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大臣为什么这么不怕死呢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8-26)160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似乎明朝大臣都很有气节,换句话说就是不怕死,敢于向皇上死谏。看过《万历十五年》的都知道,书中的海瑞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代表,抬着棺材上谏书,被史家称为“批逆鳞”。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明朝大臣这种不怕死的精神呢?在子渊看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明朝大臣为什么这么不怕死呢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程颐、朱熹雕像

一、明朝程朱理学到达巅峰,教化作用强大

到了明朝,程朱理学的独尊地位被确立起来,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也成为明朝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和标准,可以说明朝士人都是受程朱理学的教育长大的。程朱理学以下两点对士人的气节影响很大:

程朱理学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与品德修养。把爱国忧君、诛乱讨贼、大一统等大经大法和忠孝信义等道德规范纳入程朱理学理论的框架,这些被看做人们天经地义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理想信念。士人由于受到忠孝信义的教化,就有一种“正义在我”的自信,敢于同掌权者对抗。

程朱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感和历史责任感。教化士人应该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甚至于为国捐躯、为民 *** 。思想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也正因为程朱理学对于明朝官员的个人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才使他们有强烈的气节,可以为国家、为心中正确的主张舍身成仁。

明朝大臣为什么这么不怕死呢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明代大臣画像

二、明朝内阁制的特点,使大臣受到尊重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建立的。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翻阅史书,发现内阁制的一些特点对于明朝大臣敢于死谏的现象有些影响。

明朝内顾制颇有民主化因素。英宗以后形成的首辅制度,由首辅做最后决定。就票拟进行商讨时,各殿大学士皆可参与意见,不仅减低了独相时期宰相的独裁机会,也放宽了对各级官僚的限制,形成了一个相对开放的讨论氛围。

明朝大臣为什么这么不怕死呢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杨廷和剧照

内阁制权利过大,阁臣受一定程度的尊重。最典型的就是杨廷和与张居正。在杨廷和时期,内阁大权几乎能与皇权平起平坐,作为三朝辅臣,杨廷和率领文人集团与明世宗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礼议”,这是明朝历史上内阁与皇帝的之一次分庭抗礼。

还有明神宗时的张居正,一面作为皇帝的老师,一面掌权十年,使皇权被阁权深深压制。自宣德内阁渐尊以来,大学士有忤旨不可施以廷杖的惯例。据杜乃济《明朝内阁制度》统计,一百七十名大学士中,获罪的只有二十八人,约占一层半,可见其地位相对较高,颇能直言。

▲万历首辅张居正剧照

三、明朝士人不重眼前之利,重视青史留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这句话似乎是古代读书人对于死的其所的一个目标。古代读书人大都追求光宗耀祖,青史留名。经过儒学教化的明朝官员,对于眼前的富贵大多是蔑视的,他们更重视的是名声,是史书对自己的褒贬。比较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杨慎。

在“大礼议”的纷争中,杨慎鼓动众官说“万世瞻仰,在此一举”。同年进士200多人,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大哭,反对皇上随意逮捕朝臣,把生命置之度外。激奋昂扬地说: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嘉靖皇帝大怒,下令把他们全部逮捕下狱,处以廷杖。杨慎在七月十五被捕,十七日的时候被廷杖一次。十日后,又廷杖一次,差点死去。然后被充军云南永昌卫。

▲明世宗嘉靖皇帝画像

四、言官制度完善,广开言路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维护君权专治,建立了一套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的监察制度,包括督察院系统和六科系统。客观说来,明代言官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人数最多、组织最完备的监察队伍,一般都在200多人左右。朝廷非常看重言官的人选,往往要从新科进士中选拔更优秀者充任,因此言官们的道德素质都非常高。

言官发现皇帝“所行有未合理,亦当直谏,勿有所顾避”。规定给事中“凡政令得失,军民休戚,百官邪恶,皆得言之”。御史的职责也在于“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每当国家在一些方面的治理出现错误的时候,言官们往往要“条陈时弊”以提醒皇帝。如果皇帝听了却没采取什么措施,那么言官们就要“舍身以诤”,为此不惜批逆鳞。

明朝大臣为什么这么不怕死呢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明代文官剧照

五、明代舆论控制权的独立性

明代政治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舆论权和政治权的分离独立。在明代的舆论看来,一个官员如果被廷杖就说明着他敢于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敢于坚持自身原则,敢于与皇帝对抗,就算因此而受到惩处也在所不惜。这种不怕强权、坚持自我的精神当然就是值得赞赏的行为,自然就是“天下以为至荣,终身被人倾慕”了。

而皇帝廷杖了大臣,舆论这方面肯定就会给出一些不好的评价,比如说,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都被舆论丑化了。舆论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个人说不在乎名声,那是不可能的。皇帝也是人,也在乎名声,怕被丑化。所以有些时候面对大臣的劝谏,就要能忍则忍,表现出一副大度,广开言路的态度。

明朝大臣为什么这么不怕死呢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其实明代大臣的不怕死、敢于直谏主要还是从建文帝时期开始的。在朱元璋、朱棣两个强势的皇帝统治下,绝大部分臣子还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8/269826.html

“明朝大臣为什么这么不怕死呢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雍正对兄弟们刻薄猜忌 雍正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

雍正对兄弟们刻薄猜忌 雍正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

对雍正对兄弟刻薄猜忌,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他对胤祥有多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皇帝在继位前和继位后对待兄弟们的态度完全不同,在继位前雍正对待兄弟们比较温和,还能团结兄弟,可是雍正继位之后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对兄弟们刻薄猜忌,尤其是对曾经参与争夺皇位的兄...

王慧龙: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他建立了哪些功勋?

王慧龙: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他建立了哪些功勋?

王慧龙(390年~440年),字慧龙, 太原晋阳人。北魏名将,东晋尚书左仆射王愉之孙、散骑侍郎王缉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十四岁时,遭遇东晋太尉刘裕灭门,渡江投奔后秦。义熙十三年(417年),后秦灭亡后归顺北魏。泰常八年(423年),跟随明元帝拓跋嗣南征...

曹操的三个女儿都如花似玉的 曹操为何将她们嫁给同一个人

曹操的三个女儿都如花似玉的 曹操为何将她们嫁给同一个人

对曹操有3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却全都嫁给同一人,是谁如此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三国这段历史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水淹七军的关羽,八百骑兵大破孙权十万联军的张辽,那段瑰丽的历史留给了后人无限的遐想。但若说三国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非曹操莫属。无论是在长安城刺杀...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个什么人 和演义区别有多大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个什么人 和演义区别有多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正史中,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注脚,那么他的老对手也就是一生之敌的刘备,形象则会显得没有那么出彩,当然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刘备这个角色本身的多面性。实事求是地讲,在正史中...

马岱斩杀魏延后去了什么地方 他为何突然消失了

马岱斩杀魏延后去了什么地方 他为何突然消失了

斩杀魏延后,马岱去哪了,为何后来突然消失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人,发生了很多事,也流下了不少特别的故事,比如魏延和马岱之间的恩怨纠葛。魏延,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是三国时...

崇祯继位后还有一个21岁的皇嫂 崇祯是怎么处置的

崇祯继位后还有一个21岁的皇嫂 崇祯是怎么处置的

还不知道:崇祯继承哥哥皇位后,是如何处理21岁的皇嫂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1627年8月,大明朝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年轻的明熹宗朱由校不治而亡,将天下托付给了他的弟弟,比他更加年轻的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接手的大明朝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

魏延如果代替马谡镇守街亭 魏延能受得住吗

魏延如果代替马谡镇守街亭 魏延能受得住吗

对魏延替代马谡守街亭能不能守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街亭既好守有不好守,说好守是因为诸葛亮足够重视,给的兵力还算充裕,而且主要任务不是攻城也不是消灭魏军,阻挡魏军不要过境就行;说不好守是因为街亭无险可守。马谡是蜀汉阵营中青代的佼佼者。满脑子兵书,一肚子经典战例,诸...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那么厉害 最后千古流芳的人为何是诸葛亮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那么厉害 最后千古流芳的人为何是诸葛亮

还不知道: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旷世奇才,为什么最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传世名著之所以得以传世,并不是大众赋予它的,而是它本身存在的意义得到了认可。而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就称得上是一部传世经典。书中诸葛亮、司马懿两人,分别在蜀魏阵营中掌管军...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