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古墓挖出的一件东西,揭开了孔子的身高,真相如何呢
今天,我们介绍的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海昏”这一词在历史资料上无任何解释,把“海昏”翻译成现代汉语就应该是“湖的西面”。这里,是一座距今2000多年、保存最完好的西汉古墓。
西汉时,曾封建过海昏侯国,首任海昏侯为“汉废帝”刘贺。2011年的3月23日。群众举报,说是在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北面约1000米处的墎墩山上,晚上有灯光,村里的狗狂叫不停,又发现了一个盗洞,怀疑有人在盗掘古墓,由此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墓得以重见天日。这里出土的文物总能刷新我们的认知,仅铜钱就有十吨之多。
这座大墓的主人就是西汉之一代海昏候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他只活了34岁,为中国之一位废帝。2017年,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首轮红外扫描后,基本可以确信,海昏侯墓出土竹书《论语》确系失传1800年的《齐论语》。西汉时期《论语》分《齐论》、《古论》和《鲁论》三个版本,汉末魏晋时期《齐论语》失传。
比起鲁论,齐论多出了《知道》和《问王》两篇。后世只知晓篇名,而不知完整的内容是些什么。在专家学者的眼中,这批竹简被寄予厚望,甚至被认为是整座海昏侯墓出土的最重要文物之一。
海昏侯都城,这是个完整而巨大的遗址,城有墓,在西汉列侯墓葬考古方面前所未有。在南昌海昏侯墓考古中,共发掘了五千多枚竹简,最早的孔子画像,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齐论语》可能是海昏侯墓竹简中最重要的发现。
西汉铜钱,200万枚,金饼堆在一起。能够躲过盗墓贼之手,真的太幸运。据了解,东晋时期一次大地震令主椁室坍塌,而后鄱阳湖又出现南侵,墓室被水淹,隔氧密封起来,因此成就了古墓的完整性。如今,我们用先进的 *** ,更好的保护了这一历史遗产。
从2011年3月发现盗洞开始勘探,直到随着主墓的发掘和大量文物的展出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在这几年间,整个考古团队体验了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艰辛。2015年11月14日上午9时进行主椁室开棺,央视进行了现场直播。海昏侯墓已被列入2015年国家重大考古项目。
出土琥珀,有大拇指盖大小,两端钻孔,对齐贯串,在灯光照射下,呈金红色,内有昆虫清晰可辨。海昏侯刘贺原来是昌邑王,封地在如今的山东省巨野县一带,后来随着他称帝27天后被废,改封为海昏侯,封地就在今天南昌市新建县一带。
海昏侯墓出土了金饼385枚、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块等等,重量已超过了120多公斤,其数量达我国汉墓考古之最。在曾做过27天皇帝的刘贺的陪葬物品中,也发现了不少补品,而这些补品有可能是冬虫夏草。
出土了还有一件写有《论语》、记录孔子生平并绘有画像的屏风。屏风上的画像是中国迄形象,此前最早的孔子画像出土于山东东平县东汉壁画墓中。屏风上有着诸如“……字中尼,姓孔,子氏……”等明确关于孔子姓氏生平的介绍。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照此推断孔子身高当为1.82米。
刘贺为汉武帝之孙,在世33年间曾经历王、皇、侯三种身份的转变,以著名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为核心的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出炉,在南昌市昌北机场到新建区的路上,沿途不时能看到“西汉海昏侯墓”的指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