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变法使商鞅成为王权与贵族利益冲突的焦点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3-19)110

秦惠文王杀商鞅的原因:在秦惠文王看来,商鞅必须死。商鞅曾经不看当年太子而今国君的面,对太子师傅用刑,这只是一个潜在原因,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商鞅已成为王权与贵族利益冲突的焦点。在商鞅的改革中,王权得到加强,贵族遭到削弱,贵族们不敢对王权发出不满,但要把这种不满发泄在始作俑者商鞅身上。商鞅成为贵族的众矢之的,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所以,新国君秦惠文王刚刚即位,公子虔之徒就诬告商鞅谋反。

变法使商鞅成为王权与贵族利益冲突的焦点

*** 配图

在公子虔之徒看来,谋反作为一种莫须有的罪名扣在商鞅头上最合适也更具杀伤力,更不需要什么证据,凭商鞅是魏国人就够了。“诬告谋反”成为以后诛杀功臣最有效的惯用手法,且屡试不爽。

是杀死商鞅?还是继续得罪宗室贵族集团?这是一个单项必选题。

对于新国君秦惠文王来说,杀死商鞅远比得罪贵族更为明智。商鞅对新秦王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变法已经全面实施,改革已经走上了正轨,效果也十分明显。况且,商鞅是先王任用的老臣,新王杀他没有感情障碍,也不会有什么内疚感,而宗室贵族集团既势力强大又还有充分的利用价值。

变法使商鞅成为王权与贵族利益冲突的焦点

*** 配图

此时,对秦惠文王来说,杀死商鞅、解决王权与宗室贵族集团间的利益冲突是更好的选择。

因此,即使商鞅不是一个刻薄少恩者而是一个品德完美的圣人,在这个时候,他也不得不死。

商鞅的宿命也是自古改革者特别是法家改革者的宿命。法家以法管事,以律治国,严刑峻法,杀人无数,怨恨自然就多。改革常常在一个志在图强的国王支持下进行,必然触动、牺牲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也必然遭至怨恨。

商鞅之死的背后

依司马迁的意思,商鞅死于性格。意思是他为人刻薄少恩,不讲人情,没有朋友,没有人性,所以弄得天怒人怨,一生背负恶名,只有死路一条。这也是事实,当时有一个叫赵良的人也曾指出商鞅“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蓄祸也”,劝他早作退路,以避杀身之祸。但巴布猜想,司马迁先生的这些评价也可能与他个人思想和经历有关。他生在儒家思想渐成统治地位的汉武帝时代,加之他身体因遭腐刑致残,对讲求霸道、主张严刑峻法的法家极为厌恶。

变法使商鞅成为王权与贵族利益冲突的焦点

*** 配图

商鞅的悲惨结局确实有他的性格因素。但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的命运实际上已经与时代、社会、国家和各方利益相连,性格有时候只是造成他结局的一个因素,甚至不是主要因素。

商鞅之死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改革变法触动了秦国宗室贵族集团的利益。司马迁也说:“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

我们只要看看商鞅变法对宗室贵族集团的具体损害就可以明白,商鞅对宗室贵族集团利益的损害有多大,感情伤害有多深。

变法之前,旧贵族的爵位和俸禄是世袭的,世世代代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但商鞅奖励军功的新法规定,凡是没有建立军功的旧贵族,都要从宗室贵族的簿籍上除名,不许无功受禄。相反,有军功的平民也可以按军功封爵受赏,成为新贵族。过去,贵族有封地,自己就是封地中的君主,操生杀大权。商鞅废除分封制,将贵族封地改设为由国君统一领导的郡、县,大大削弱了宗室贵族的权力。

变法使商鞅成为王权与贵族利益冲突的焦点

*** 配图

商鞅变法的核心

商鞅变法的一个核心内容是集权,削弱原来宗室贵族的权力,强化王权。这种集权符合了秦王的利益,所以才得到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但却得罪了秦国宗室贵族集团,损害了一大批宗室贵族的利益。

事实上,随着改革变法的不断深入,商鞅与宗室贵族集团已经成为一对非常尖锐的矛盾。只是这个矛盾在秦孝公健在时还至于不可调和,有秦孝公的斡旋,矛盾的双方还暂时表现为势均力敌。然而,秦孝公一死去,这个矛盾就必然发展转化为不可调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3/305550.html

“变法使商鞅成为王权与贵族利益冲突的焦点” 的相关文章

汉朝有三位窦皇后,她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汉朝有三位窦皇后,她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古代一个家族的飞黄腾达,往往只因为某一个人。家族成员未必出彩,但就是因为带头的那人受到皇帝青睐,间接带领全族人走向了辉煌,汉朝时期的窦氏一族就是这样的。汉朝时期一共出现了三位窦氏皇后,她们分别是汉文帝皇后、汉景帝生母——孝文窦皇后,汉章帝皇后、汉和帝嫡母——章德窦皇后,汉桓帝...

在凤鸣山被围困之后,赵云是什么表现?

在凤鸣山被围困之后,赵云是什么表现?

赵云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赵云跟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主动请战要当先锋,赵云老当益壮,勇猛不减当年,一开始在战场上就斩将立功,但是,后来因为轻敌,中了夏侯楙之计,被围困在凤鸣山,尽管赵云杀敌无数,但赵云最终还是觉得突围无望,赵云叹息说...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还不知道:刘备选择托孤大臣,在一文一武的情况下,为何选李严而不是赵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在封建王朝时期,君主在去世之前,一般会指定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大臣,让他们辅佐新皇帝顺利登基,那些辅佐新皇帝登基的大臣也被称为托孤大臣。古代的托孤大臣很多,比如唐太宗的托孤...

三藩之乱是如何平定的?赵良栋的表现怎么样?

三藩之乱是如何平定的?赵良栋的表现怎么样?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乾隆评价说:“恢复四川,进剿云南,赵良栋立功为最。”乾隆所说的赵良栋是“河西四将”之一,他不仅治军严明,还骁勇善战。从清军入关开始,他便参与过多起战役。到三藩之乱时,他已是功勋卓越、威震四方的名将了。然而让人不解的...

如果襄樊之战于禁回到曹魏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如果襄樊之战于禁回到曹魏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于禁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兵攻打樊城,曹操派于禁救援,因为一场秋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好几丈,于禁所督七军全军覆没,关羽乘船进攻,于禁因走投无路,被关羽俘虏,随即投降。后来,孙权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杀,孙权向曹丕称...

士燮执政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士燮执政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士燮(xiè)(137年-226年),字威彦,苍梧广信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割据交州一带的军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士燮年少时师事学者刘陶,其后逐渐升任交趾太守。后被朝廷加职绥南中郎将,迁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在步骘接管交州时积极配合,归附孙权,被孙权加为左将军;...

历史上董卓会被讨伐的原因是什么?他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上董卓会被讨伐的原因是什么?他做了哪些事情?

董卓东汉末期的著名军阀、奸臣。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三国时期,很多军阀都干过“挟天子而令诸侯”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只有董卓干了这件事,引起了全天下人的公愤,十八路诸侯一起站起来声讨他。那么,董卓究竟干了什么,他的运气为什么这么不好呢?董卓是凉州陇西临洮人,出生在羌胡混杂的边境地...

孙权外号是孙十万 孙权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孙权外号是孙十万 孙权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对三国时期的孙权为什么会被叫作孙十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十万这个外号,得自于孙权不止一次领着数万大军,诈称十万进攻魏国,最终屡次失败,于是孙权被戏称每次狂送十万人头,为三国第一经验包。其实孙权识人观人,任用将才的能力很不错,面对一些重要的战争,他可以放手让主帅...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