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战国时期最有望一统天下的国家,却因为这么一个毛病被灭了!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8-20)140

作为春秋五霸中更先称霸的齐国,竟然,没能顺利打败各路诸侯一统中原,对于这一点一直让我心中颇为遗憾。

如果,单从实力上来说的话,当时的齐国无论是从社会生产力还是综合国力上来看,都是远胜于秦国的。那么,为何最终却是偏局西北边陲的秦国一统了中原,而盛极一时的齐国,却落得惨败、灭国的下场?或许有许多人都同我一样,对这个结局都十分不解吧。

战国时期最有望一统天下的国家,却因为这么一个毛病被灭了!

为此,我特意查阅了相关史料,今天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浅薄之见。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都处于一个王室衰微,诸侯林立,互相伐战的混乱局面。历史的大趋势,最终,还是要归于统一的,可是,对于那个时期的人们来说,周礼的思想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了。

他们虽然自立为王,基本上已经独立于周王朝之外了,但是,“君权神授”是思想已经深深的刻在他们的骨血之中。所以,虽然他们已经各自为政了,但是,他们思想中始终还是残存着一丝忠君爱国的思想的。

战国时期最有望一统天下的国家,却因为这么一个毛病被灭了!

因此,尽管他们事实上已经摆脱周王朝的控制了,但是,那些诸侯王并没有勇气一举推翻周王朝的统治。当时,赫赫有名的霸主齐桓公,同样摆脱不了这种思想,因此,他虽然率先称霸,在各诸侯国中,稳稳的占据了霸主地位,但是,他却并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

此时,他想要成为的只是诸侯中的“霸主”,而非各诸侯国的“共主”。其实,他的这种思想就像江湖中的那些武林盟主一样,他对各诸侯国有管辖和制约的作用,但是,其作用也仅止于此。他并没有干涉各诸侯国内政的权利,更没有随意撤销各诸侯封号和封地的权利。

作为国君,他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这便是齐国不能一统天下,改写历史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这也仅仅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齐国的军队整体战斗能力不强。也许,我这样说,大家会觉得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毕竟,当时著名的军事家孙子、孙膑等都是出自齐国。

即使是在后世非常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也是出自这些人之手。不过,单单仅从这一点来看的话,未免显得太过片面了。齐国的军事事业确实欣欣向荣,但是,我们看事情不能单看表面,还是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齐国的军事理论,为何比同时期的其他国家要发达那么多呢?这其实就从侧面说明了,齐国的军事作战能力其实并不强,因此,他们不得不通过更高超的兵法来补充这一块的短板,事实也确实如此。

战国末年的时候,荀子曾三次出使齐国,因此,相对来说他对齐国的了解还是比较全面的了。在他看来:齐军的战斗力十分低下,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亡国之兵”了。究其原因,便是齐军过分推崇个人能力,而忽视了对整体作战水平的加强。司马迁就曾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评价齐国风俗:“怯于众斗,勇于持刺。”

常言道:“独木难支”,齐国军队的这种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过分推崇,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拉低了其整体协同作战的水平。虽然,古时候有“以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传说,但是,那也仅仅只是传说而已,事实上,就算一个人真的能勇冠三军,但他也架不住别人车轮战的消耗啊。

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的勇猛固然重要,但若一个团队中仅仅是某一部分人优秀,其他人都能力平平的话,那么,这个团队的整体能力其实是非常低的。反之,如果一个团队中虽然没有太多能力特别突出的人才,但他们的整体实力都不错,那么,整体来说这个团队也差不了多少。

而齐军则恰恰就对应了这个消极的一面,齐国的民风相对彪悍,这与齐人好武、崇尚功利的性格特点是分不开的。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齐国人恰恰就是十分推崇个人技能、非常在意物质奖励。这样培养出来的士兵,在单兵作战中确实是非常勇猛的,但是,他们在面对群体战争时,就会显得非常的消极。

在战国时代那种步兵密集阵型长期作战的模式下,齐军的弱点就暴露无遗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手较弱的时候,他们还有胜算,但是,如果对手很强的话,齐国军队基本就已经没有什么胜算了。据史料记载:在齐国的对外战争中,大多数都是以失败告终,而只有极少数是胜利的,这也恰恰印证了我的这种说法。

也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齐国不得不从军事理论和谋略上来弥补其战斗力不强的弱点。可是,那些理论人大多宣扬的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始终是残酷的,他们这种温和的手段,注定了他们不能一统天下。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在战国七雄中,相对于其余六国,齐国为何在领土扩张上表现得相对消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8/268930.html

“战国时期最有望一统天下的国家,却因为这么一个毛病被灭了!” 的相关文章

郭彰: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舅父,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郭彰: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舅父,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郭彰,字叔武,太原晋阳人。西晋大臣,皇后贾南风从舅,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与西晋权臣贾充素相亲遇,贾充妻郭槐待之若同母生。历任散骑常侍、尚书、卫将军,加封冠军县侯。当时贾谧参管朝政,郭彰参与贾谧权势,世人讽称二人为“贾郭”。后...

历史上朱允炆为何会着急削藩?

历史上朱允炆为何会着急削藩?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洪武三十一(1398)年登基,次年改号为“建文”。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允炆削藩失败,最后造成自己丢了皇位。之所以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削藩操过急。一年之内就一连削掉了五个藩王。而且削藩所用的理由,都不充分。同时,对所削藩王的处理,...

历史上朱高煦是以什么罪被处死的?

历史上朱高煦是以什么罪被处死的?

朱高煦明朝宗室,成祖朱棣次子,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朱瞻基处理朱高煦的方式是不太让人理解的。朱瞻基在进京准备继承他父亲朱高炽皇位的时候,朱高煦就在半路上伏击朱瞻基,想把朱瞻基刺死。只是因为朱瞻基警惕,而朱高煦做事不细致,最终朱高煦才没有得逞。要知道,刺杀皇帝,那简直就是...

曹植的妻子崔氏的死与曹操有何关系?真相是什么

曹植的妻子崔氏的死与曹操有何关系?真相是什么

曹操,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魏晋新语》中记载了一件事,曹植的妻子崔氏由于衣着华丽,被公公曹操看到了。曹操大为不悦,回家后,就命她自尽了。说起来,曹植的妻子崔氏可不是什么普通人家的女子,她出身于高贵的门阀士族清河崔氏。在魏晋时期,清河崔氏、琅琊王氏、兰陵萧氏、陈...

吴三桂当初为什么要清兵入关 吴三桂有反叛之心吗

吴三桂当初为什么要清兵入关 吴三桂有反叛之心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吴三桂为什么要放清兵入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吴三桂这个人,很多人都会想起他起兵反清的事,特别是他的口号,兴明讨虏,这句话放在电视剧里面或许有些人能信,但是你看看吴三桂的一生,这个人,从他生下来开始,就是个反复横跳的二五仔。吴三桂生于万历四十年的辽东,他的父亲...

三国时期许褚与张飞有过几次交手?最后的结局如何?

三国时期许褚与张飞有过几次交手?最后的结局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许褚是曹操的爱将,武艺在诸将中是数一数二的,许褚一生恶战不少,杀敌也不少,基本也很少败绩。不管是当先锋,还是保护曹操,许褚都是勇不可挡,许褚杀的将领很多,两合斩杀吕布大将李封,一刀斩杀李傕外甥李暹和袁谭大将尹楷。许褚出道时,战平过古之恶来的典...

徐盛: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曾获得君主大壮

徐盛: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曾获得君主大壮

徐盛(生卒年不详),字文向,琅邪莒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刘备伐吴地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

魏仁浦:北宋初年宰相,清静俭朴,居高位而不念私怨

魏仁浦:北宋初年宰相,清静俭朴,居高位而不念私怨

魏仁浦(911年~969年),字道济,北宋初年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贫寒,机敏聪慧,博闻强记。后晋时期,担任枢密院小吏,抵御契丹进攻。归附后汉高祖刘知远,选为托孤大臣。交好郭威,成为后周开国元勋,历任枢密都承旨、检校太保、枢密使,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周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