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殿试不淘汰举人?真相是什么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8-21)230

科举制度绵延上千年,虽然现在无数人评击,科举制度的僵化腐朽。可是在封建时代,跟其他世界各国相比,中国的科举制度还算是比较先进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像印度,说是种姓制,高种姓的人统治低种姓的人,说白了就是血统论,出身低的人,连接受教育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以后治理国家的机会了。

而中国的科举,就给了寒门士子一个机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对科举制度更好的描述。科举制度共有四关,一个是童子试,一个是乡试,一个是会试,一个是殿试。今天我们就来单独说说,这个殿试,殿试就是科举的最后一场考试了,考试的前三名就是我们常说的状元,榜眼,探花。

为什么殿试不淘汰举人?真相是什么

相对于前面的三场考试,殿试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也可以说是最轻松的。之所以说它最重要,因为这场考试是要在皇宫内举行的,出题人是皇帝,甚至前十名的考卷,皇帝还要亲自看过。这场考试之后,考生们才能够正式授官,完成鲤鱼跃龙门的最后一跃。而之所以说它最轻松,是因为在殿试中,是不会淘汰考生的。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参加殿试,一个进士的名额就稳稳的到手了。

那么,什么是殿选呢?殿选就是殿试,是科举中更高级别的考试。科举考试始于隋朝,成形于唐朝。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后,进一步打击和削弱江南士族,彻底废除九品官人法和中正制,于开皇七年设志行修谨科和清平干济科,以文章选取官吏。至隋炀帝大业三年,又开进士科,创科举考试的先例。到了唐朝,由于李氏出身不高,加上其它种种原因,打破士族独霸官场的局面便成为历史必然。唐高祖武德五年,中国举行了真正历史意义上的之一场科举考试,取进士四人,开学子仕进之途。到唐太宗时,科举作为一种取士的制度固定下来,从此成为定制。到了武氏周朝,由于武则天日夜不忘陇西贵族反对立她为后的旧恨,为进一步削弱贵族势力而放手招官,并亲自殿试贡士,又使科举制度得到了加强和巩固。科举一开,贵族垄断要津的局面被打破,因此千百年来,无数莘莘学子怀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竭力奋志,寒窗苦读,形成了中国社会文化特有的状元效应。

为什么殿试不淘汰举人?真相是什么

贡士们的殿试试卷,最初由皇帝亲阅,后来改由主考朗读,皇帝裁定。到明清两朝,殿试已经只是在理论上由皇帝亲自主持,除乾隆帝之外,皇帝不再亲自阅卷,由读卷大臣评阅,按文章优劣定为五等,然后把前十名贡士的试卷进呈皇帝御览,当面拆示考生姓名。会试上榜参加殿试的贡士原则上也不再淘汰,一般都可以成为进士,只由皇帝钦定之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人选和二甲前七名的顺序。因此明、清的殿试,实际成了竞争状元和鼎甲人选、确定新科进士先后名次的专场考试。第二天清晨,皇帝还要单独召见前十名新科进士,史称“小传胪”。正式揭晓殿试名次,是在皇帝召见之后,填写大、小金榜,等一切就绪才放榜。放榜称“大传胪”或“传胪大典”,是科举时代国家最隆重的仪式之一。而放榜传胪之后,殿试的程序并不算完成,新科状元还需率领同科进士赴礼部专设的宴会,唐、宋称“探花宴”,明代称“琼林宴”,清代则叫做“恩荣宴”。宴会之后,状元还得率众进士到孔庙拜谒这位儒家鼻祖,礼拜既完,再去国子监立碑,将新科进士的姓名勒于石碑上,殿试的程序才算全部结束。

看到这里,有些读者朋友可能会惊讶了,要知道,古代的科举考试,其竞争之激烈,淘汰之残酷,不亚于今天的公务员考试。那为什么到最后一关,也是最关键的殿试,竟然不会淘汰任何人呢?说起来这可关系到北宋的一个人,这个人叫做张元。

张元是北宋的举人,多次参加殿试,可没想到每次被落第了。小伙子满肚子怨气,一时想不开,竟然跑到了西夏,为西夏人出谋划策,反过来攻打宋朝。更坑的是,张元的确有才能,多次打败宋朝,就连那些成功通过殿试的进士们,也被张元打得落花流水,这下可就尴尬了,考上的竟然打不过没考上的。

宋朝就吸收了这个教训,知道能考到举人,进入殿试这一关,本身就是英才了,在以后的殿试中,不再淘汰任何举人。当然,宋朝也是怕再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张元。反正对于宋朝来说,多录取些进士,不过是多分点官职的事儿,免得他们当不上进士,就会为别的国家所用。

为什么殿试不淘汰举人?真相是什么

这个事情虽然发生在宋朝,但是后来的王朝,比如说明朝清朝,都沿袭宋朝的制度,在殿试中不在淘汰举人。其用心,恐怕跟宋朝的想法是一样的。这些士子,经过重重关卡,终于考到最后一关,如果到最后一关被淘汰,会产生巨大的怨气,不利于国家的统治,还不如一个都不淘汰,通通都给进士的名分,以后都能当官,落得个皆大欢喜。这也就是为什么殿试中,考生们只做排名,却不在淘汰的来龙去脉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8/269086.html

“为什么殿试不淘汰举人?真相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崔浩力赞征讨柔然北凉等国,最终为何引来杀身之祸?

崔浩力赞征讨柔然北凉等国,最终为何引来杀身之祸?

崔浩(381年-450年7月5日),字伯渊,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谋过人,时常自比张良。他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

刘封武艺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为什么要杀这个义子

刘封武艺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为什么要杀这个义子

对刘封的武功如何?刘备为什么要杀死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蜀汉第二代的年轻后辈,刘封是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那么,刘封的武艺如何呢?咱们来看一下他经历过的几次战斗。一、刘封首次展示武力,并非上阵厮杀,而是一次未遂的行刺。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六十一回中。回目:赵...

张承: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为人勇壮刚毅,能甄识人物

张承: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为人勇壮刚毅,能甄识人物

张承(178年-244年),字仲嗣。徐州彭城县人。三国时孙吴大臣,辅吴将军张昭长子,其妻为诸葛瑾之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承年少时以才学知名,与诸葛瑾、步骘、严畯交好。历任骠骑将军西曹掾、长沙西部都尉等职,后任濡须都督、奋威将军,封都乡侯,故又称张奋威。赤乌...

薛居正:五代至北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薛居正:五代至北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薛居正(912年-981年7月12日),字子平, 五代至北宋初年大臣、史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薛居正为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历官谏议大夫、刑部郎中、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平章事、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司空等职...

北齐后主高纬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

北齐后主高纬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

高纬,北齐第五位皇帝,565年—576年在位。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北朝齐后主高纬是武成帝高湛的长子,字仁纲,母亲是胡氏。据史书说,胡氏夜梦在海上坐着玉盆,日入裙下,于是有娠。高纬像他的父亲高湛一样,美于容仪,极受高湛的喜爱。6岁时,高纬被立为太子。9岁时,太史进奏高湛:“有...

汉献帝禅让之后 曹丕为何不将他送到蜀汉

汉献帝禅让之后 曹丕为何不将他送到蜀汉

对曹丕和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为何不将汉献帝送到蜀国,让打着除贼兴汉的刘备左右为难呢?公元220年,曹丕逼迫着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禅让,经过三次虚伪的谦让,曹丕取代了汉献帝,终于如愿以偿登上皇帝的宝座,国号魏,完成了一代枭雄曹操奋斗一生的终极目标...

历史上岳乐对清朝都有哪些贡献?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岳乐对清朝都有哪些贡献?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落后的游牧民族打败先进的农耕文明的例子数不胜数,在古代中国,大明王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帝国,但最后却被关外的满清王朝打败,导致了近代以来我国落后了世界几百年。诚然,落后的满清王朝能...

历史上秦琼为何会被称为隋唐第一好汉?

历史上秦琼为何会被称为隋唐第一好汉?

在隋唐英雄中,秦琼的名气最大,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隋朝左翊卫大将军、荣国公来护儿对大唐第一单挑悍将秦琼有过这样的评价:“是子才而武,志节完整,岂久处卑贱邪?”上面的说法见于《新唐书·列传第十四》,《旧唐书·列传第十八》的说法基本一致:“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来护儿说这...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