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分封的藩王,明不许进,清不给出,哪个 *** 更好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9-22)180

一、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口气将自己的20多个子侄分封到各地为藩王,“各有爵封,分镇诸国”。这是一件多少有些“逆时代潮流”意味的事情。

因为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郡县制、削弱分封制。少数被分封的藩王 ,不再拥有行政权、财政权和军事权,变成了只食俸禄的富家翁。而朱元璋分封的藩王 ,享有高度军事自 *** ,如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手下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不受朝廷节制。 藩王拥有监视地方臣民的权力。

朱元璋之所以要分封藩王,主要有两点考虑。

分封的藩王,明不许进,清不给出,哪个方法更好

一是外御蒙古。当时虽然元朝已被推翻,但蒙古人在河西、漠北一带还拥有较大势力,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同时,国内仍然存在陈友谅、张士诚的参与势力。一旦国内有变,两股势力里应外合,将动摇大明王朝的统治根本。朱元璋本着“皇子守国门”的策略,让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带领军队驻守边疆,成为朝廷的可靠屏障。

二是内稳朝政。朱元璋子嗣众多,他们大多数都经历过战火的磨炼,具有一定的实力,手下也各有一班人马。如果要将他们全部留在京城,一山不容二虎,难免会发生“玄武门之变”这样的人伦悲剧。朱元璋在世之日,或者还能压制诸子。当他撒手人寰后呢?与其让诸子留在京城,形成一颗颗不定时炸弹,不如将他们分封外地,远离政治中心。

当然,朱元璋也深知藩王权力过大的隐患,作出规定,禁止藩王随意进入京城,规定3年才能进京一次,以免与朝廷大臣发生勾结。也不准藩王之间互相联系,特意错开他们的进京时间。这就是通常所谓的“不准王爷进京”。

1398年,朱元璋病逝之前,颁发遗诏,下令“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不准潘王进京吊丧。从遗诏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深深地担忧皇太孙建文帝无法服众,生恐藩王进京捣乱,因此特意叮嘱一番。

二、

1644年,清军挥师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清朝在许多制度构架上,沿袭了明朝的旧规。但在如何处理皇子的问题上,清朝采取了与明朝完全不同的做法。清朝只是在初期册封过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等少数藩王,不过这属于历史造就的特例,他们也和爱新觉罗一族没有血缘关系,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皇室藩王。在平定三藩后,从康熙帝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再也没有册封过一名藩王。

分封的藩王,明不许进,清不给出,哪个方法更好

不仅如此,爱新觉罗一族的皇子们,不管是亲王还是郡王,都不能随意离开京城。除非是为皇帝出差办事,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离开北京。否则都只能在京城老老实实地呆着。至于到外地去当藩王?门儿都没有,想都别想!

举一个例子,1860年,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帝仓惶逃亡热河。由于惊吓过度,第二年,在签订了《北京条约》后,咸丰帝就病死了。按照遗诏,权力落到了八大顾命大臣手中。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有意夺取大权,便紧急将咸丰的亲弟弟、恭亲王奕䜣招到热河,秘密商议大事。按照清朝皇室祖制,奕䜣是绝对不能擅自离开京城的。怎么办呢?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所记载,奕䜣是化妆成“萨满”才得以离开京城,悄悄地去热河见了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一面。

三、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这两种做法谁更高明?

其实,这两种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相当于一个硬币的两面,难分高低,没有优劣。毕竟,这两种做法都是通过限制王爷的权力、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出发点都没有问题。

具体而言,这两种做法都有明显的优点,但也有明显的弊端。

先看明朝不准王爷进京。

明朝将藩王分封在各地,隔断藩王与朝廷大臣的联系,禁止藩王之间的联系,苦心造诣地维护皇室正统的统治,效果是很明显的。有明一代,都没有出现“玄武门之变”那样的内乱和骨肉相残事件。至于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实在是因为建文帝操之过急,破坏了皇权与藩王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致。

分封的藩王,明不许进,清不给出,哪个方法更好

同时,藩王在各地发展,犹如蒲公英一样,成为皇权的重要分支。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后,正是各地潘王,如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宁靖王朱术桂等人延绵明朝国祚,长达40年之久。

如果明朝所有王爷都留在京城,怕是会被李自成和清朝一网打尽吧?

当然,这样做也有明显的弊端:容易造成地方势力过大,破坏中央集权。朱棣也注意到这一弊端,进一步采取办法削弱藩王权力,给他们优厚的待遇,剥夺他们的行政权、财政权和军事权,藩王们这次消停下来,高高兴兴地过他们的安乐日子。

再看清朝不准王爷出京。

在清朝,王爷们的日子比明朝“苦”得多。他们不单是被严格限制在京城,其爵位都是一代降一等,如果后世子孙没有为朝廷立功劳,最终会被降为平民。只有12个铁帽子王不受限制,世袭罔替。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不用担心王爷在外地兴风作浪,也不必为了养着王爷而耗费巨大。

分封的藩王,明不许进,清不给出,哪个方法更好

因此,总体来说,清朝王爷没有明朝王爷那么跋扈嚣张,动不动就操刀子打进京城。

但清朝不准王爷出京,一样也有弊端。王爷扎堆留在京城,容易与大臣们勾结在一起,干涉朝政。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咸丰时期的“辛酉政变”,都有王爷积极参与的身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9/274611.html

“分封的藩王,明不许进,清不给出,哪个 *** 更好” 的相关文章

王凌: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屡立战功,不满司马懿专擅朝政

王凌: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屡立战功,不满司马懿专擅朝政

王凌(172年~251年6月15日),字彦云,太原郡祁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司徒王允之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凌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举孝廉出身,授发干县令,迁中山太守。颇有政绩,迁司空(曹操)掾属。魏文帝曹丕即位,拜散骑常侍、兖州刺史。参加洞口之战...

汉武帝知道刘据是冤死的 汉武帝为何不立其后人做储君

汉武帝知道刘据是冤死的 汉武帝为何不立其后人做储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临终之前,知道刘据含冤而死,为何不立刘据的孙子为储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武帝‘知道’刘病已的存在,或者说汉武帝把刘病已推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公元前87年,也就是汉武帝病重的时候了。当时汉武帝病重,朝中有大臣懂所谓的‘望气术’,这个人告诉汉...

赵云跟随刘备那么多年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赵云跟随刘备那么多年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还不知道:赵云跟随刘备多年,忠肝义胆,刘备为何不重用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刘备,张飞与关羽的兄弟情谊让人争相模仿,“三顾茅庐”里刘备与诸葛亮的主从情谊让人津津乐道,但无数人也曾对刘备的一员猛将——赵云赵子龙...

鳌拜被抓后康熙是如何对待他的?

鳌拜被抓后康熙是如何对待他的?

在康熙登基之前,鳌拜是当之无愧的能臣、忠臣。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康熙在扳倒鳌拜,处理鳌拜事件的时候,有一件事情显得非常奇怪。就是他对作为主谋的鳌拜,比较善待,只是把鳌拜抓来关了起来,并没有进一步的打击。后来,在康熙五十二年的时候,康熙赐予了鳌拜一等男爵,算是给了他一个优待。不过,康熙对鳌...

许褚为何要杀许攸?事后曹操是如何对他的?

许褚为何要杀许攸?事后曹操是如何对他的?

许褚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武将,曹操的重要部将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许攸背叛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当时在睡觉,来不及穿鞋,赤脚跑出来迎接。许攸建议曹操奇袭乌巢,烧毁袁绍粮草,这一招釜底抽薪,使得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击败了袁绍,立下大功,也因为有功,所以许...

历史上的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 正史和演义有什么区别

历史上的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 正史和演义有什么区别

还不知道:历史上真正的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军师联盟》播出,引发了不少热议。有人说《军师联盟》里的曹丕和以往的形象很不一样,不像那个无缘无故就要杀掉兄弟的人,应该是加入了不少创作成分。真是这样吗?历史上真实的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真正的三...

有哪些与孙峻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孙峻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孙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远,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散骑侍郎孙恭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峻年少时骁勇果敢精明强干,初任武卫都尉兼侍中,孙权病危时,与诸葛恪共受遗诏辅政,孙亮即位之后,升...

廖化是如何得到司马懿的金盔的?发生了什么?

廖化是如何得到司马懿的金盔的?发生了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诸葛亮用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司马懿模仿诸葛亮,也照样仿造,比葫芦画瓢,现学现卖,结果,被诸葛亮用计夺了粮草。司马懿听说之后,率兵来救,在半路上被张翼和廖化截住杀败,司马懿单人独骑逃走,廖化追杀司马懿,司马懿丢下头盔,用金蝉脱壳之计逃走,廖化缴获了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