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三国演义》中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的计策吗?

诗词文献5年前 (2019-11-28)420

火烧博望坡是刘备在荆州时发生的一次战役。战役规模不大,可在《三国演义》中,由于这是诸葛亮初出茅庐指挥的之一次阵仗,所以这次战役就显得意义非同寻常了。不过,在史籍当中,指挥这次战役的却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自己。

建安七年(公元202),刘表想趁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时机,袭取许都,于是派遣刘备领兵出征。刘备率军北伐,一直打到叶县,逼近许昌,严重威胁着中原安全。曹操调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反击刘备。刘备将阵线后撤,在新野县的博望坡一带与曹军对峙。对峙过程中,刘备派出少数部队与夏侯惇交战,故意败退,然后又烧毁自己的军营寨。夏侯惇认为刘备无力再战,有意向南撤退,决定率军追击。

《三国演义》中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的计策吗?

图片来源于 ***

李典认为:敌人无缘无故撤退,怀疑必定有埋伏。向南去的道路狭窄,草深林密,是设伏的好地方。于是劝夏侯惇不要追击。主将夏侯惇没有听从李典的劝告,和于禁率军追击,留下李典守卫营寨。夏侯惇和于禁果然进了刘备的埋伏圈,遭到攻击,战事不利,幸亏李典率领后队兵马前来救援,方脱离危险。刘备见夏侯惇救兵来到,也不再恋战,双方撤兵。

此后一段时间,双方再无战事,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夺取荆州,刘表死,其子刘琮投降。在《三国演义》中,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出仕后的之一战,胜利后,关羽、张飞等人对诸葛亮由轻视到信服,从此奠定了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那么,火烧博望坡与诸葛亮究竟有没有关系呢?

要说清楚这件事情,须先说清楚诸葛亮的出仕时间,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加入刘备集团的?建兴五年(公元227),诸葛亮准备北伐魏国,出发前,他给后主刘禅上奏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道上疏被后世称之为《出师表》。按照这个时间前推,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应该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裴松之注《三国志》也说:刘备以建安十三年败,遣诸葛亮出使东吴,诸葛亮以建兴五年上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整二十年。然则刘备与诸葛亮相遇,在败军之前一年时也。也就是说,博望坡之战,是诸葛亮和刘备相见五年前的事情,与诸葛亮没有丝毫的关系。

《三国演义》中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的计策吗?

图片来源于 ***

这次战役,是刘备依附于刘表,按照刘表的命令进攻许都后发生的。总起来说,这次战役的规模不大,就是一次简单的撤退追击之战。在撤退中打一次伏击,这种计策并非是高深莫测,这对于久经战阵的刘备来说也不是什么做不到的事情,李典能够看出来,也说明了这一点。实际上,撤退中伏击战的成功,多数时候都是来自于追击者的轻敌,像长勺之战中曹刿那样,看清楚敌人是有序撤退还是败退,追击者一般都不会“中了埋伏”。一般人为什么会认为是诸葛亮指挥的这次战役呢?这当然是《三国演义》的作用。作者为了突出诸葛亮才能,在他提出了“天下三分”的战略规划之后,还要在具体事件上有所表现,博望坡之战,正好可以给诸葛亮一个“惊艳亮相”的机会。

《三国演义》这样写合理吗?应该说从文学的角度是合理的。《三国志》在写博望坡之前,有一个背景介绍:“曹操攻破袁绍以后,从南面攻打刘备。刘备派糜竺、孙乾和刘表互通消息,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以上宾的礼节对待他们,给刘备增加了兵力,让他住在新野。荆州的英雄豪杰归附刘备的日益增多,刘表怀疑刘备别有用心,暗中防备着他。”接下来就说到了博望坡之战。既然“荆州的英雄豪杰”有那么多人“归附刘备”,一个后来成为集团顶梁柱的诸葛亮为什么不可以在这时归附刘备?至于时间问题,为了整个人物塑造的需要,提前出仕几年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这样不会“委屈”了刘备吗?还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不会的。因为刘备是集团领袖,是未来的皇帝,他的作用是能用人、用对人,至于一次不大战役的平常计策,让给诸葛亮又有何妨?何况诸葛亮的主意,是需要刘备点头同意的。

不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诸葛亮在具体战役上鲜有建树!他的才能和功绩主要表现在战略、外交和行政方面。战略上,诸葛亮看出了天下三分的大势,让刘备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拥有益州,建立了蜀汉国;外交上,在曹操进攻荆州时,说服刘备联合孙权并促成了孙、刘联合,后来在后主时期掌握行政权力时,和好东吴,使蜀汉国避免了两面受敌;行政上,制订了政策和法令,使蜀国安定,人民拥护,死后得到人民深深的怀念,古今能有几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说到具体战役,在荆州时鲜有表现,这对于一个让刘备“如鱼得水”的诸葛亮如何说得过去?尤其是,这种战争题材的小说,一个谋士出场没有战役谋略表现怎能成?既然刘备能够把“鞭打督邮”这种事“借”给张飞,诸葛亮把刘备的火烧博望坡之计“借”来一用又有何妨?!

《三国演义》中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的计策吗?

图片来源于 ***

不过,刘备这一“借”可不得了,诸葛亮这一把小火一烧,紧接着来了第二把火,烧了新野,后来更是不得了了,赤壁一把冲天大火,把曹操八十万大军烧了个干干净净,只带着二十几人逃回了许都。这也有了一句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从此很少人知道刘备也能有火烧博望坡这样的谋略,可见这文学作品真的是魅力无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11/286091.html

“《三国演义》中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的计策吗?” 的相关文章

杨素:隋朝权臣、诗人,投靠杨坚后他做了哪些事?

杨素:隋朝权臣、诗人,投靠杨坚后他做了哪些事?

杨素(544年—606年),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人,隋朝军事家、权臣、诗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素出身关中士族弘农杨氏。北周时期,起家中外府记室、礼部下大夫、大都督,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参加灭北齐之役,并随上大将军王轨救援彭城,俘虏南陈主将吴明彻。后随上柱国韦孝...

明朝著名廉吏喻茂坚简介:官至刑部尚书,编著《问刑条例》

明朝著名廉吏喻茂坚简介:官至刑部尚书,编著《问刑条例》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其一》译文及注释韵译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薄霜凄凄送寒气,...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一作:一万)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度通:渡)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

南朝著名诗人徐陵为何被称为天上石麒麟?

南朝著名诗人徐陵为何被称为天上石麒麟?

徐陵(507-583年),南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他被称为“天上石麒麟”?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徐陵幼小的时候,就被高人赞誉为“天上石麒麟”、“当世颜回”,他家族成员都非常刚正严肃、又诚恳谦逊。当时朝廷文书制度,多由徐陵写成,徐陵在朝廷上弹劾陈文帝(世祖)陈蒨的弟弟安成王陈顼(后来的陈...

何逊:南北朝诗人,他有哪些经典作品?

何逊:南北朝诗人,他有哪些经典作品?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这首风雨欲来的《相送》诗,正是南朝诗人何逊的著作。今天来聊聊何逊的人和诗,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兰陵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

汉武帝之女阳石公主简介:《史记》和《汉书》有何记载?

汉武帝之女阳石公主简介:《史记》和《汉书》有何记载?

阳石公主(?—前91年)汉武帝女,食邑为阳石。《史记》和《汉书》皆记载她为帝女,未云生母。唐初颜师古《汉书注》云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为皇后卫子夫另外两女,唐中期司马贞《史记索隐》称石邑公主、诸邑公主为卫子夫另外两女。二人记载相互矛盾,皆为孤证,乃一家之言。《史记》《汉书》中可确定的卫皇后女儿只有卫长公...

真实的王禀是怎样的?其实并不是水浒传中的奸臣

真实的王禀是怎样的?其实并不是水浒传中的奸臣

说到王禀,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公年1005年,历经长达二十五年的战火,北宋和辽国签署...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