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刑罚之坐老虎凳 老虎凳如何给人造成痛苦?

历史文化5年前 (2020-04-05)210

大家也都知道老虎凳是一种刑具,那么这个老虎凳究竟什么样子呢?坐老虎凳真有这么厉害?老虎凳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事情要从中国近代说起。中国近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烈,社会动荡,外部面临帝国主义入侵,民族危亡。封建统治阶级、军阀、 *** 反动派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除了动用枪炮、刺刀之外,还使用各种酷刑残害被捕的爱国民众和革命烈士。反动统治者的监狱里,使用最普遍也是最臭名昭著的刑具,莫过于老虎凳了。而且这个刑具是中国特有的,没有任何资料记载其他国家曾经或者正在使用老虎凳。

古代刑罚之坐老虎凳 老虎凳如何给人造成痛苦?

追根溯源,在清代之前老虎凳可能已经出现了,但历史材料仅限于野史杂谈,尚不足以进行科学严谨的考证,可以确认的是清末时老虎凳、杠子、棒打之类的刑具为衙门普遍使用。朝廷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白莲教、义和团等农民起义时,不乏以老虎凳、辣椒水、夹棍等酷刑残酷迫害俘虏和囚犯。辛亥革命成功后,尽管推翻了帝王专制,但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继续镇压劳动人民,反动势力延续着封建社会的一套骇人的酷刑。从军阀混战一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像老虎凳这种具有明显封建色彩的刑具一直受到各色反动势力爪牙帮凶的青睐,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才被废除。不管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 *** 反动派捕杀的工农群众,还是皖南事变后关押在上饶集中营的新四军战士[,或者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烈士,很多都受过老虎凳的残害。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才能够享受自由幸福的生活。

老虎凳是中国旧社会特有的一种刑具,通过对双腿和膝盖关节施加人体无法承受的压力以达到折磨、拷问受刑者的目的。在黑暗的中国近代被反动势力广泛用于残害遭到关押的爱国民众和革命烈士。新中国建立后,该刑具已经被废除。

坐老虎凳

基本结构

长凳的一头竖直安装着一根木桩或者木柱,木柱与长凳的夹角呈垂直90°。用刑时需要在受刑者的脚下垫砖头,所以长凳的另一端会事先放几块砖头。清代一些所谓讲究的老虎凳上还附带皮套,用来捆绑固定身体和大腿,脚下砖头用的是青砖,还有专门夹住膝盖、小腿施加重压的木棍,衙门管这个叫无情木。民国时期有些老虎凳的木柱呈十字状,架子两端有铁制锁扣,可以将受刑者的手腕固定在架子上,十字架的交叉上端位置正好对准受刑者的脖子,这里也会附带系上绳索,用来缠绕勒住脖子。

古代刑罚之坐老虎凳 老虎凳如何给人造成痛苦?

用刑过程

受刑者一般在上老虎凳之前已经遭受了鞭打之类的简单刑罚,为了继续拷问而加重刑罚,上老虎凳成了施刑者手里的一张王牌。准备上老虎凳之前,犯人的上身通常已经被剥光,光身绑在老虎凳上,以便于继续鞭打,而受刑者的鞋袜也必须脱下,这样是为了便于接下来捆绑双脚。于是,光膀子赤脚上老虎凳成为一种惯例,这增加了女性受刑者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

受刑者被强行按坐到老虎凳上,为了防止受刑者反抗挣扎,必须将上身牢牢捆绑在老虎凳的木桩上,而且身体的坐姿必须挺直,否则会影响接下来用刑的效果,这时受刑者往往会不愿配合而故意不坐直,施刑者就会对其进行威吓和肢体强力控制。不仅上身被绑在木桩上,受刑者的双手也必须被反绑在木桩

后面,这使得身体形成前倾的架势,也就是说还未用刑受刑者已经感到十分难受。一些十字架形状的木桩则将双手固定在左右两端,同样使受刑者倍感屈辱和无助。

受刑者的双腿被放上长凳,双腿并拢伸直,用绳子或者皮套把大腿捆绑固定在长凳上,捆绑越紧用刑效果越好,再用绳子单独捆绑双脚,但是小腿和双脚不固定在长凳上。捆绑妥当后往受刑者的脚下垫上砖头,使得双腿完全绷直抬高,随着脚下垫的砖头数量的增加,双腿将越来越疼痛。由于大腿被固定于长凳,作用力完全施加在膝盖关节,这给受刑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有骨头被当场折断的。如果垫上一块两块砖头可以忍一忍坚持住,那么当脚下的砖头增加到三块时,受刑者已经是大汗淋漓,咬紧牙关了。这时,施刑者会故意停下来,让这三块砖把人折磨一段时间,对受刑者进行威吓和诱供。如果受刑者不就范,就进行鞭打,倘若仍然无动于衷,受刑者的双脚就会被死命抬起,随着一声惨叫,往脚下垫进去第四块砖,而四块砖头基本是人体的极限。这时,很多受刑者会昏厥过去,但又很快会被冷水浇醒。

手脚都被绳子牢牢捆绑,无论受刑者遭受怎样的痛苦都无法逃脱,甚至双腿连挣扎一下都不行,因为挣扎需要活动关节部位,而上老虎凳时双腿和膝盖关节部位被完全绑缚固定,且承受着重压,根本动弹不得。网上某些人主观臆断认为受刑者可以通过绷直脚背来缓解疼痛,这是不成立的。如果说镣铐、绳索和铁窗剥夺了人的自由,那么上老虎凳的人可以说是连挣扎的权利也给剥夺了。可见能够挺过老虎凳刑罚的革命烈士的意志是钢铁铸就的。

供述

有时,当砖头数量不方便再增加时(主要是怕双腿折断,或者砖头垫太高加不进去),为了恐吓受刑者,就让狱卒用绳子一圈圈缠绕犯人的脖子,每缠绕一圈就紧紧勒住,然后威胁说如果不屈服就把人活活勒死。窒息和头部充血的痛苦甚至超过了双腿的痛苦,反复多次勒紧、松开、再勒紧,把人折磨得死去活来。这种令人生不如死的复合式刑罚在上饶集中营出现过,被称为“绞脖子”。一些被关押的新四军女兵就经常遭受“绞脖子”的折磨。疯狂的法西斯分子认为体验濒临死亡的酷刑往往会让受刑者在绝望中崩溃。但不屈的革命者最终还是挺了过来。

古代刑罚之坐老虎凳 老虎凳如何给人造成痛苦?

更加残忍的是,有些施刑者频频给关押在集中营的烈士上老虎凳并不是为了获取口供,而只是为了发泄法西斯的残暴,他们用麻布勒住、堵住受刑者的嘴巴,让其在受刑时无法喊叫,外界也不知道刑房里发生着可怕的一幕。他们用细铁丝捆绑手脚,在烈士们的身上勒出了一道道血痕。这样残忍的折磨通常要持续一个小时以上。受刑者 *** 上身被绑在老虎凳上被鞭子抽得遍体鳞伤是常有的事情,当受刑者昏厥之后,再用冷水浇醒。反复多次折磨之下,一些革命烈士就是这么牺牲的。

刚上老虎凳时,受刑者心中一鼓作气还可以暂时忍受痛苦。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痛苦会钻心彻骨。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就会动摇,而真正的革命者会坚持到昏厥。不是说烈士们不怕老虎凳,不知道痛,而是在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中,革命者仍然能够保持气节,用革命的诗话语言来说,他们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

当受刑者从老虎凳上被放下来时,关节尽管恢复了活动,但一下子从僵直的状态进行弯曲反而会造成极大的痛苦,这种痛苦甚至比上老虎凳时还要可怕。受刑者回到牢房以后受伤的双腿需要相当长的日子才能逐渐恢复,之后也是一瘸一拐,足见老虎凳对人的身心都造成了极大的摧残,有的甚至落下残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004/308406.html

“古代刑罚之坐老虎凳 老虎凳如何给人造成痛苦?” 的相关文章

柳开:北宋时期文学家,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柳开:北宋时期文学家,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柳开(946年-999年),原名肩愈,字绍先,改名柳开,字仲涂,自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河东郡解县人,北宋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开宝六年,考中进士,起家宋州司寇参军。宋太宗时期,擢任右赞善大夫、常润二州知州、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上蔡县令、崇仪使、知宁边军、全州和...

在古代乳娘最早出现在何时?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在古代乳娘最早出现在何时?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在古代乳娘是指专门为皇室或者贵族喂养子女的妇女,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中国古代是一个贫富差距十分大的时代,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只有少数的上流人士才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条件。很多底层人民都无法保证自己的生存,所以这也催生出了形形色色的职业,其中乳娘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女性职业。那么古代女子明明可以自...

历史上真实的慕容熙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历史上真实的慕容熙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慕容熙(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少子,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燕国君主。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皇帝站在权力的顶峰,皇帝向来都是三宫六院,妃嫔成群。因此,皇帝大都不是很专一的,是比较多情的。但是,历史上有个奇葩皇帝可以说是非常“痴情”,他就是后燕末代皇帝慕容熙。他的皇后死了,他哭得死去活来,披麻戴孝,甚...

历史上真实的张嶷,本领怎么样?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真实的张嶷,本领怎么样?最后是怎么死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为了完成先帝遗愿,诸葛亮不顾蜀国国力空虚,执意进行北伐。蜀国后方刘禅包括一帮朝廷重臣,也劝他不得。期间除了曹魏、孙吴两股强硬势力之外,其实在诺大中原版图上,仍然存在其他势力。蜀国举全力频频兵出祁山时,又要怎样面对国内...

曹植:曹魏宗室文学家,在世子之争中失去了曹操的信任与喜爱

曹植:曹魏宗室文学家,在世子之争中失去了曹操的信任与喜爱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

在政治和文学方面,曹植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政治和文学方面,曹植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

王粲:东汉末年官员、文学家,深受曹操父子信赖

王粲:东汉末年官员、文学家,深受曹操父子信赖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粲自少即有才名,为学者蔡邕所赏识。司徒想征辟他为黄门侍郎,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选择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但未受到刘...

历史上韩德让与与萧太后的真实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韩德让与与萧太后的真实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韩德让,辽籍汉人,辽国大名鼎鼎的悍将,比这个名号更有份量的是他的另一重身份:辽国萧太后的情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的权臣有很多个,但此人却与众不同。平日里不用上朝,上朝时不用行跪拜大礼。他可以在大殿设立单独座位上朝,拥有与皇帝一样的卫队。这种待遇可谓前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