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韩信和张良、萧何同为刘邦的肱骨之臣,为何张良萧何可以入世家而韩信却只能入列传呢?主要因为世家是记载王侯,以及子孙世代承袭的历史。韩信的结局是先降为淮阴侯,后为吕后萧何骗入宫中杀掉,夷三族。而萧何、张良、曹参、陈平、周勃都是作为开国元勋有突出贡献,爵位传于后世,故入世家。若是韩信没有落得这样悲惨的结局,我以为他当然是可以进入世家的。
*** 配图
以下反驳认为韩信功劳不及萧何韩信者:
“韩信只是一个攻城拔寨的帅才,无法与萧何张良的功绩是天下层面的”一段议论,不敢苟同。韩信是一个杰出的战略家而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家,集中体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登台拜将的议论中,可与诸葛亮”隆中对“相媲美。
战争年代军功大于一切,韩信袭安邑,虏魏王豹;北击代,擒夏说;东出井陉,斩陈馀,擒赵王歇;袭破齐历下军,破楚援兵二十万于潍水,杀龙且;最终统率帅全军在垓下,灭项羽十万军,项羽乌江自刎。蒯通说韩信:「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史记·淮阴侯列传》结尾说:「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就是说韩信要是学会张良萧何那一套,那他是汉家的周公、召公、姜太公。
《史记·萧相国世家》结尾,太史公评价萧何:「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这是太史公对萧何在诛戮功臣中扮演的极不光彩之角色的讽刺:韩信、彭越、黥布死了,才显出萧何功勋灿烂,或者说萧何的功勋就显得更灿烂了,才让萧何成了周代闳夭、散宜生那样的开国元勋。
*** 配图
曹参以战功列「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二,入世家,可《史记·曹相国世家》结尾对他的评价是:「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候惧。及信已灭,而列候成功,唯独参擅其名」。曹参的战功那样多,是因为跟随韩信作战,等到韩信被杀,靠着战功封侯的就只有曹参独占美名了。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第五的樊哙,是元老加贵戚,见到韩信「跪拜迎送,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所以不管是正面描述韩信的战功,还是通过其他篇目侧面表达,都证明了韩信之功盖天下。
至于说太史公不喜欢韩信,有意安排到列传的,非常奇怪。太史公对韩信的同情,看过《淮阴侯列传》便知。
*** 配图
”世家”这种体例记载的是“子孙承袭的王侯封国史迹”,也就是说“世家”记载的是一家子的家史,不单单是一个人,不信你去看看《史记》里的三十世家,每一篇的最后都要交代一下传主的后代承袭情况,传给了谁,传了几代等等。那些刘姓诸侯王的”世家“更是记载了每一代诸侯王的史迹,重要的多讲点,不重要的一笔带过。
韩信他们家在他这一代就功名尽失了,没有传后,没法入世家。说韩信不如萧何、张良,恕我不能苟同,韩信怎么说也是封过诸侯王,一度可以决定汉楚命运的人,萧何跟张良可没封过王啊,还说韩信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那著名的”狡兔死,走狗烹“怎么解释呢?他只是软弱了点,脑子还是清醒的,所以被降为淮阴侯之后也曾经策划过谋反。
所以,韩信最后的爵位是淮阴侯,而且叛变,要说连列传都进不了,但是功劳太大,太过于传奇,才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