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焚书坑儒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让秦始皇背了两千多的黑锅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9-24)170

我想秦始皇本人也不在乎世人到底如何看待自己,因为自己一生的宏图霸业已经完成了。

历史,有时候像是一个说故事的评书场。为名人说故事。

千百年来,许多人围绕着秦始皇编造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添油加醋,真假参半。他的家世,被涂抹得阴暗 *** 。说他的父亲是吕不韦,一个大商人,说他的母亲养面首生孩子,甚至发动政变要夺权。他的为人,被渲染得暴虐恐怖,声音似豺狗,内心如虎狼,焚书坑儒,灭绝文化。

焚书坑儒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让秦始皇背了两千多的黑锅

秦始皇

考察秦始皇的历史,一步步抽丝剥茧,两千年来烧得通红的虚火渐渐熄灭,冷澈透明的真相也一一浮现。吕不韦不是他的父亲,她的母亲也不曾想要夺他的权。他的确是下了焚书令,但他不反儒,也未曾坑埋儒生。现在看来,有关秦始皇的一生,多半要推倒重来。

焚书可靠,坑儒可疑

焚书,详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纪事说:秦始皇三十四年,在咸阳宫的酒席宴上,博士们之间发生了争论,主要分歧在于是否应当以历史传统为师,修正全面实行郡县制的政策。秦始皇将这个问题下到廷议继续讨论。这时,一贯主张全面郡县制的丞相李斯,大力强调薄古厚今,进而提出了焚书的建议。李斯的建议,被秦始皇采纳。

焚书这件事情,是秦国君臣间经过议论后,颁发并执行重大政令的政治事件,诏令的产生和下达也符合秦代政令的程序,基本可信。

焚书坑儒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让秦始皇背了两千多的黑锅

秦始皇下令焚书

坑儒的事情,也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然而,对比之下,坑儒的纪事,更像是一段起伏跌宕的故事。晚年的秦始皇惧怕死亡,主要心思都放在追求长生不老上,大量的方士被召集到秦始皇身边,其中,最有名的有徐福、侯生、卢生和韩众等,受到秦始皇的礼遇厚赏,四处寻仙问药。但仙药哪里找得到?卢生和侯生等一帮方士们,实在是有些玩不转了,于是串通起来,一起大逃亡。这是坑儒事件的导火线。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由此引爆的坑儒事件说,秦始皇得知方士卢生和侯生逃亡后,大怒道:“我没收天下的书籍,将其中没用的通通清除。广收文学、方术之士,希望振兴太平,寻求仙药。现在韩众逃亡不归,徐福等人的耗费数以亿计,末了还是得不到仙药……在咸阳的诸生,有人制造妖言,惑乱百姓。”于是,派遣御史一一审问,诸生们相互告发以保全自己。犯禁违法的有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在咸阳活埋。

千百年来有关坑儒的种种故事议论,都是从这段纪事生发出来。然而仔细阅读,到处都是欲盖弥彰的漏洞。

“坑儒”事件疑点重重

1、受害者称谓的奇怪变化

在坑儒事件中具体提到名字的人都是方士。侯生和韩众,韩国出身的方士。徐福,齐国出身的方士。卢生,燕国出身的方士。这些有名有姓的方士多年出没在秦始皇身边,糊弄秦始皇,终于引发了秦始皇的怒气,成了打击对象。

焚书坑儒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让秦始皇背了两千多的黑锅

徐福东渡寻不老药

但是,当秦始皇大怒时,被谴责的对象由方士变成了“文学方术士”。文学之士,可以泛称博学善文的人,也可以用来指称儒学之士。不过,这里提到的文学,没有一个有真名实姓,都是含含混混,一笔带过。

进而,又出现了“诸生”,取代“文学方术士”,直接淡化了方士,强化了儒生。当然,这种浓淡之间的人为涂抹,毕竟还是有些偷偷摸摸,是在隐晦处进行的。

2、谁添加的说明?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紧接着这段纪事的,是公子扶苏登场劝谏秦始皇不要重罚儒生的纪事。扶苏劝谏道:“如今天下刚刚安定,远方的百姓尚未归附,诸生都是诵读和师法孔子的人,如今父皇以重法惩处他们,儿臣担心天下不安,望父皇明察。”秦始皇怒气上来,派扶苏到上郡蒙恬军中去作监军。

非常明显,这段纪事是作为有关坑儒事件的一条重要补充而添加上去的。按常理讲,坑儒事件起源于方士,扶苏劝谏秦始皇,话当从方士求药开始,奇怪的是他没有提及这些,而是突如其来地扯到诸生,而且,他话里的诸生,意义变得非常明确,就是诵读和师法孔子的儒生。

这明显是一句掐头去尾,有意剪裁历史的话。这句话不像是为了劝谏秦始皇而说的,倒像是为说明诸生就是儒生而说的。如果没有这条添加的说明,秦始皇坑埋儒生这件事就站不住脚。

3、受害者处刑的奇怪

根据前一段纪事,秦始皇大怒以后,下令将这批文学方术士,交给了御史处置,“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按照秦国的制度,文学方术士们交由御史处置,他们将接受严格的法律审判。根据秦始皇怒气中口述的罪名,他们将被定以“妖言”的罪名,处以腰斩之刑。

从记载的结果来看,他们是被活埋而死。然而,根据秦汉法律,特别是近年来出土的大量法律文书来看,死刑没有活埋处死的律文和案例。在秦汉历史上,活埋处死,仅出现在战争中,而且,往往是作为受到谴责的暴行被记载下来的。有名的比如,秦国大将白起活埋赵国四十万战俘,项羽活埋秦国二十万降卒。由此看来,编造这段故事的人对于法律不太专业,留下了作伪的马脚?

4、杀了小鬼,放了阎王

活跃于秦始皇身边的方士约有三百人之多,其中有名有姓者五人,韩众(终)、侯生、卢生、石生和徐福(市)。在所谓的坑儒事件中,他们是直接受到秦始皇指名道姓谴责的人,罪行最重。卢生、韩众和侯生逃亡,下落不明,石生也是没有了消息。奇怪的是,徐福并没有受到事件的影响,他没有逃亡,也没有受到法律的追究,一直在琅琊台愉快地生活,继续为秦始皇寻找仙药。

被坑的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鬼,罪大恶极不是逃亡就是安然无恙,这种名不副实的结局,实在是使人怀疑秦始皇是否坑埋过方士?至于将这件事情说成是“坑儒”事件,可以肯定是别有用心的编造。

焚书坑儒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让秦始皇背了两千多的黑锅

“坑儒”事件场景

在这个改造的故事中,坑儒的地点正式确定在始皇陵南面的骊山陵谷。时间也更具体了,是在冬天。情节更为详细,阴谋十分明显,因为坑儒谷有温泉,冬天种瓜结了果,借怪异出现之事,下套骗儒生们去考察议论。坑埋的 *** 有了改进,先射死,后填土。被坑埋的儒生数量也增加到七百人,不仅有诸生,而且加进了博士。这些改造的细节,处处露出东汉实情的马脚。改造的宗旨,是要将儒生们塑造成殉教的圣徒。

让秦始皇继续将黑锅背下去?

我们现在所读的《史记·秦始皇本纪》,是东汉明帝以后的版本,经过东汉的儒生和正统史家们的添加和篡改,已经不是司马迁当年写的样子。不明白这一点,不但读不懂书,也永远读不懂秦始皇。

焚书可信,断无可疑。秦始皇坑方士,本来是方士们编造的假故事,编造的时间在西汉初年,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到了东汉初年,儒家的经师们将焚书改造成了焚经书,将坑方士改造成了坑儒生,而且私下里作了手脚,将《史记》的相关记载按照自己的意图作了相应的修改。

从此以后,坑儒的谎言变成历史,焚书坑儒这个真假参半的合成词,变成一种文化符号。这个文化符号,借谴责专制暴君、谴责文化暴行之名,将儒家经典抬举为圣经,将儒生抬举为殉教的圣徒。因为这个文化符号,秦始皇背了两千年的黑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9/274946.html

“焚书坑儒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让秦始皇背了两千多的黑锅” 的相关文章

杭州将军是个什么样的官职?为什么雍正贬年羹尧去做杭州将军?

杭州将军是个什么样的官职?为什么雍正贬年羹尧去做杭州将军?

杭州将军是个什么样的官职?为什么雍正贬年羹尧去做杭州将军?杭州将军看似也在浙江地区带兵,地位在总督之上,可实际权力却比不上总督。而且浙江无战事,调任杭州将军,和养老没什么区别。一、雍正本打算让年羹尧到浙江养老。抚远大将军是清朝所封的特殊官职,有点儿类似钦差大臣,没有特定的品级和待遇,但是权力大得惊人...

后世是如何评价辛毗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辛毗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辛毗(?~235年),字佐治,颍川郡阳翟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陇西辛氏,早年投靠冀州牧袁绍,拒绝司空曹操征召。官渡之战后,跟随青州刺史袁谭。曹操攻下邺城后,历任议郎、相府长史、魏国侍中,支持曹丕成为世子。曹丕即位后,授侍中、广...

康熙和乾隆孩子都那么多 最后三代皇帝为何没有子嗣

康熙和乾隆孩子都那么多 最后三代皇帝为何没有子嗣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康熙乾隆那么能生,同治、光绪、宣统都没有后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离我们年代最近的一个王朝,清朝的历史一直为大家所熟知。对于清朝的皇帝大家也很了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代。这三代皇帝的治国能力是非常...

汉献帝手里连实权都没有 曹操为何还将他当成宝

汉献帝手里连实权都没有 曹操为何还将他当成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献帝已经无实权,曹操为何还把他当做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经过黄巾起义,汉朝皇帝的权力,逐步让地方军阀所取代,皇帝已经完全成为了傀儡。例如董卓在进入洛阳之后,就凭借着自己兵权,将汉少帝废除,重新立汉献帝,此时掌握大权的是董卓。在董卓实力被打败之后...

刘理: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刘理: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刘理(约215年—244年),字奉孝,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甘陵王刘永异母弟。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章武元年(221)六月,刘备派司徒许靖封刘理为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为安平王。延熙七年...

韩信在攻下齐国之后 韩信为什么还要向刘邦求封假齐王

韩信在攻下齐国之后 韩信为什么还要向刘邦求封假齐王

还不知道:韩信攻下齐国,为什么向刘邦求封假齐王?为何说戳中了刘邦痛点?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向刘邦求封假齐王,一是为了更好统治齐地,二是为自己争取利益,他这样做无非是想说明齐地的重要性他自己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其一,韩信求封的理由也...

历史上赵禹的品性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上赵禹的品性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一意孤行自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的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某件事,是个贬义词。赵禹,西汉司法官。斄县人。早年间赵禹有些才华,以佐史的身份出任京都官府吏员,之后成为周亚夫的属官,不久之后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相继担任了御史、太中大夫等职。在那之后他与...

三国时期刘备多次在曹操的围攻下逃脱,是怎么做到的?

三国时期刘备多次在曹操的围攻下逃脱,是怎么做到的?

三国是一个古代文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与曹操多次交战,身处险境,刘备也多次从曹操重兵包围中突围出来,可以说,刘备每次都死里逃生,而且,毫发无损,其中,包括从许褚和夏侯惇等大将的眼皮底下走脱,刘备究竟靠的是实力还是运气?这里仅举几例,分析一下。先说第...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