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将章邯杀了项羽的叔叔竟然还敢向项羽投降?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4-15)160

秦将章邯杀了项羽的叔叔竟然还敢向项羽投降?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章邯请赦骊山徒,授兵以击楚军。秦二世大赦天下,章邯率骊山刑徒及人奴之子七十万人东征。章邯进击楚大军,尽败之,三胜楚将周文,斩之邯郸,破楚假王吴广、上将田臧,将军李归等,解荥阳之围。章邯七战七胜,楚将皆败,攻灭张楚政权,楚王陈涉被杀。宋留降秦,吕臣、韩军、楚军战败。

韩王韩广、故楚召平、东阳甯君、沛公刘邦,楚将项梁撤退。章邯击败刘邦,于临济下大破魏齐楚三国军队。魏豹、田荣逃跑。章邯围攻田荣,二败于楚军,秦朝以所有兵力增援章邯,大破楚军于定陶。章邯重创魏齐楚赵四国,魏王魏咎,齐王田儋,赵王武臣,楚将项梁皆死。楚怀王迁都,刘邦、项籍撤退。

赵王赵歇入巨鹿,秦将王离围之。章邯驻扎漳南,输之栗。诸侯救赵,楚将刘邦西征。巨鹿之战,王离被虏,王离的军队降诸侯。章邯驻扎棘原,与诸侯军相持未战。章邯数却遭让,赵将陈馀遗书劝降。章邯欲约,项籍许而击之,二败秦军。章邯于殷墟盟项籍,以二十万秦兵降诸侯,项籍立章邯为雍王。秦朝亡,项籍三分关中,章邯建都废丘。

雍元年(前206)八月,汉军袭击雍国,章邯迎击汉军,阻击汉军于陈仓,汉王刘邦欲还,汉国赵衍言从它道,章邯战败,止战好畤,复败,被刘邦围于废丘。雍汉战争,雍军及三秦军皆败。

司马欣(?—前204年),秦朝长史,夏阳(今陕西韩城东南)人,陈胜起兵后辅佐章邯作战,巨鹿之战战败后,章邯、司马欣、董翳和诸侯联军达成协议,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分别自立为雍王、塞王、翟王。

司马欣便是章邯派去咸阳禀告秦二世巨鹿战况的一员手下悍将。然而司马欣此次咸阳之行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凶险万分。因为他差点儿就掉了脑袋。

司马欣快马加鞭赶到京城后,就直接就去找秦二世。然而,他很快就悲哀地发现,虽然他在战场上跟着章邯出生入死好几年,也算是风流人物了,但此时连皇宫的大门也进不了。原因其实很简单,没有领到赵高签发的许可证,宫中的卫士就不给放行。

见皇帝还要赵高许可,司马欣这时才感到事态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看来朝廷果然如传闻中的一样,朝中大权被赵高独揽,秦二世早已被架空了,只是他自己身在云里雾里还不知道罢了。

虽然这明显有违常理。但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没办法,司马欣只得去找赵高了。

他一连数天到赵府都吃了闭门羹。

后来他悄悄地塞了一些碎银给那些门卫,有钱能使鬼推磨,看在银子的分上,那些门卫就悄悄地告诉了他一些实话,他们主子(赵高)是抱定主意不会见他的,想拿去见皇帝的许可证,还是省省吧。

不让自己见皇帝,这明明是心中有鬼啊。司马欣不敢再逗留了,于是,他连夜就逃出了咸阳。

因为是夜里赶路,他走着走着竟迷了路。可世上的事就是这样,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倚,正是由于他的迷路却捡了一条命。赵高本来就打算这几天把司马欣就地解决了,惊闻他连夜出了咸阳,情知不妙,马上派人来追,可惜他们派的追兵走的是阳光大道,自然就没有追到他了。

司马欣如实汇报了咸阳的所见所闻,章邯的心悲凉到极点。果真不出他所料啊,他南征北战这么多年,换回的就是这样无言的结局!看来大秦王朝真的气数已尽了。

一个可怕的想法在他脑海里产生了,他自己也为这个可怕的想法吓了一跳,是啊,如果这个想法付诸实际行动的话,就意味着他一世英名将彻底毁了。然而,除了这样,他又能怎么样呢?进退两难,章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正在这时,他收到了一封信。信使告诉章邯,派他送信的主人叫陈余。陈余,一个大家都并不陌生的名字,一个识大局顾大体却被自己的结拜兄弟张耳误会至深的人。巨鹿之围被解后,因为误会一时间无法消除,他和张耳之间的关系甚至发展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于是他黯然地带领手下士兵归顺于项羽麾下。

这封信是他和范增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才完成的。主题只有一个字:和。直到这封信送出,他们都瞒着不让项羽知道。

秦将章邯杀了项羽的叔叔竟然还敢向项羽投降?

为什么要瞒着项羽呢?原因很简单,章邯当初杀了他叔父,项羽对他有不共戴天之仇,在还没有弄清章邯心里的真实想法前,还是先瞒着项羽好。

这封信充分展示了陈余作为“和平大使”的非凡才华。

首先从秦初的名将蒙恬说起,说他如何如何有功,又如何如何被赵高害死,然后故事的主角一下子换成赵高了,说赵高如何如何独断专行,又如何如何指鹿为马。直到最后,才说他(章邯)如何如何英勇,如何如何精忠报国……

这封信如果站在现代文学角度来看,信中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归纳如下:

对比:拿当年劳苦功高的蒙恬来跟同样劳苦功高的章邯来比,蒙恬最终落得个诬陷惨死的境地,那么你章邯的结果会不会是一样的呢?

暗喻:在指鹿为马的事上大做文章,说朝廷已被赵高独揽大权,黑暗至极。如果此时再把巨鹿比喻成“鹿”,那么“马”又是谁呢?

夸张:章邯如果答应求和,他手下二十余万秦军就可免遭生灵涂炭。一名秦军士兵上有父母下有妻儿,如果只算上最亲近的五个人,二十余万士兵就将影响一百万人的命运啊。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啊。

章邯看完这封信,怔了良久,才把它交给了司马欣。

这信若是让朝廷知道了是要砍头的,司马欣是聪明人,自然已明白章邯心里的真实想法了。其实经过这一趟咸阳之行,他心里也早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只是一直还没敢说而已。看来,现在已不用再隐瞒了,他重复了一下那个字:和。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章邯终于决定求和。

对于这个南征北战、戎马一生的乱世枭雄来说,做出这个决定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从当年的不败到连败,项羽已注定是他命中克星。即使这样,他仍然没有想过背叛朝廷,此时如果朝廷能给他一点支持和安慰,他一定会拼了老命和项羽继续斗下去。然而,朝廷除了一封陈述他剿匪不利督促他火速歼敌的诏书外,什么都没有。赵高早已把秦二世玩弄于掌心。那么他呢?国已不国,胜了又如何,败了又如何?他不过是一枚被赵高任意摆布的棋子罢了。胜了得不到应有的荫封(极有可能因功高盖主而被砍头),败了就是替罪羔羊死无葬身之地。无论胜负,他的命运都是一样的。

哀莫大于心死,这一刻,章邯的心真的死了。

这是怎样的朝廷,这是怎样的悲哀?直到这时,他才明白为什么这些年来革命之火长久不熄,他剿灭了这里,那里又起来了,他剿灭了那里,这里又起来了。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秦朝腐败到了这种地步,而他这些年又干了什么呢?打败了陈胜吴广起义,灭掉了项梁。这些年他扮演的不正是刽子手的角色吗?

秦将章邯杀了项羽的叔叔竟然还敢向项羽投降?

直到这一刻,他才发现自己的双手已沾满了正义者的淋漓鲜血。现在只有帮助义军一起推翻这腐败的朝廷,才能减轻一点自己的罪过。章邯终于醒悟过来,虽然有点迟,但终究还有回头是岸的机会。他派出始成前往项羽营中求和。

听说是来求和的,项羽火冒三丈,叔父的大仇未报,你倒好,眼下无路可走,居然来求和,白日做梦吧。之一次求和就这样宣告流产了。

但陈余范增心里却有了底,知道章邯那边已搞定了,现在关键是如何搞定项羽了。如果当面向项羽再进言求和的事,以项羽的牛脾气,效果肯定不好。于是范增采取了“等”的战略方针。既然求和不成,那接下来双方再开打吧。

章邯此时已不愿再和革命义军为敌,因此项羽的几次进攻都以胜利告终。项羽胜了,但脸上并没有一丝笑容。因为这时他突然发现军中的粮草供应不够了,要行军打仗,就必须先解决士兵们的温饱问题啊。

章邯那边处境更差,由于连吃败仗,他知道自己已到了穷途末路,如果退回朝中去,赵高他们肯定不会放过自己,后退的路已是死路一条,前进的路又被项羽封死。章邯在生死存亡的这一刻,再次面临抉择。最终章邯再一次鼓足勇气请求求和。这一次他派出的和平大使是司马欣。当年司马欣曾救过项羽叔父项梁一命,因此,项羽对司马欣心存感激。然而两人叙叙旧拉拉家常还可以,一谈到求和的事,他依然会怒不可遏起来,在他的潜意识里,叔父的血债只有用血来还才行。

范增等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对项羽进行了不接受求和的利害关系的劝导。项羽眼见自己的粮草供应出了问题,知道再这样打下去,对自己也没有好处,不得已只好答应了章邯求和的请求。

其实什么和不和,说白了就是投降。“和”这个字首先是陈余提出来的,换了个词,虽然意思是一样的,但却给足了败军之将章邯极大的颜面,让他有台阶可下。

我们的汉字语言真是富有魅力。什么时候运用什么样的遣词真是一门艺术。就像在后来,我们看到一些将领把在战场上“屡战屡败”在上报朝廷时改成“屡败屡战”一样,同样的四个字,只是稍稍换了一下出场的顺序,意思虽然还是差不多,但效果却大不相同了。

经过范增反复开导,项羽终于解开了心中那个结。

章邯来求和这一天,项羽表现得很大度,并没有对叔父的仇耿耿于怀。是啊,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都有很多恩恩怨怨,但如果都冤冤相报何时了?为了大局,为了天下的苍生,为了自己的宏图大业,项羽最终选择了善待章邯。

相逢一笑泯恩仇。面对项羽爽朗的笑,章邯原本畏惧的心这才放下。当他要跪拜时,项羽却握住他的手深情地说了两个字:“免了。”同时就给了章邯一个承诺:“将军如若与我携手灭敌,将来同享天下富贵,苍天作证!”

嘴上说完,项羽接下来来了点实的。封章邯为雍王,直接留在他身边当大将用;封司马欣为上将军,统领二十万降军。

楚怀王本来就是封项羽为上将军的,但此时项羽却封司马欣为上将军,可以说他此时已完全摆脱了怀王的控制。实际上已拥有了自己独立的领导权。

这条巨龙终于腾到了半空云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004/310129.html

“秦将章邯杀了项羽的叔叔竟然还敢向项羽投降?” 的相关文章

赵云如果和吕布进行单挑的话 最后获胜的人是谁

赵云如果和吕布进行单挑的话 最后获胜的人是谁

赵云单挑吕布,究竟谁能获胜?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天下三分,各国战乱纷起。群雄以天地为釜,兵刃为柴,血泪并煎其中。这样的时势也同样造就了一大批的英雄豪杰。 有人在动荡时局中只求安身立命,但是却有的人后在这样的纷杂局势中创下雄图霸业。三国...

刘琰: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有名士风流,但为人偏执好斗

刘琰: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有名士风流,但为人偏执好斗

刘琰(?-234年),字威硕,鲁国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琰于刘备在豫州时即开始随同周旋,并于刘备取得益州后受任固陵郡太守。后主刘禅继位,刘琰受封都乡侯,升任后将军兼任卫尉、中军师,再升任车骑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刘琰因怀疑入宫月余向太后祝...

苏泰是什么人?历史上她与皇太极之间是何关系?

苏泰是什么人?历史上她与皇太极之间是何关系?

皇太极,,爱新觉罗氏,清朝开国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翻看大清历史,有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叶赫部第二大美女苏泰太后为何甘心做皇太极的一颗棋子,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古老的叶赫河浪花翻卷着故事,映出叶赫家族女性的风采,可以说,在女真人中,叶赫部世出美女且闻名...

高干当初都已经投降了 后面为什么还要背叛曹操

高干当初都已经投降了 后面为什么还要背叛曹操

还不知道:高干在官渡之战之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背叛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高干是三国时期袁绍手下,字元才,出生于东汉时期的名门望族陈留高氏,在当时的士林、豪门中颇有声望,在袁绍帐下时常受袁绍重用,并以为袁绍军队提供粮草,保障后方供给的身份出现在官渡之战...

李嗣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

李嗣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李嗣恩是五代时期的前晋名将,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征战天下,对抗后梁。李嗣恩在战斗中十分勇猛,即使受了重伤也死战不退,让李存勖感动地亲自给他上药。那李嗣恩是如何随李存勖征战的呢一,李克用义子李嗣恩原本姓骆,是...

刘邦能够善待诸多功臣 刘邦为什么还要弄死韩信

刘邦能够善待诸多功臣 刘邦为什么还要弄死韩信

刘邦称帝后,厚待了那么多功臣,为何偏偏要处死大功臣韩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刘邦为何要诛杀功臣韩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兔死狗烹”这个词,意思是兔子死了,抓住兔子的猎狗便被煮来吃了,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为统治阶级效力的人,最后反被原先主公所杀...

得到汉宣帝信用的萧望之,为什么在汉元帝登基后自杀?

得到汉宣帝信用的萧望之,为什么在汉元帝登基后自杀?

萧望之(约前114年~前47年),字长倩,萧何七世孙,西汉时期官员,历任大鸿胪、太子太傅等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昭帝时期,昭帝年幼,霍光当政,当时汉朝所有的军政大事,以及选用人才都由霍光一人决定。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萧望之的普通儒生,因为长史丙吉的推荐,...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势力那么大 多尔衮为何迟迟没有称帝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势力那么大 多尔衮为何迟迟没有称帝

还不知道: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为何不称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顺治七年(1650年),清王朝中大权紧握的摄政王多尔衮不慎在打猎途中受伤,一个月后就因伤势过重而撒手人寰。这期间,顺治帝从多尔衮卧床养伤开始就不断派人前去问候,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更是极为哀悼。为了表示自己...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