的地方,广大的乡村才能够让他们手中的钱财有用武之地,不像今天的社会,房地产是众人趋之若鹜的对象,古代的田产才是真金白银。
明朝首辅徐阶,返回老家后,购买了二十余万亩的田产,当起了大地主;即使到了近代,如袁世凯、徐世昌等人,还在河南辉县购买了上万亩的田产,这些田产,才是他们眼中更好的资产,所以回去才是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