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墓穴到底在哪?用21口棺材分7个城门出殡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传说中的包公简直是个神,任何复杂的案件,经过他的审理,总能水落石出。任何狡猾的罪犯,在他的逼问下,总是原形毕露。他明察秋毫,摘奸发覆,洗冤雪枉,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历史上的真包拯确实大公无私,做了官以后对家里人的要求也很严。他曾写过一则“家训”,刻在家中壁上:“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已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谁要是做官犯了贪赃,死后不得葬进包家祖坟。所以包拯一直被人们视为心中的清官偶像也就不奇怪了。
*** 配图
对于包拯,人们对他的评价大多是比较正面的。北宋嘉佑七年,一代名臣包拯,64岁的包拯离开了人世,数万民众都非常伤心,当时宋仁宗为了表达包拯的功绩,将其追封为礼部尚书。包拯出殡那天,令人们感到疑惑的一幕出现了,用了棺材21口,分7个城门而出。每个城门的人都能看到三口棺材,并散布了一些虚假墓地和棺材诅咒之类的谣言,这一幕可是让在场送行的百姓们都很是纳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有说法是:包公生前因为办案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得罪了很多人,特别那些达官显贵,还有开封府的一干江湖英雄平山灭寨,惩恶除奸,也得罪许多下八道的贼寇,绿林黑道的都恨之入骨,所以包家才用此办法防止坏人破坏魂墓。包拯生前,曾在御史中丞这个位置上呆过一年时间,在这期间他向宋仁宗上了187封弹劾奏疏。弹劾了许多位高权重的当朝权贵。包拯怕的,正是这些当朝权贵,他认定这些人在他死后,必定会设法挖掘他的坟墓,甚至将他的尸骨扒拉出来鞭尸。所以,才有了21口棺材、7城门出殡的安排。
*** 配图
这和曹操的疑冢一样,是为了防止仇家盗墓,其目的就是为了掩人耳目,防止被人偷坟掘墓,挫骨扬灰。不管怎么样,包拯“一身正气冲天地;两抽清风鉴古今。实在难得。在包拯下葬后,他的后人还散布了一些谣言,比如一些虚假墓地,棺材诅咒这样的话,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些人打扰包拯。
南宋时期,合肥的包拯墓地遭到了金军的破坏,包拯和其夫人的墓都遭到了严重挖掘。墓中陪葬品被洗劫一空,但遗骨仍保存完好。后来又有人重修了包拯墓,包拯又重新和自己的夫人葬在了一起。从此900多年来包公墓一直安然无恙。直到1973年的春天,合肥一家钢铁厂要在包公墓所在的地方盖砖窑厂,限时迁出已具有974年历史的包公墓。据从事考古研究已50多年、现已耄耋之年的吴兴汉老人回忆:他当时得知这个消息后,觉得应对包公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这样,既能让包公墓免受破坏,又能整理出一些宋代文物……虽然清理发掘包公墓的请求很快就被批准
包拯墓原址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解集乡包村,1987年迁至包河东南畔,占地3公顷,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由中国著名古建筑家潘谷西先生设计并建成。由西向东,主要建筑物有照壁、子母双石阙、神道碑、祁门、望柱、墓前石刻群、享堂、包拯墓、墓室和葬区等。其实,在河南的巩县也又一处包公墓,以前很多人都认为河南的包拯墓是真的,后来在合肥挖掘出包拯墓以后,才知道河南巩县的包拯墓并不是真的。
*** 配图
包拯现已是正义的化身,我们没能阻止那些破坏者的破坏,但希望我们能保护好他留下的正义,发扬光大包拯现已是正义的化身,我们没能阻止那些破坏者的破坏,但希望我们能保护好他留下的正义,发扬光大历史上的包拯怎么死的?关于包拯当时在开封逝世时的情况,墓志铭上记载为:“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视事,疾作为归。上遣使赐良药,辛未,遂以不起闻。” 从以上记载可知,包拯从发病到亡故仅有13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还服用了“上遣使赐良药”。由于包拯生前敢于谏诤,不畏权贵,执法不徇私情,受到贪官污吏的仇视,又这样突发性地去世,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关注,即包拯究竟是病死?还是服药后被毒死的?
最近,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安徽省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产生的同步辐射,对包拯遗骨进行了研究。发现包拯遗骨中钙、铁、汞元素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铅的含量均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众所周知,古代的毒药主要有砒霜(砷)、朱砂(汞)等,它们都具有“剧毒”的性质,包拯遗骨中砷含量较现代人低,可以初步排除包拯生病时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药物的可能性,至于包拯遗骨中汞含量较现代人高,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古人为保存体(防腐),在棺木中放入朱砂,由于朱砂对骨头的侵蚀和污染引起汞含量增高;
另一种可能是包拯生前曾服用小剂量含汞药和食品。同步辐射的研究结果,排除了包拯生前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药物的可能性,但不排除服用小剂量含汞药物或食品的可能性。分析结果支持包拯属正常死亡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