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唐太宗与康熙皇帝为什么贬低长城?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11-11)100

从古至今,修筑长城,端赖“举国体制”。“夫以秦始皇之强,带甲四十万,不能窥河西,乃筑长城以分之。”(桓谭《新论》)“可变资本”四十万,“不变资本”有多少?秦代以后,汉、隋及其间的北魏、北齐、北周等朝,都有兴建,逮至明代,又一次创造了修筑长城之 *** ,存留于世的就是明长城。“举国体制”往往与专制政体相联系。以“举国体制”修筑长城,就与帝王脱不了干系。

国人谈及史上有为之君,往往引用 *** 诗句里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修筑长城问题上,“秦皇”、“汉武”都是积极的推动者,至于“宋祖”,疆域不及幽燕,无险可凭,倒是挖了一些“地下长城”(二○○八年五月十八日《保定日报》)。倒是“唐宗”,在修筑长城问题上,别具只眼,特立独行。

长城既然是帝王的“保留项目”,赞颂长城也就成为官家的“专利”。只有作为社会良心的文人,才是批评贬低长城的主要群体。胡曾《长城》诗云:“祖舜宗尧致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王翰着名的《饮马长城窟行》有:“归来饮马长城窟,长城道傍多白骨。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大抵代表了民意的声音。

揭秘:唐太宗与康熙皇帝为什么贬低长城?

*** 配图

其实,贬低长城的并非都是在野的士人,至少有两位皇上也持同样立场。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其一。大唐帝国是在隋朝废墟上建立的,李世民执政之初,鉴于隋炀帝杨广“兴众百万,北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绵亘千余里,死者太半”(《隋书》卷二十四),大肆营造,虚耗民力的弊端,李世民告诫手下:“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唯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新唐书。李积传》)可见,李世民并未将长城看作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他对长城的作用与意义评价并不积极。

贞观二年(公元六二八年),突厥屡犯,边患日亟,鉴于秦汉以来防御匈奴的历史经验,朝廷官员不止一人,不止一次地向其建言,“请修古长城”。李世民认为:“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资治通鉴》唐纪九)在他看来,扫清外寇,消除边患,缔造和平,修筑长城并不是正确选择。

他对群臣说:“朕今委任李世积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新唐书·李积传》)委派李积,他看重的是“人才”;避免“劳民”,他重视的是“人心”。在他看来,人才与人心,与长城相比,作用更加强大而持久。事实也是如此,唐朝政权经过“贞观之治”与“开元之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开放、最强大的国家,“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中古时代的中国,也只在唐朝首都长安呈现过。外敌的消除,国势的昌盛,其所依靠的恰恰不是长城。

揭秘:唐太宗与康熙皇帝为什么贬低长城?

*** 配图

在中国,另一个贬低长城的领导人是清代的康熙皇帝。

清取明而代之,八旗骑兵翻墙而来,夺关而入,对长城的防御功能如何,体会得更直接。康熙三十年(公元一六九一年)五月,总兵官蔡元报告,古北口一带,长城边墙倾塌甚多,请行修筑。有关部门“拟同意”并上报请示。康熙皇帝随即下达“上谕”:“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在康熙皇帝看来,一个国家的安全,不能寄望于某项“安全设施”,即使是中国的万里长城还是美国的“NMD”、“TMD”(战略、战区导弹防御体系)。

康熙圣谕中的“民为邦本”,虽然不能与“民主政治”相提并论,但它毕竟属于传统文化的精髓。“守国之道”乃“修德安民”;“众志成城”则“边境自固”;“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民心悦则邦本得”。作为一个满族皇帝,见解如此,殊为难得。

不仅如此,康熙皇帝还曾赋诗对长城讽刺道:“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逐浮夸。当时费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蒙恬所筑长城》)且不说唐太宗、清圣祖同样重视民心与人才,二人都曾开拓了中国历史上国势、版图、文化上的强盛与繁荣,不要说他们如何气吞万里,超迈千古,历史与时代或有不可比性,但他们与那些躲在古旧的城墙后面(甚至连城墙也已失去),恐惧地偷窥墙外的风景,自足地守那只残破金瓯度日的领导人,毕竟不是一个层次。

揭秘:唐太宗与康熙皇帝为什么贬低长城?

*** 配图

千百年来,在国人心中,长城成了象征,成了符号,其中蕴涵的统一与分裂,开放与封闭,开拓与守成,华夏与夷狄,文明与蒙昧,远不是这道砖石建筑所能承载的。对于这一物质的、历史的、文化的遗留物,无论颂扬与批评,作为一个天地之间的无生命体,一切争议与纠纷似乎都缘于人们过多地赋予其灵魂与感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11/283251.html

“揭秘:唐太宗与康熙皇帝为什么贬低长城?”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北伐先后打了七次 诸葛亮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诸葛亮北伐先后打了七次 诸葛亮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七次北伐为什么都不能成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从刘备开始发迹,刘备的梦想就是匡扶汉室,这一点在于刘关张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称王称帝等中都可以看出来。而诸葛亮之所以死心塌地的跟随刘备,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也是刘备的梦想是恢复汉室,在刘备死后,诸葛...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死十一名大将 诸葛亮败的有多惨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死十一名大将 诸葛亮败的有多惨

还不知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11位大将战死,败得有多惨?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是清代诗人赵藩在诸葛孔明墓前题下的,同时也是对诸葛孔明后半生的写照。尤其是他数次北伐无功而返,劳民伤财,以至蜀汉王朝国...

刘有诸葛亮曹有郭嘉 孙权身边的谋士是谁

刘有诸葛亮曹有郭嘉 孙权身边的谋士是谁

刘皇叔有谋士孔明,曹孟德有谋士郭嘉,那么孙权的谋士会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三国那个特殊的时代,杰出的文臣武将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若谈及大家对武将的喜欢,不外乎:“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但要将那个时候的文臣...

华雄在连杀四将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不让手下人出战

华雄在连杀四将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不让手下人出战

华雄连斩四将猖狂至极,为何曹操不让手下猛将出战?他在害怕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事实上,面对嚣张猖狂的华雄,曹操之所以不让手下出战,主要是因为这三个原因!嚣张的华雄董卓篡夺东汉大权后,惹得众人不满,于是十八路诸侯联合起来,准备讨伐董卓,这可把...

在扳倒鳌拜以后,康熙做了哪些事情?

在扳倒鳌拜以后,康熙做了哪些事情?

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康熙在扳倒鳌拜以后,对鳌拜的处罚,有很多让人不太理解的地方。为了搞清楚康熙是怎么处理鳌拜的,我们先来看两段史料。第一段史料《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庚申,王大臣议鳌拜狱上,列陈大罪三十,请族诛。诏曰:‘鳌拜愚悖无知,诚合...

朱文正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朱文正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朱文正明太祖朱元璋之侄,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朱文正虽然不是朱元璋的亲生儿子,但是他的亲侄子,在洪都之战死守近三个月,为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立下大功,可以说是老朱家的千里驹。那为何朱文正最后被朱元璋囚禁而死呢,一,投...

王悦:东晋丞相王导嫡长子,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悦:东晋丞相王导嫡长子,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悦(生卒年不详),字长豫,琅琊临沂人,东晋官员,丞相王导嫡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王悦,字长豫,可能生于洛阳。二十岁左右,就有很好的名声,侍奉双亲口头应承,神情和顺,深得父亲王导偏爱。王悦年少时,做过太子司马绍的东宫侍讲之一。晋明帝司马绍即位,担任...

赵良栋在清朝是什么地位?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赵良栋在清朝是什么地位?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对于因果命运之事,接受过中国现代教育的很多人自然都是不相信的,但是在很多时候,人们却也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确实是十分奇妙的,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善举,最终可能为自己带来极大的好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