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一共有多少疆域?哪位皇帝功劳更大?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王朝。此时的大唐面临内忧外患,内有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外有强盛且一直想效仿北魏道武帝入主中原的东突厥。李渊对外奉行“远交近攻”之策,交好西突厥,对东突厥则采取隐忍防御之策,曲尽礼节,集中精力整合内部。
武德九年(626年),东突厥在玄武门之变后突袭至距首都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泾阳县),而后一路挺进,陈兵二十万兵于渭水北岸,威胁长安。当时京师震动,唐太宗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不久后唐军赶至太宗背后,颉利可汗见到唐军“军容大盛”,又得知大将执失思力被擒,由是大惧。双方在渭水便桥上斩杀白马重新立盟。
虽然一场入侵消弭无形之中,唐太宗一直将其视为耻辱,隐忍退让只是权宜之计。贞观三年(629年),经过十几年的励精图治,唐王朝国力渐盛,此时东突厥内乱已久,唐太宗命令兵部尚书李靖统率十万大军分六道出击。作为前锋主将的苏定方率领两百骑兵夜袭东突厥,亲手生擒了东突厥可汗,导致东突厥军心大乱,为后面彻底攻灭东突厥铺平了道路。越明年,突厥酋长纷纷请降,太宗创羁縻府州制度,其长官由部族首领世袭,唐朝拓地自阴山北至大漠。
得到漠北后,唐太宗将目光转向了西域。在吸收东突厥残部后,西突厥已成为中亚霸主,太宗乘西突厥内乱,伸其腕于玉门关外,由近而远,自东征西,将西域诸国次第收入版图。
不过广征领土不是唐太宗的目的,贞观十三年,太宗欲出兵高昌“公卿近臣皆以行经沙碛万里用兵,恐难得志,又界居绝域,纵得之,不可以守,竞以为谏。”结果“太宗皆不听”,令侯君集出兵高昌。平定高昌后,太宗欲以其国为州县,在其地设西州都护府,治所在西州。同年9月在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用以针对西突厥。再次遭到公卿反对,魏征认为太宗此举是为了惩治高昌王麴文泰几次背叛唐王朝,其人既死当招抚其子。褚遂良也反对,他认为出兵高昌已经造成河西供役的困难,应效仿治理吐谷浑的方式,“今宜择高昌可立者立之,召首领悉还本,长为藩翰。”结果同样遭到拒绝。
以虚心纳谏而著称的唐太宗在高昌问题上一反常态,几乎到了固执己见的程度。《汉唐经营西域目的的比较》一文称,这一举措显示了唐太宗经营西域的苦心孤诣。
高昌国故地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天山北麓和南麓的出口都经过这里,是连接内地中原王朝与西域地区游牧民族的要道,与鄯善、伊吾同被称作“西域之门户”。该文称出兵高昌建立西州,不仅为唐朝提供了经营西域的前沿根据地,而且之一次将丝绸之路的门户高昌纳入中原王朝的建制之内,使其成为大唐领土的一部分。更为关键的是,唐太宗高昌、西域是华夏的腹心与根本,只有有效控制西域,才能在内陆欧亚大背景下达到“边鄙无虞”、“中外乂安”。
在拥有了高昌后,疏勒和于阗归附唐朝,使唐朝完全控制了西域。贞观十九年,占据漠北的薛延陀率军攻进唐朝,次年反被唐军击败,薛延陀灭亡后,唐朝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至此,威胁中原王朝的游牧民族均已在唐王朝的统治下。
贞观二十一年,北方蕃族将原属于突厥的天可汗称号让于唐太宗,各族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建立了一条“参天可汗道”,正如太宗《正日临朝》所作那般“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从此,丝绸之路再度兴盛,敦煌、阳关、玉门这些地方成为当时“陆地上的海市”。
唐朝接替突厥掌控了整个西域之后吐蕃王朝开始兴起,贞观二十一年,王玄策受命在出使南亚地区期间,从吐蕃和泥婆国借兵讨伐中天竺阿罗那顺,大获全胜。唐的政治影响力跨越葱岭向西南拓展。
唐朝势力在西域逐渐稳固后,太宗将注意力转向高句丽。
贞观十六年,高句丽东部大人渊盖苏文杀死荣留王后立高藏为王并自封为“大莫离支”摄政,这给了唐太宗出兵的口实。为征讨渊盖苏文和保护唐朝的盟友新罗,贞观十八年,唐太宗率领李世勣、李道宗、张亮和长孙无忌统军10万亲征高句丽。然而在渊盖苏文的指挥下,唐军始终无法突破安市(今辽宁鞍山)。贞观二十一年以及贞观二十二年,唐军又先后从陆海发起进攻,均未成功。
贞观二十三年,随着唐太宗的去世,东征高丽不仅告一段落,西域形势也骤然改变,曾经臣服于“天可汗”的突厥部落不甘心于被唐王朝所控制,西域诸部族与吐蕃王朝联合,龟兹和突厥多次掀起叛乱,严重威胁着唐王朝西北边疆的安全。
唐高宗继位后对西域采取了一连串军事行动进行严厉打击,永徽二年(651年)安西都护府迁回高昌。
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十一月,唐将苏定方在碎叶水平定阿史那贺鲁的反叛,从而平定了西突厥。显庆三年五月(658年),安西都护府又迁到龟兹(今库车),安西都护府升格为大都护府,恢复设立安西四镇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唐高宗改变太宗时只重军事而轻行政管理的做法,在突厥故地分设濛池、昆陵两个都护府,并将其附属小国分别设置州府,西境直抵波斯(现伊朗北部),都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使这一带都置于唐朝的羁縻统治之下。
显庆五年(660年),位于葱岭以西的西突厥都曼部降唐,朝廷派人去该部巡查。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又派遣吐火罗道置州县使王名巡视葱岭以西,在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十六国设置十六都督府,统辖80个州,110个县,126个军府,并在吐火罗立碑记述此事。在此时,安西大都护府的管辖地包括安西四镇、濛池都护府、昆陵都护府(西突厥故地)、昭武九姓、吐火罗乃至波斯都督府,大体相当于今日新疆与中亚五国、阿富汗,伊朗东北部的总和,与 *** 帝国的倭马亚王朝接壤(白衣大食)。
尽管在西域频频动兵,唐高宗更注重对高句丽的军事行动。
永徽年间,高句丽不断联合靺鞨、百济骚扰新罗及唐朝边疆,当时新罗为了取得唐朝支持,积极向唐朝靠拢,并举诉百济、高句丽联兵侵罗,新罗危在旦夕。百济则采取联络高句丽、日本以防唐朝的策略。
显庆五年,百济恃高句丽的援助,多次侵略新罗,新罗王春秋上表求救于唐朝。唐朝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十万军队伐百济。以新罗王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之众。虽然百济动用全国兵力来交战,但联军大破百济,百济王义慈及太子隆、次子以及各城都投降于唐军。百济有五部、37郡、200城、76万户,唐朝将百济故地纳入唐羁縻府州体系,设置熊津等五都督府。
唐朝攻灭百济使高句丽失去一个军事盟友,高句丽侧翼完全暴露在唐朝的直接攻击之下,高句丽侧翼也失去了战略防御屏障。这之后,唐朝趁胜追击,对高句丽发起攻击。但一直到渊盖苏文去世,引发家族内部斗争后,唐朝依靠叛逃的渊盖苏文长子渊男生告知的情报,才不算顺利的征服了高句丽。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十一月,唐灭高句丽,次年,唐朝建立熊津都督府、安东都护府管理百济和高句丽故地。至此,唐朝疆域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成为1,237万平方公里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