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唯一的孩子在其死后被顺治送到了哪里?
多尔衮是清史上非常重要要的人物,谈到他不得不多几句。清王朝进军中原定鼎北京,发生在多尔衮执政时期。于是,许多人认为多尔衮在统一中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功不可没,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风云人物。
历史上的多尔衮给后人留下了四大谜团: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谜;争夺后金汗位失败之谜;争夺大清帝位失败之谜;娶了是个媳妇,却只有一个姑娘。一直以来,这四大谜团让史学家们争论不休。
今天,我们来说说多尔衮这四大谜团。
哪怕没有夫妻之名,也应该有夫妻之实。
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说传了百余年,否定者有之,肯定者有之,或认为虽无下嫁之名,至少有同居之实,观点仍难以统一。推原其故,在于现有证据之不足,以及各人解读之不同。
历史上对于庄妃和多尔衮的关系一共有三种猜测:
一说两人在皇太极驾崩之后就结了婚,有情人终成眷属。第二种说法是两个人非但没有结婚,还相守以礼,保持着纯粹的皇嫂与小叔子的关系。第三种是两个人没结婚,而是非法同居了,保持着情人关系。
电视剧《孝庄秘史》里面取的是第三种说法。
*** 配图
要说多尔衮与孝庄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至于孝庄皇后究竟是否下嫁了多尔衮,这乃清初三大疑案之一,并没有历史记载,也没有定论。
不过本人认为,虽然孝庄没有正式下嫁给多尔衮,但也只是没有名分而已,应该是属于有夫妻之实的。当然,这只是我本人的臆断。
对科尔沁部落的女人而言,婚姻是一种使命的达成。爱情,从来没想过。
多尔衮并无继承后金汗位的资本,当时只是个十五岁的孩子。
努尔哈赤死后,后金的汗位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主要原因还是努尔哈赤的孩子们实在太优秀了!
长期以来,一些明清史专家认为,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
据说,努尔哈赤生前已立多尔衮为嗣子,而皇太极用阴谋狡诈的手段从其幼弟手中夺取了汗位,为去除篡位障碍,还逼迫多尔衮生母大妃纳喇氏死殉。
此说受到一些人怀疑,因为努尔哈赤痛恨多尔衮生母不忠,去世前特命她死殉。
当时多尔衮才十五岁,既无功业,亦无威望,故不可能立多尔衮为嗣。皇太极即位后,对多尔衮“特加爱重”,大力培养提拔,多尔衮对皇太极的恩育万分感念,尽心尽力辅佐皇太极,勋劳卓著,成为皇太极最得力的助手。
总之,皇太极与多尔衮兄弟感情较好,无法想像皇太极对多尔衮干下篡位、杀母的勾当。
而皇太极在汗位争夺战中,优势也是压倒性的:
*** 配图
之一,就是追随父汗,十大战功。从小母亲死了以后,毕生追随自己的父亲。在战场上,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立下了十大战功,他曾经参加过十次战役,最著名的就是萨尔浒战役;
第二,就是四大贝勒,参与机务。1615年,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的时候,皇太极才23岁,在八个旗的领导人当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位;
第三个优势就是而立之年,更佳人选。
也不是多尔衮不想称帝,情势不允许罢了!
当时多尔衮真正完全掌握的也就是两白旗和镶蓝旗三旗,两黄旗毫无疑问是皇太极的嫡系,只能接受皇子即位。其他三旗,代善等人立场含糊,当真多尔衮要当皇帝只怕满洲八旗就要自己分裂了,当时外敌——明军是更大威胁。
所谓壤外必先安内,也不是多尔衮不想,情势不允许罢了。
清军入关以后,要让汉臣臣服,福临的皇位成为正统,多尔衮这个时候当皇帝就是宗室篡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当情绪、情感性因素充分发酵、膨胀到爆炸的临界点时,理智和理性的作用就必定微乎其微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这时,只有那些真正伟大的人物,方才可能运用理性,化解危机。
多尔衮一生之中吊诡之处甚多。但在此时,他的确表现出了这种品质,于是才能有后来的摄政王。
多尔衮唯一的一个孩子,可能加到了蒙古。
当多尔衮不幸死于狩猎途中时,虽然刚开始的时候,顺治给予了多尔衮很大的尊荣。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只是,两个月之后,顺治就剥夺了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将其鞭尸。
这些可能还不是最悲情的,最悲情的是,辉煌一生的多尔衮娶了10个媳妇,竟然只有一个姑娘,连一个儿子都没有,无法延续烟火。
*** 配图
虽然顺治很恨多尔衮,还将其鞭尸,但是顺治还是没有将多尔衮唯一的孩子杀了,只是将她给其他人抚养。除了这是多尔衮唯一的孩子之外,更大的原因还是因为这只是一个女儿,一个不能泛起波澜的女儿。
按照清朝的惯例,东莪格格长大之后,很有可能就是被顺治给远嫁蒙古了。
清朝一直都有将公主,将格格嫁到蒙古的传统,即使,那些女儿嫁到蒙古之后,过得并不幸福。但是,为了和蒙古之间的联系,为了蒙满之间的长久利益,这些格格一直以来都是牺牲品。
除了清朝初年,将格格嫁到蒙古之外,就算是到了清朝末期,这个传统都一直存在。比如说,那个大名鼎鼎的川岛芳子也嫁给了一个蒙古人。
文章的最后,引用乾隆帝对多尔衮的评价来作为结尾吧!
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有年威福自专,扫荡贼氛肃清宫禁。
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创制规模。奉世祖入都成一统之业,功劳最著。
王之立心行事实为笃忠,感厚恩明君臣之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