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上古时代的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1-03)250

禅让制是传说中中国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生存,于是聚居在一起共同劳动,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公共的,没有或者很少有人有自己的私有财产,为了便于管理,大家就共同推举一名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作为自己的首领,带领部落群众一起打猎采集,维持部落的生存。

上古时代的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禅让制受到质疑

因为不是父传子的形式,而是大家共同推举,禅位的人既不是同姓也与自己没有血统关系,是“公天下”的形式,所以称为禅让制。

禅让制是在上古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们被迫聚在一起共同劳动老获取生活资料,谁也没有能力让自己获得很多的私有财产,所以就没有人占有很多财产,就无法通过这些生产资料来控制别人,只能通过大家共同推举的形式,选举一个德才兼备、行为高尚的大家都信服的人来管理部落,而且这个人只能自己管理部落,没有权利把位子传给自己的亲戚后代,而且如果这个人能力不够,不能领导大家了,部落的人还有可能会罢免他,所以他只能小心翼翼地运用自己的权力。

这种制度是儒家十分推崇的,是他们理想中的国家运行模式,孔子就曾经几次称颂尧舜,认为他们的德行可昭日月,后代都要学习。这种通过禅让来使国家权力更替的方式后来被世袭制代替,而且这种模式几乎都只存在于传说之中,可信度不足。可能是儒家用来宣传自己的手段,而且后来的事实表明,仅仅依靠德行这种不可度量的手段来衡量一个人能不能担当管理国家的重任,是非常不可信的。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

要简单的理解禅让制与世袭制的区别其实很简单,禅让制就是理论上人人都可以继承王位,因为这是由所有部落人共同推举产生的,与血缘没有直接关系;世袭制则是王位由前任统治者的儿子或者有血缘关系的人继承,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继承的。

上古时代的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世袭制仍然在当今社会流行

禅让制是“公天下”,世袭制是“家天下”。

禅让制之存在传说当中,相传在上古时代黄帝部落时期,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人通过大家共同选举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来担当部落首领,尧舜禹便是通过禅让制选举出来的德行高尚的首领,他们是在部落中很有威望的人,这是一种自愿让出权力来实现权力更替的,也是儒家学派非常推崇的一种理想化的权力继承方式,希望权力是由内圣外王的哲学家与圣人完美统一的人来继承,这个人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绝不会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对外还有非常有效的治国理政手段,能够让天下百姓都能信服他,这对人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也就是是一种理想化的想象。

世袭制就不一样了,它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权力继承模式的方式,权力只在某一家族中传承,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继承方式,同时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合法性要求,即一定要是这个血缘关系内的人才有资格,不是这个血缘关系内的人很难得到权力,这比禅让制以贤德为依据的方式显然更具有操作性,所以在历史的发展中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必然的结果。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根本原因

在原始社会末期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并且沿袭了两千多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的权力更替方式,对封建社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袭制之所以能代替禅让制,就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也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必然结果。

上古时代的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世袭与禅让的讨论

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萌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产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不需要再一起出去打猎共同劳动来分配食物来维持生存。一些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占有了大量的土地,他们便迫使那些没有土地的人为自己劳动,来获取财富,自己不再亲自劳动,那些被雇佣的人通过劳动来换取生活资料,这就形成了雇佣关系,那些占有土地的人成为奴隶主,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控制了很多奴隶,强迫他们为自己劳动,奴隶的地位非常低下,这就产生了阶级,进而形成了国家,形成了一整套的国家机器。而世袭制便是国家机器得以运转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说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进步的表现。

世袭制下,不需要再通过贵族长老们的选举,而只需要辨别血缘关系就可以确定王位继承人,权力也只掌握在一个家族中间,这就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保证了权力的平稳过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血缘也是一个比品德更可靠更容易操作的依据,这就节约了社会成本,这些都是世袭制的优点所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1/292370.html

“上古时代的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乾隆选择退位的原因是什么?之后他过的生活如何?

乾隆选择退位的原因是什么?之后他过的生活如何?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号“乾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帝王都是终身制,都会干到驾崩为止。除非是在位期间出现特殊情况,皇帝是不会主动禅位退居二线的,更不会出现“一朝两帝”的现象。但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太上皇这样一个特殊的现象。虽说人数寥寥,...

历史上的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后真的要下场和妃子争吗

历史上的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后真的要下场和妃子争吗

对历史上真正的宫斗是什么样?别被电视剧骗,皇后地位太高不屑参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宫剧之所以很受观众的欢迎,尤其是女性观众,是因为看着后宫女王和许多妃子为了利益和皇帝的宠爱而互相争斗,真的很有趣。在清代戏剧中,后宫之争并不比朝廷之上的政治斗争差,也是一场你死我活...

陆绩:东汉末年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

陆绩:东汉末年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

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六岁时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谓欲以遗母。好直言,出为郁林太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孙权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227年),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轻时任会稽郡吏。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巡视会稽,经考察推举贺齐为孝廉,任永宁长,后任南部都尉、平东校尉。建安十三年(208年),贺齐任威武中郎将,受孙权派遣,讨伐丹阳郡...

赵匡胤死后皇后才24岁 赵光义做了什么受人诟病

赵匡胤死后皇后才24岁 赵光义做了什么受人诟病

还不知道:赵匡胤驾崩后,赵光义对24岁的皇嫂做了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朝代更迭江山易主后,前朝皇帝的妃嫔大多都会随着主角光环的陨落,而成为刀俎之鱼肉被荼毒殆尽,即便能侥幸活下来,也是过着受人凌辱苦不堪言的生活。比如,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羊献容,因为皇帝...

诸葛亮派将抵挡张郃时,魏延为何不自告奋勇出战?

诸葛亮派将抵挡张郃时,魏延为何不自告奋勇出战?

诸葛亮还在世的时候,蜀国进行了大大小小五次北伐,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诸葛亮北伐,和司马懿斗智斗勇,打的司马懿不敢出来,闭门坚守,在正史中非常精彩,在演义中更精彩,这里,只讨论演义。诸葛亮为了诱司马懿出来,拔寨退军,司马懿识破计策,张郃率军追击,诸葛亮得到消息,提前布置好口袋,专等魏军,在...

七国之乱爆发后,汉景帝为何仅用三个月就扫平天下?

七国之乱爆发后,汉景帝为何仅用三个月就扫平天下?

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即汉景帝,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母为孝文窦皇后窦氏(即窦太后)。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154年,已经和平了很多年的西汉王朝,突然迎来了一场大规模的叛乱。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忽然...

孟达是什么人?他在曹魏是什么地位?

孟达是什么人?他在曹魏是什么地位?

民间三国故事中关羽败走麦城,仍然充满英勇悲壮之气。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前期无敌,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后期惨败,败走麦城,关羽曾向刘封和孟达求援,孟达劝刘封不发救兵,结果,导致关羽被东吴擒获杀死,可以说,是孟达害死了关羽,因为刘封不救关羽,刘备又下令让...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