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陵墓花了汉朝1/3财政收入 墓中塞满陪葬物
被称为“法老王” 的汉武帝,确有着“ 雄才大略“ 的盛朝安世之功迹与声威,而他不拘一格敢为天下先的气魄。 也不仅仅是面对匈奴强敌时在茂陵工程上也显露无疑。茂陵工程之大在汉代是“逾制’ `的。武帝作为汉代第五位天子。 其陵的形制规模却是汉代所有陵墓中首屈一指的奢华程度更是无人能及。茂陵耗资占当时天下赋税岁入的三分之一。营造时间长达53 个春秋。从登基第二年开始直至驾崩方告完工。
如此的人力物力所营造的茂陵其金字塔状外貌十分壮观。陵墓形如覆斗全部采用夯土筑成,高46.5米,顶部东西长39.5米,南北宽35.5米,底部东西长2 29 米南北宽23 1米。这仅仅是今天的遗存。 当年的茂陵除金字塔状的大型封土之外,尚有华美壮丽的陵阀、殿阁、宫观房舍等。 唐时这里的景象仍相当可观。
*** 配图
904 年朱温胁昭帝迁都洛阳,长安城尽毁, 五代十国阶段战争不段, 茂陵亦逐渐湮没荒废。根据汉代建陵制度我们可以约略地估计出它的空间大小等于或大于现在所见到的封土体积。即这座庞大的金字塔体积。西汉建陵。施工开挖的生土,需堆在附近用作封土起陵的原料。陵墓绝不允许用客土, 所谓` ’ 客土’ `就指从别处运来的土壤,认为缺乏生气。不吉。 所以每座陵可由陵之大小估计出它地下的空间。因为封土是分层夯成的。较地下生土更为紧密, 体积也略有缩减,所以陵墓地宫一般都会大于封土体积。
虽然汉代选陵址十分慎重,对其土质、土色甚至地表植被的生长状况都有严格的鉴选标准,但也不是所有汉代帝王都有令人满意的陵寝。仅与武帝数代之隔的成帝就是个倒霉的例子, 他的“延陵”’ 在开掘多年之后。方发现生土的数量不够封土所需的体积(汉帝陵封土规制大小有严格规定)` 只好停工另在别处选址建陵。
*** 配图
但另选之址因土质含沙量高工程进度十分缓慢。未及完工,汉成帝便暴病摔然驾崩慌乱的人们只得将他在原来停工之处草草下葬。因为在汉代兴建皇家陵寝会将未完成的工程也虚掩成陵。称作“ 昌陵“ 。故西汉时有两个延陵。称为“昌陵”的那座实际上是空的。
而庞大的茂陵地宫不仅不是空的。且几乎用遍了汉代帝陵的各类材制。 石块、砖、白灰木炭还有木材。“黄肠题凑’ `是汉代天子最多使用的葬制。后世很少再用。它是指在地宫内建筑坚实细密的砌壁、铺叠、砌拱顶、做各式防护层等工程也包括其豪华的内装修及金属物件等。
据《汉书》记载,汉陵一般是挖成方形扩坑有方上、方中、方下三个部分。陵有四个羡道(即墓道) 只有正向羡道通明堂、玄室。其它三条都是象征性的,并不通墓室。墓葬中有伏弩、剑户。 伏火、水道、流沙等防护设备。地宫结构仿宫殿形式。有记载说汉武帝在位时间长久,地宫一边营造,一边放随葬物器, 凡金银珠宝、珍奇异物、飞走动植无所不有“ 凡百九十物,尽痊藏之。“ 达到“ 陵中不复容物”的饱和程度。
墓中虽已填满, 但这还不够。 茂陵迄今已发现3 9座陪葬坑。1981年5月茂陵墓南60 米处的一个陪葬坑曾被发掘, 出土有铜器、铁器、漆器、铅器等23 0 余件。其中仅铜器就有染金铜马、婆金银竹节熏炉、钟、提链炉、温手炉、鼎、斗虎镇、刀等珍贵物品。一个小小的陪葬坑尚且如此茂陵所藏之丰可以想见。
*** 配图
历史记载。 关中的陵墓曾遭到温韬的洗劫、黄巢的突击式的扰动。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尚未发现茂陵有较大规模的盗掘痕迹。据《汉书》所载茂陵除了玄室、明堂尚留有空间外其余处大都被随葬物堆放得密不通风。茂陵之大,物品堆放之密集。 假设有盗墓的盗贼,三五人连手,不分昼夜地掏宝。也决非一年半载可以掏到墓穴的中心部位。且在历史上从未有过可以让窃贼公然盗墓的朝代。以汉武帝之声威, 茂陵附近村落又多昔日守陵人后裔, 盗墓者不敢过于猖狂, 再者帝陵深邃若有石砌之护壁。一两支“洛阳铲”。未必能找到随葬物品的放置地点。可以相信。 茂陵地宫“百九十物”中,能被劫走的只是一些什物,厚重、博大精深的有价值文物当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