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这个人提出一思想,影响后世两千余年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9-04)170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思想家,同时为两汉著名的儒学宗师。汉代尊儒之风如此盛行,离不开董仲舒的功劳。他针对朝廷所求治国方略,提出应当把儒家思想与社会实践结合到一起,并积极吸取其他理论的优点,创造一套适合西汉国情的思想体系。

这个人提出一思想,影响后世两千余年

由于,汉初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虽然,汉朝一开始的经济发展很快,也出现了文景盛世。但是,在景帝时代出现了吴楚七国之乱,已经统一的国家将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景帝时任博士的董仲舒认为:“重要的问题是要巩固集中统一的政权,防止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

之后,董仲舒则从儒学经传中寻找统一的理由,并且,从《公羊春秋》中找到了其心目中所谓的“大一统”。

这个人提出一思想,影响后世两千余年

之后,这一主张深受汉武帝赏识,最终,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之后,儒学正式登上中国社会舞台,成为封建朝代正统思想,影响后世长达两千余年。以今天的角度看待,他创出的“天人思想”依旧有着深刻价值,散发着独特魅力。

不过,人们在谈及这以思想时,总会主观上将它当做封建迷信的“宗教神学”,从而,忽略董子思想的内在价值。其实,回顾历史,追随至上古时期,那时的宗教信仰、思想哲学,不就是通过对上天的信仰衍变而来吗。

这个人提出一思想,影响后世两千余年

董仲舒学说中,更大的特色就是重塑至高无上的上天威权,甚至于超越传统的诸神信仰、上天信仰。他的野心很大,敢于探究“天人相与之际”的问题,目的就是为了创出一种“天的哲学”,从而,制造非理性背后的“神秘”感受、意识或经验。

这是一种特殊且具有独立性的思想体系,简单来说,董仲舒需要借助天的威势使众生产生一种畏惧感。

董仲舒思想中的“天”与西方的“上帝”有着本质不同。“天”是具有某种神秘性和人格化的至上神,拥有无可争辩的威权。同时,“天”又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整体,它即无限又独具内涵,统摄世间万物,包含着整个宇宙。

关于它的内容组成,大致分为十项,即:

“天为一端,地为一端,阴为一端,阳为一端,火为一端,金为一端,木为一端,水为一端,土为一端,人为一端,凡十端而毕,天之数也。”由此可知,通过“天端”推演,可得出,宇宙间的事物发展规律、数量及其生成、变化与理则等方面。

而且,在董子思想中,还有一大特点与西方宗教信仰不同。西方人在“上帝”面前,会有一种“渺小卑微”的自卑感受,但在董子思想中,这种情况是不存的。且来看十大“天端”内,“有“人为一端”存在,可见“人”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个人提出一思想,影响后世两千余年

另外,还有这么两句话:“起于天,至于人而毕”、“毕之外谓之物,物者投其所贵之端,而不在其中”。意思即:通过直接贬低“物”的价值,进而衬托“人”的作用,从侧面拔高人的尊贵,摆脱渺小的感受。

但这样会使人产生误解,认为“人”凌驾于“天”之上,董仲舒随即又补充:“以此见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人,下长万物,上参天地。”这句话意思为:“人之所以尊贵,是相比于“物”,而不是“天”。”

显然,董仲舒依旧认为“天”是最尊贵的存在,不过“人”的重要性显然要高于其他天端,它虽是“天”造,却是极为接近“天”的存在,因此,“人”才是万物中最为尊贵的一端。“人”为天下贵,这是汉代学者的普遍共识。但董仲舒觉得,常会有人将它与物混为一谈,便对此加以区分,并在人、物之间增设了一道鸿沟。

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拉开两方差距,突出“人”的尊贵及天人之间的相类相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何使天人之间与君主统治产生联系,毕竟董仲舒所立的“天人宗教”是为帝王服务的,以治国安邦为主。他根据政治需求,不断完善这套思想体系,使之更加符合当代政治观。像推行的“天人感应”理论,必须配合帝王统治方能得到实现。

那么,董仲舒为何如此执着于“天”?

由上文可知,上古三代先祖对上天有着独特的信仰,董仲舒需要借此塑造威权,引百姓敬畏、尊奉。他营造一种神秘、独特的思想氛围,并加入诸多政治理念,以达到治国效果,显然,这是一种政治需求。另外,古时皇帝有“天子”之称,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正是利用万民对天的敬畏,稳固西汉统治,这是古时常见的“奉天而治”。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天”的含义,那么,我们则很容易将其与“宗教神学”联系到一起。其实,抛去浮华,综合当时西汉政治的需求,我们很容易分析出董子思想背后的意图。《汉书》则对其评价道:“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9/271379.html

“这个人提出一思想,影响后世两千余年” 的相关文章

叔孙通制订的朝仪是什么样的?造成了什么影响?

叔孙通制订的朝仪是什么样的?造成了什么影响?

叔孙通是秦末汉初时期的大臣,,汉朝建立后,为汉朝制定朝仪,因功封为奉常,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叔孙通(一说“叔孙何”)是鲁地薛县人(今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官桥镇),年轻时因精通儒术而被秦二世召入朝廷,封为待诏博士(即候补政治顾问)。叔孙通深知秦朝以暴政治理天下,必然招致覆灭。他不愿充当秦...

杜夔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杜夔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杜夔[kuí],字公良,河南人, 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擅长音律,聪明过人。管弦等各种乐器,他无所不能。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继承复兴了前代古乐,并有所创新。仕于曹操、曹丕之世,以通晓音乐称于世。早年任雅乐郎,汉中平五年(188年),因...

韩林儿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韩林儿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韩林儿,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韩山童之子,曾被推为大明王。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小明王韩林儿的身份可是非同一般。准确地说起来,他算得上是红巾军的开国君王。为什么说他是开国君王呢?红巾军起义能够发展起来,韩山童是功不可没的。韩山童在元末的时候发动农民起义,他的做法,和历史上的那些农民起义领袖的做法,都是...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马谡为先锋,驻扎街亭,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安排,对兵法生搬硬套,被张郃切断水源,遭到惨败。危急时刻,魏延和王平赶来救援,迎战张郃,但是,为何未能改变整个街亭惨败的战局?魏延...

乾隆为何会退位?是被逼迫的吗?

乾隆为何会退位?是被逼迫的吗?

乾隆,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后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乾隆皇帝四十三年的时候,乾隆皇帝曾在圣旨中说:“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第此意向未宣示,众亦不能深悉也。”乾隆这个...

霍光为何没有选择自己称帝?原因是什么?

霍光为何没有选择自己称帝?原因是什么?

霍光,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西汉权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病已无疑算得上是西汉最成功的皇帝之一。他年少当皇帝,身后又无权无势。朝中大臣霍光强势无比,刚废了一个皇帝刘贺,把他扶起来。虽然霍光把他扶起来,但是对他充满了一万分的警惕。他要做得不好,霍光随时...

汉末时期何进为何会死于宦官之手?

汉末时期何进为何会死于宦官之手?

何进是东汉灵帝时外戚,官至大将军。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发生东汉的“十常侍之乱”,打破了东汉局势的平衡,从那以后,由董卓与地方势力之间的武装对抗,将东汉帝国推入军阀割据时代,统一的中央政权彻底垮塌,东汉名存实亡。那么,身为大将军的何进,又是何太后的至亲,十常侍为何敢杀何进呢?究...

历史上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历史上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李善长就是朱元璋故意要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李善长当时已经77岁了,而且已经辞职退休回家了。这样一来,他在朝廷中不可能再有发言权。没有发言权,自然不会影响到朱元璋的统治,朱元璋根本没有必要除掉他。其二,李善长退休以后,就一心一意地栽花养草,不问...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