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众多偏误,烽火戏诸侯疑点重重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司马迁所著《史记》的评价。《史记》一定是客观公正,真实讲述历史的吗?我们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它呢?为什么很多人都骂司马迁是大骗子呢?
《史记》是一部史书不错,但《史记》中也有许多自相矛盾的事情,有文学性也有史学价值,我们不能要求《史记》做到完美,但我们在读的时候也应时刻保持怀疑的态度去读,有许多事情是不符合常理的,我们要明白作者的用意,同时也应考虑所处时代的局限性。
比如在我们小学课本中都非常熟知的一篇课文,叫做烽火戏诸侯,大概意思就是周幽王得到了一个美女褒姒,但美女不笑,因此周幽王就用烽火三戏诸侯的方式让诸侯出丑,赢得褒姒一笑,这里的褒姒美女的笑点有点高啊!结果就是当犬戎真的打过来的时候诸侯国一个没过来,结果西周被一锅端了。
美女的笑点高这一点确实是个疑点,但这不是主要,我们有更充足的理由说烽火戏诸侯有误,那就是西周的镐京也就是现在 的西安一带,在那里点上烽火你能确信周围的诸侯能看到?短距离还行,但诸侯国中即使最近的郑国离镐京都有几百华里,更别说齐国鲁国这样的诸侯,那都是隔着好几千里。点什么狼粪都不一定能看见,更别说当时的长城还不像后来的连在一块,都是一段一段的。即使可以好吧,烽火这种东西的大面积应用也是在战国后期,还是配合着驿站一起用的。而且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是只有《史记》写了在别的书中都找不到引用的,这也是疑点。
除了烽火戏诸侯外还有一个故事也是疑点重重,那就是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收缴天下的兵器,铸造了12个金人,每个都有几百吨,总共1千多吨,在这里1千多吨的金人,是不是太轻了?想当年秦国和赵国打仗的时候仅一个长平之战,双方就投入了将近百万的兵力,更别说其他国家的兵器加起来一共才1000多吨,这个国家是不是太寒酸了,何况当时中国的冶金还是世界领先的,是因为司马迁在编造还是秦始皇真就收了这么点?
前面说了秦始皇收缴天下兵器铸造金人,目的就是防范造反,可到了司马迁老先生写韩信受到胯下之辱的时候,却说因为韩信整天拿这个剑,屠夫看不惯,让他要不,杀了自己,要不,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那时候的人穿的可是开裆裤,真可谓奇耻大辱了。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怎么会有大宝剑?兵器不是都被国家收走了吗?韩信没发迹那会秦始皇好像还没死几年吧?楚汉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06到202年,这正是韩信成名的时候,这时候大概30岁左右,由此推测大概胯下之辱在公元前220到210年左右,而秦始皇是公元前210年死的,中间也差不了多少年,秦朝统治就这么薄弱?
看来即使《史记》在读的时候也应时刻保持怀疑的态度,尽信书,不如无书。诸君认为《史记》还有哪些可疑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