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宣宗宠爱的孙皇后到底是不是一个才女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4-11)130

明宣宗宠爱的孙皇后到底是不是一个才女

明宣宗的一生都是十分伟大的,然而在他的人生中也有着一个污点,这个污点就是他废除了自己发妻的皇后位子,然后让孙贵妃登上后位。有人认为孙皇后一定是才能出众,所以才会让明宣宗做出这样的事情。然而也有人说她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那么明宣宗孙皇后到底是不是一个才女呢?

明宣宗宠爱的孙皇后到底是不是一个才女

《女医明妃传》孙皇后剧照

关于明宣宗孙皇后到底是不是一个才女这个问题,历史上是没有相关记载的。据说孙氏在年轻的时候长的十分美貌,这才让仁宗皇后的母亲选中,送到了宫中教养。当时皇后的母亲曾经说过孙氏非常的贤良,但是并没有说她是否是一个才能出众的女子。

孙氏进宫之后和明宣宗一起长大,两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的关系,所以两人有着很深的感情,在封孙氏成为贵妃之后,明宣宗依旧觉得委屈了她,这才想法设法废了发妻,封孙贵妃为后。

对于孙皇后的才能历史上没有记载,所以说在才情方面,孙皇后可能只是一般的。不过孙皇后却是一个能力出众的女性政治人物。1449年,朱祁镇被瓦剌人抓捕,京城局面混乱,孙氏根据大臣的意见立即让朱祁玉继承了王位,这才使得朝廷安稳的度过了危机。在夺门之变发生之前,已成太后的孙氏曾经多次探望被软禁的朱祁镇,这也是朱祁镇复辟成功后依然优待她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虽然孙皇后不见得是一个才女,但是她的能力确实是非常强的。

怎么评价明宣宗这个人

明宣宗是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却让许多人感觉到十分的敬佩。他在政治和文化上都创造出了伟大的成就。明宣宗在统治期间,开创出了仁宣之治的盛世景象,这样的功绩是十分崇高的,所以不管人们怎么评价明宣宗,他的功德是不能被磨灭的。那么人们究竟是怎么评价明宣宗的呢?

明宣宗宠爱的孙皇后到底是不是一个才女

明宣宗行乐图

关于怎么评价明宣宗的这个问题可以从历史资料上来总结。首先他天资聪慧,登上王位之后对大臣十分的礼遇,同时也能做到体恤民情,对贪官污吏从重惩罚。如果大臣德行不符合他的标准,他会严格的进行考察,如果发现大臣真的有罪也不会放过,如果大臣是被人诬陷,对于诬陷的人他也会重罚。他对于大臣的谏言也总是虚心的接受,所以才会创造出仁宣之治的盛世。明宣宗是为数不多的好皇帝之一,对明朝有着突出的贡献。

不过他的人生中也有着一个无法抹去的污点,那就是他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废了发妻的皇后之后。不过总体来说他是一位十分称职的皇帝。明宣宗被历史学家称为是伟大的守成君主。但是人总是会有缺点,他从小就非常喜欢斗蟋蟀,在继承王位之后曾经让朝臣进献蟋蟀,一些官员为了让明宣宗高兴,所以经常会加倍的下达任务,这让百姓有了一些负担。因为他的这个爱好,有些人将他称为蟋蟀皇帝。

明宣宗到底怎么死的

明宣宗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君主之一,他从小就受到了祖父朱棣的喜爱和欣赏,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也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在1411年的时候明宣宗就被封为了皇太孙,更曾经跟随祖父几次讨伐蒙古。继承王位之后他在政治和文化方面有着很大的成就,但是却只在皇位上做了十年就去世了,而有关于明宣宗的死却是非常突然的,那么明宣宗怎么死的呢?

明宣宗宠爱的孙皇后到底是不是一个才女

明宣宗图片

关于明宣宗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历史上有着明确的记载,自从继承王位之后他同时也加强了首都的警戒,朝廷中文官三杨等人对他十分的忠诚,而武官中也有英国公辅助,可以说当时的朝廷有着许多突出的人才,再加上明宣宗统治时期十分注重清明廉洁,官员 *** 得现象几乎不存在,这让朝堂一度十分的清明,而百姓的生活也是十分安稳的,国家经济更是飞速的提升,他的统治得到了人们的肯定,甚至现在许多的历史学家都对他赞不绝口。

然而这样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太久,在1435年的时候明宣宗去世了,而去世的原因也是让人十分意外的。因为当时他是突然生病,然后在短暂的时间内突然去世,也就是说他是突然猝死的。这个死亡的方式让当时许多人都措手不及,可以说明宣宗的去世是件十分可惜的事情,那个时候他只有三十八岁,正是励精图治的好时机,所以明宣宗的去世让很多人都非常的遗憾和惋惜。

明宣宗的兄弟有哪些

明宣宗是明仁宗的长子,而明仁宗一共有十个儿子,所以明宣宗的兄弟一共有九个。明宣宗的兄弟中有五个在历史上是有详细记载的,而其他几个则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被载入史册。

明宣宗宠爱的孙皇后到底是不是一个才女

明宣宗涉猎图

明宣宗的兄弟朱瞻埈是明仁宗与李贤妃的儿子,是明朝的之一位郑王。虽然朱瞻埈挺有作为,可是他的性格有点暴力,因为实施杖刑过重还打死过人。不过在成为了长史后,朱瞻埈的性格有所好转。朱瞻墡是明宣宗的五弟。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宋英宗时期,他坚决拥立皇太子为帝,有从龙之功。朱瞻墉是明宣宗同母同父的兄弟。朱瞻墉是明朝的越王,不过虽然朱瞻墉被封了越王职位,可是他并有前往去任职,在他去世后,越王这一封号便被取消了。所以说越王只存在于他这一代,朱瞻墉在明朝历史上是唯一的一代越王。

朱瞻墺是明宣宗的七弟,他是李贤妃和明仁宗所生的,和郑王是同胞兄弟。在1424年的时候他被封为了淮王,之后在藩韶州府就职。朱瞻墺去世后,被称为淮靖王。朱瞻堈是明宣宗的六弟,在1424年的被封为江西荆王。在朱瞻堈王府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在府中有一条十分长的蛇悬挂在房梁上,整个蛇身垂到了地上,这一景象使得朱瞻堈十分不安,他觉得此事会对自己有不利,于是便向上禀报要求离开此地,最后应他的要求,将他分到了湖北蕲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4/309554.html

“明宣宗宠爱的孙皇后到底是不是一个才女” 的相关文章

史丹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史丹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说到西汉大臣史丹,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史丹,字君仲,西汉大臣。他原是鲁国人,后来迁居杜陵,他祖父的妹妹史氏是皇太子刘据的妾,史丹的父亲史高层担任侍中,后霍禹反叛史高揭发有功被封为乐陵侯,汉宣帝病重时讲史高任命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车骑将军是西汉时期重要的武官之一,执掌四夷屯警、京师兵卫、征伐背叛、出使宣...

刘备要是派魏延给关羽做副将 荆州最后还会丢失吗

刘备要是派魏延给关羽做副将 荆州最后还会丢失吗

还不知道:若刘备派魏延当关羽副将,荆州还会丢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史上著名的“桃园三结义”想必是人尽皆知,刘备那时候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但关羽和张飞仍然誓死追随与他,不离不弃,这份兄弟情可歌可泣。在关羽大意失荆州被斩首后,刘备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一定要伐吴为关羽报仇...

李绅的早年生活怎么样?坐上高位的他有何变化?

李绅的早年生活怎么样?坐上高位的他有何变化?

李绅,出生于官宦之家,中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一、出身单亲家庭,李绅年轻时期在温饱边缘挣扎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唐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作者的名字叫李绅。这首诗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要节约粮食,体谅...

三国时期马超与颜良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三国时期马超与颜良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超和颜良都是汉末三国猛将,当然,张郃和徐晃作为曹魏五子良将,自然也不差,但是,在演义中,马超二十合击败了张郃,颜良二十合击败了徐晃。马超和颜良,同样都是二十合打败对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究竟谁更厉害呢?先看马超二十合打败张...

秦琼和尉迟恭二人被称为门神,是因为什么?

秦琼和尉迟恭二人被称为门神,是因为什么?

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是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门神,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歌谣: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马上就到春节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粘窗花,还有很多人家会在自家两扇大门上贴上“门神”。而大家早已对“门神”熟悉不已,不过,你可曾想过,“门...

仆固怀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仆固怀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仆固怀恩,铁勒仆骨部人,唐朝中期名将。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广德元年(763年),中书令、朔方节度副大使、河北副元帅、大宁郡王仆固怀恩起兵叛唐。仆固怀恩曾率军打败史朝义,一举平定安史之乱,为唐朝立下巨大功劳,因此上了凌烟阁。那唐朝大功臣仆固怀恩为何要起兵叛唐呢一,出身名...

张皇后为了抢走李豫的太子位,做了什么事情?

张皇后为了抢走李豫的太子位,做了什么事情?

唐代宗李豫,唐朝第八位皇帝,762年-公元779年在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唐乾元元年(758年)十月,唐肃宗在大明宫宣政殿举行了盛大的册立太子典礼,册封皇长子李俶为皇太子,并为其改名叫李豫。这让唐肃宗的正妻张皇后极为不满,张皇后也有两个儿子,分别...

徐达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能被提拔成军方第一人?

徐达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能被提拔成军方第一人?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朱元璋的得力军事统帅。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在家乡募兵,正式建立自己的起家班底,共募兵七百余。在这七百多人中,就有朱元璋的同乡兼发小徐达,此时的徐达,只是一个农家小伙子。至吴元年时(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