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备爱才如命为何最终要杀庞统?有何隐情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12-27)120

刘备胯下的战马,是三国历史上与赤兔马齐名的“的卢马”,这匹马原来为张武所有,后来赵云杀了张武夺回此马。刘备欲将的卢献于刘表,刘表的谋士蒯越认为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还以张武之死为佐证,吓得刘表又把马还给了刘备。刘备见刘表不要,就自己骑着。伊籍看到了也说此马妨主,刘备不信。后来蔡瑁要杀刘备,伊籍通知刘备逃走,刘备慌不择路跑错了方向来到檀溪边,前面是宽阔数丈的檀溪水,后面是杀气腾腾的追兵。刘备这才想起伊籍的话,一边拼命鞭打的卢,一边大叫“的卢,的卢!今日妨吾!”想不到那马忽然一跃而起,驮着刘备跨过了汹涌的溪流,保住了刘备的命,三国的剧情才得以继续下去。

那么的卢和庞统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刘备明知道的卢“妨主”,但是他还是把的卢送给了庞统。庞统看到刘备使用完的卢还能活着,心想这马或许是只适合给VIP使用,我凤雏就算不是黄金选手,至少也应该是白银玩家吧,于是就笑纳了。然后,然后地球上就有了一个地方叫做落凤坡。

刘备爱才如命为何最终要杀庞统?有何隐情

*** 配图

当然,庞统是否真的因为的卢妨主而死,这个尚且无从考证,但是庞统的死,却和刘备撇不开关系。刘备虽然爱才如命,但是他容不得庞统,所以他一定要干掉庞统。而且,刘备干掉庞统,并不是因为刘备心地恶毒,庞统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更多的得从他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们不妨看一看徐庶对于诸葛亮和庞统两人的评价——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此话是徐庶亲口对刘备说的,刘备何许人也,会听不懂话中话?徐庶明显告诉刘备,之一,这两人可以安天下,第二,这两人,你挑一个就可以了,别想着两个都要。

刘备最后选择了诸葛亮,而诸葛亮出任刘备公司的总裁时,庞统还在江东的孙权有限公司上班。后来刘备的公司在荆州开拓了市场,打着汉室宗亲的品牌旗号,股价一路上涨,庞统感觉有戏,这才过来找刘备。刘备会不知道来人是凤雏吗?当然不可能,但是对比诸葛亮,庞统没有在刘备潦倒的时候来,而是在公司业务蒸蒸日上的时候才出现,受欢迎度肯定没有诸葛亮那么高。所以刘备就先安排庞统当了耒阳县令,意思也就是说你来了我也欢迎,但是你先从基层做起,考核一阵子再安排你晋升。这个时候庞统就开始犯错误了,他感觉自己被低估了,就啥事都不干,每天饮酒作乐,案情堆积如山,刘备知道了非常生气,派张飞去质问。张飞这个人虽然五大三粗,事实上是最细心的,他见到庞统没有直接把对方抓起来吊打,而是问清楚缘由,庞统立即升堂办案,半天的时间就把案底整完了。张飞没话说,就把实情告诉刘备。刘备转怒为喜,便把庞统提升为和诸葛亮一样的军师中郎将。

刘备爱才如命为何最终要杀庞统?有何隐情

*** 配图

那么为什么说庞统犯了错误呢?因为他把他在江东的牛脾气带到刘备这里来了,刘备惜才,但是他惜的是诸葛亮、赵云这样站在他身边的才,而不是庞统这样动不动就装姿态的愤青。说难听点就是关羽张飞这样的暴脾气,都懂得给大哥留面子。当然最后刘备还是很务实地提拔了庞统,可是这时候问题又来了——庞统和诸葛亮进入公司的时间差那么远,现在忽然就同一个级别了,如果换了诸位看官是诸葛亮,能忍么?

当然诸葛亮比庞统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识大体,不拘小节,既然领导这么安排了,自己少说两句就是了。庞统可没这么想,他急于出业绩。建安十六年法正代表刘璋的公司来到刘备公司参观考察,说是要邀请刘备一起去对抗张鲁,同时法正私下向刘备表达跳槽的决心,希望刘备顺便兼并刘璋的公司。刘备觉得我是业界良心,不能干这种事情,所以迟疑不决。这时候庞统就来鼓动刘备了,说你的荆州现在也不成气候,严格意义上来说写字楼还是跟孙权有限公司借租的(而且还没交租金),现在北有曹操东有孙权,捱下去不是办法的云云,不如早取西川,把公司总部迁到益州。刘备依计就留下诸葛亮和关羽等人镇守荆州,自己率军进入益州。为夺益州,庞统向刘备献了上中下三计,刘备采纳了中计,擒杀杨怀、高沛,直接进军成都端了刘璋。

按理来说,庞统作为谋士,跟刘备分析时局,引导刘备攻占巴蜀,这本身并没有什么过失。但是庞统忘了一件事情,就是他原来曾经在孙权的公司上过班。现在你庞统跳槽过来,老老实实上班就是了,你还非要拿以前的老东家来说事,那说事也就算了,你还非要鼓动正义的刘备去抢占他远房亲戚的家产。刘备固然也是有意行事,但是像庞统这样的员工绝对是不讨喜的,就算是曹操,也不可能容忍。

庞统葬送自己的最后一步棋,是在涪城的时候。刘备攻下了涪城,犒赏三军,饮酒作乐。席间刘备乘着酒兴问庞统:“这场宴会应该快了吧?”本来人家领导问你这句话,你本份一点恭维一下也就行了。可庞统他牛脾气又犯了,他怎么回答来的——“把讨伐别国当作快乐,不是仁者之兵。”刘备听了大怒,立即叫庞统滚出去。虽然后面他又把庞统叫了回来,但是这时候的刘备,杀意已决,庞统活不久了。

刘备爱才如命为何最终要杀庞统?有何隐情

*** 配图

何解?因为刘备本来是仁义之师,就是听了庞统的话,才去攻打巴蜀的。现在庞统又说刘备不是仁义之师,这分明是砸招牌,刘备焉能忍之?

建安十九年,刘备命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进攻白帝、江州、江阳等地。随即刘备大军包围了雒城,刘备命一介书生庞统骑着的卢马带军队攻城。敌军看到的卢马,以为是刘备,遂乱箭射之。

庞统为流矢所杀,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悲伤不已,亲自为其选择墓地,葬于落凤坡,追赐关内侯,谥靖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12/291094.html

“刘备爱才如命为何最终要杀庞统?有何隐情” 的相关文章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刘邦)令武士缚信(韩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不难理解,古代诸多王朝建立新政之后,那些曾经的开国功臣,都如“兔死狗烹”被昔日一起出生入死的...

汉水之战,赵云说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是什么意思?

汉水之战,赵云说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是什么意思?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刘备五虎上将中,赵云一向以沉稳著称,和关羽的傲、张飞的猛,有明显不同。汉水之战,赵云勇救黄忠,以少胜多,曹操都败在赵云手下。五子良将中的徐晃和张郃甚至都不敢和赵云交手。赵云救回黄忠之后,曹操率兵追来,赵云说了一句很霸气...

朱文圭:史称建庶人,身为建文帝之子却被囚禁55年

朱文圭:史称建庶人,身为建文帝之子却被囚禁55年

纵观中外历史,为了成为帝王,可以不顾亲情,为皇位斗得头破血流。但最终胜利者只有一位,更多的人以失败告终,结局悲惨。也有很多人并不想得到皇位,但只因生于帝王家,被迫卷入政治斗争。“高墙庶人”朱文圭就是如此,如果让他选择,他肯定选择远离皇家,做一个普通人。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

华雄在连杀四将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不让手下人出战

华雄在连杀四将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不让手下人出战

华雄连斩四将猖狂至极,为何曹操不让手下猛将出战?他在害怕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事实上,面对嚣张猖狂的华雄,曹操之所以不让手下出战,主要是因为这三个原因!嚣张的华雄董卓篡夺东汉大权后,惹得众人不满,于是十八路诸侯联合起来,准备讨伐董卓,这可把...

被围困麦城时,关羽没有选择挟持诸葛瑾脱困是为什么?

被围困麦城时,关羽没有选择挟持诸葛瑾脱困是为什么?

麦城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场战役,在《三国演义》里被浓墨重彩地描写。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勾结孙权,夹击关羽,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刘封、孟达不救,糜芳、傅士仁投降,关羽孤立无援,退守麦城,被东吴大军围困,弹尽...

马皇后作为朱元璋的原配 马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马皇后作为朱元璋的原配 马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原配马皇后,屡次干预朝政,为何在丈夫心中无可取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马皇后从小贤良淑德,识大体有分寸,在帮助朱元璋打下江山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帮助朱元璋分析战事情况,指引正确的方向。在得到江山之后,马皇后深知打江山容易,守住自己千辛万苦...

汉中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被刘备打败 曹操就没有兵力优势吗

汉中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被刘备打败 曹操就没有兵力优势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兵力在汉中之战中有没有优势?为什么还是被刘备打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代末年至三国时期,曹操集团和刘备集团在陕西汉中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汉中之战。这场战斗以刘备获得胜利、占据汉中而结束。但是,这场战争给历史留下了很多悬念,让人们至今津津乐道。比...

施绩:东吴中后期名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

施绩:东吴中后期名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

施绩(?—270年),字公绪,丹阳故鄣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原名朱绩。左大司马、当阳侯朱然之子,吴少帝孙亮登基后恢复本姓“施”。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施绩有将领之才,转战四处,是孙吴中后期的大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官至上大将军、左大司马(当时东吴最高武职)。人物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