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无字碑竟然不是碑?所以也不用刻字
我们都知道,在女皇武则天的墓前立有一块碑,上面没有刻字,名为“无字碑”。
一直以来,史学界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武则天故意不在碑上刻字,是非功过,好让后人去评说。
墓前立碑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碑本是前秦时期下葬时牵引放下棺椁之用,到了东汉开始,才在碑上刻字,以记述墓主人生前的是非功过。
*** 配图
到了南朝时期,在墓前立石碑歌颂墓主人生前功德已成为一种制度。
唐朝时,朝廷对墓前石碑的形制做了详细而严格的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墓碑为龟趺首状,七吕以上官员为方座圭首状,而且不止一座,石碑外通常都有碑亭,其中保存更好、最重要的是乾陵的述记碑和无字碑,也就是武则天墓前的碑。
*** 配图
对于武则天的无字碑,在史学界有五种说法。
一为“德大说”,这种说法认为,武则天好大喜功,认定自己功高德著,无可比拟,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因此碑上不刻字。
二为“称谓说”,这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成尊天上50年,称帝15年有余,然而她死之后却与丈夫高宗李治同穴。
自古以来,就没有一陵葬二帝的先例,所以武则天的墓碑上的称谓很难定义,写女皇不合适,写皇后更不合适,所以最后干脆什么都不写,把难题留给后人。
三为“遗言说”,这种说法认为,石碑上之所以不刻字,是因为武则天生前立过遗言,不让在碑上刻字,自己的是非功过,让后人去评说。
*** 配图
四为“自惭说”,这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晚年自我反省,认识到晚年多有失德之处,这使她很难给自己歌功颂德,于是干脆不刻字。
五为“非碑说”,这种说法认为,武则天墓前的石碑本就不是碑,自然就不用刻字。
为什么呢?
因为在古代,天子诸侯立“祖”于宫殿的左侧,是帝王祭拜先祖的太庙;立“社”于宫殿的右侧,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社稷坛。
按照这个“左祖右社”的制度,武则天的无字碑正好在墓的左侧,代表宗庙,是为“祖”,根本不用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