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关于边令诚和高仙芝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8-07)120

话说唐军进驻潼关之后,向来与高仙芝关系不睦的边令诚终于找着了打小报告的机会。他向玄宗告状,说封常清扰乱军心,故意夸大叛军实力,使士兵产生恐慌情绪,应予严惩;关于高仙芝就讲得更多了,说他不战自退,弃地数百里,还诬陷他克扣粮饷,贪污钱财。

高仙芝

边令诚的汇报让唐玄宗怒不可遏,立即下令将二人就地处决。封常清临刑之前给皇帝留下了预警遗言:“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这话可是封常清的肺腑之言,当时战争刚刚爆发,没有人能想到这场战争最后会变成历经八年、三代皇帝的持久战。在战争初期,朝廷从上到下对安禄山都抱着极度轻视的态度,封常清刚开始也瞧不上安禄山,在出征之前,他曾信心十足地对玄宗夸下海口:“计日取逆胡之首献阙下!”但是对阵之后,他发现唐军的对手是凶狠的豺狼,才有了对战局的清醒认识。李亨和杨氏兄妹之死是否有关,这里不作分析,但李亨被好几千群众强烈挽留这事,本人极度怀疑,这很可能是李亨派人制造出来的群体 *** 事件,领头的肯定是拿了好处的“ *** ”。试想,李亨之所以留在北方没走,就是因为群众的这次拦马行动。而作为太子,如果他本人想随父皇一起南下,再多的群众也是留他不住的,所以是李亨自己不想走。

关于边令诚和高仙芝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高仙芝

其实,李亨不想跟在玄宗 *** 后面跑到四川是有他的考虑的。他做了十几年的太子,在父亲面前一直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为在太平时期,太子若有一点出格之处,就会遭到父亲的猜疑。在这种拔态下生活,身累心累是可想而知的。二因此,只有在时局动乱的特殊时刻,在父皇一心只顾逃命的情况下,李亨才有胆子试着给自己做一回主。他想摆脱父亲无处不在的控制,不再做皇宫里的金丝鸟。“拒绝逃跑,选择留下”,这应当是李亨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这符合他当时的向心理,也有利于当时的抗战。左,和老爸一门心思想尽快躲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保命不同,李亨当时是想干一番$事业的。四十多岁的太子整天被七十多岁的老爸拴在皮带上领着到处乱跑,当然向不是个正事。所以李亨决定到西北军营去立军功、树威信,领导黄河以北地区的唐右军抗击安禄山,这对他积累政治资本、提高个人威望都是极有好处的。于是,在马嵬坡,父子俩各怀心思你左我右地没有握手就分离了。李亨这个怕父亲、怕老婆、怕出事的男人,这次表现得特别男人,值得表扬。他带着两个儿子——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谈向西北边疆的朔方军区奔去。当时朔方军区因地势偏远,还没有与叛军进行过大战,实力相对较强。李亨先到那个地方落脚,然后再图发展,这是个正确的决定。但马嵬坡离朔方军区司令部所在地灵武郡有一千多里,且途中常有叛军出没,要安全到达是有风险的。

关于边令诚和高仙芝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高仙芝

北上途中,李亨吃了不少苦头,一路上急急惶惶地没命猛跑,生怕被叛军抓去,在潼关附近还因过度紧张自摆了一次乌龙,和从潼关败退的唐军噼里啪啦地干了一仗,打了半天才发现扔错手榴弹了。如此这般慌慌张张地走了二十多天,李亨总算到达了灵武。这时他的身边只剩下几百人,而他从马嵬坡出发时带着好几千人呢,其他士兵都在半路上溜号了。大家觉得跟着他已经没希望了,都各奔前程讨生活去了,可见当时情况之糟糕。李亨到达灵武后,受到了以杜鸿渐为首的西北军将领的热烈欢迎。这帮将领干了一件李亨没想到的事情:拥戴李亨做皇帝!李亨七月初九到达灵武,七月十二就登基称帝了,这速度快得让人无法想象,太神奇了。这次的称帝应该不是李亨自己策划的,而是被西北军将领连劝带逼架上皇帝御座的。当时全国的形势一片混乱,李亨既无兵权也无财权,凭什么做皇帝?再说,他的皇帝老爸还活得好好的呢。那时候他更大的心愿应该是赶快调集军队,打几场胜仗,向老爸和旁人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抗战决心,而不会有火线称帝的心思。如果他从马嵬坡出发时就想着千里迢迢跑到灵武称帝,那就太让人佩服他的野心了,而根据他一生谨小慎微的处事风格来看,他是不可能有这种野心的。

关于边令诚和高仙芝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高仙芝

李亨称帝虽然是被迫的,但是这是很甜蜜的“被迫”,是古往今来很多人做梦都想要的“被迫”,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在那个非常时期,太子储君到了自己的地盘上,西北军将领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他们知道,如果储君在这里登基,那他们就是新朝功臣。所以,杜鸿渐等人有空没空就在李亨面前,像复读机一样再三请求他“即皇帝位”,但李亨说什么也不答应。可杜鸿渐等人的手段太多了,软的不行,便增加强度,来了招不软不硬的,说如果李亨不答应,恐怕会影响军心。而且他们在向李亨表述军队将士现状的话中,已隐隐透出些“恐吓”的口气:“若一朝离散,不可复集。愿殿下勉徇众心,为社稷计!”这句话很有弹性,前面用硬话顶,后面用软话拉。前半句说,如果你不称帝,将士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大家一失望,队伍散了,就难以收拢了;后半句则近乎乞求: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全国人民,求求你答应了吧!类似的劝进总共有五次,李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应允:稳定压倒一切嘛,既然将士都恳求、乞求、哀求我登基,我就勉强从了你们吧!不过这种无奈于李亨而言,是一种甜蜜的无奈。说实在的,李亨心里说不定想马上答应的,当时也就是客气客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8/266558.html

“关于边令诚和高仙芝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的相关文章

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都有哪些爱好?

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都有哪些爱好?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聊斋志异》中说:“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显然,朱瞻基爱促织是出了名的。除了这个爱好,朱瞻基还有鲜为人知的、更高雅的兴趣—文艺。朱瞻基出生后,明成祖朱棣觉得这个孙子长得非常像自己...

杜根:东汉时期大臣,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杜根:东汉时期大臣,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杜根,颍川定陵(今河南省襄城县)人,东汉大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杜根,字伯坚,是颍川定陵人。杜根性格朴实,喜欢较真。永初元年的时候,被推举为孝廉,成为郎中。当时,和熹邓太后执政,权力集中在外戚。杜根认为安帝长大了,应该亲自处理政务了,就和同时郎一起上...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他的后人的?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他的后人的?

1368 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元末,天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各路英雄割据一方,这段过渡时期的历史,注定动荡不安而又意义不凡。如大浪淘沙,各路义军最后只剩下陈友谅、张士诚和朱元璋三支劲旅。而为了统一天下大业,三股力量此消彼长,互不相让,彼此间...

糜芳: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开城降吴导致关羽兵败被杀

糜芳: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开城降吴导致关羽兵败被杀

麋芳(生卒年不详),字子方,东海郡朐县人。汉末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刘备糜夫人的兄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麋芳本为徐州牧陶谦部下,曾被曹操表为彭城相。后来辞官,随刘备从徐州辗转至邺城、汝南、新野、长坂坡、江夏等地,奔波多年。刘备称汉中王时,糜芳为南郡太守,但受到关羽的轻慢。...

李元吉也是皇位继承人之一 李元吉为何站队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

李元吉也是皇位继承人之一 李元吉为何站队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

对李元吉为何站队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也许我们在看唐朝历史的时候,总会有一个问题十分好奇,那就是为何李元吉当初选择站队的时候就是要支持李建成,而不是支持李世民呢?难道双方之间存在什么问题还是过节?实际上并不是因为这些原因,李元吉之所以站队李建...

刘知几:唐朝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刘知几:唐朝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刘知几(661~721年),字子玄,徐州彭城人。唐朝大臣、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彭城刘氏。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进士及第,授获嘉主簿,迁定王府仓曹参军。长安二年(702年),修撰起居注,成为史官,历任著作佐郎、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

郭子仪最后能得以善终,是怎么做到的?

郭子仪最后能得以善终,是怎么做到的?

自古伴君如伴虎,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郭子仪(691—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父亲郭敬之,曾任刺史。他不仅长相魁梧、面貌英俊,就是现在流行语所说的帅呆了酷毙了,还是一个刚强勇敢、公正无私之人,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做过官。据传他遇难时李白救过他,尔后两人相交为友...

萧何为什么不能给韩信一条生路,救他一命?

萧何为什么不能给韩信一条生路,救他一命?

众所周知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熟读兵法,计策超群,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么既然萧何前期帮了他,后面为什么不能给韩信一条生路,救他一命?韩信本身就有将帅之能,又颇有魄力和野心,在刘邦麾下很快就得到重用,被拜为刘邦的大将军,在当时的楚汉作战,刘邦多采纳韩信建议,且都获得成功,可以说,楚汉战争就是韩...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