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留良是谁?为何吕留良死后数十年还被戮尸
吕留良,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因为在明朝灭亡之后坚决反清,甚至在后来清朝统治稳定后,还坚持“华夷之防”而在江浙一带颇有名声,深受当地士子的赞扬与崇拜。
反清失败后的吕留良专注于评点时文,并将其汇集成册,装印发表。晚年的时候,为了拒绝清朝的 *** ,因而退避山林,剃发为僧,到他五十五岁的时候自然失去,安详的走过了自己的一生。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人死如灯灭,还有一句话叫做死者为大。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去世了,身前事多半会一笔勾销。但是偏偏吕留良却在死后被问责,而且其罪还祸及家属、亲友、门生。
雍正六年,湖南学子曾静因为不满满清统治,而意图策反川陕总督岳钟琪。岳钟琪收到其信之后,大惊失色,赶紧上书雍正皇帝表忠心。谋反可不是小事,要真让皇帝误会自己有这个心,先不说前程尽毁,很有可能被杀头问罪。
岳钟琪在上奏的奏疏中,言辞恳切,力图让雍正相信自己的清白。在奏疏中他写道:“且谓臣系宋武穆王岳飞后裔、今握重兵、居要地、当乘时反叛、为宋明复仇等语、臣不敢卒读、亦不忍详阅、惟有心摧目裂、发上冲冠、恨不立取逆兽夏靓烹食其肉。”
说来也好笑,曾静的理由就因为别人岳钟琪是岳飞的儿子,所以必须反清,坚持民族大义。在清朝统治已经稳定之后,仅凭岳钟琪一人谋反,简直是活腻了。岳钟琪不反清是自己的选择,也是对自己一家老小来说更好的选择。
毫无疑问的,曾静被捕下狱了。但是令人诧异的是,他最后却被雍正放了。一个意图谋反之人,最后竟然安然无恙,为什么?当然是因为有了一个完美的替罪羊,这个人就是吕留良。
雍正帝说吕留良:“吕留良生于浙省人文之乡、读书学问初非曾静山野穷僻寞顽无知者比、且曾静止讥及于朕躬、而吕留良则上诬圣祖皇考之盛德、曾静之谤讪由于误听流言、而吕留良则自出胸臆造作妖妄、是吕留良之罪大恶极诚有较曾静为倍甚者也。”也就是说反清这种事情是吕留良的责任,而曾静作为一个学子,是受吕留良蛊惑,因而才犯下此种大错。
雍正帝在将吕留良剖棺戮尸之后,还问罪于他的亲友门生,当时吕家之人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宁古塔,甚至他的学生中也有许多被斩杀,子孙被流放。雍正帝还在《大义觉迷录》大骂吕留良:“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吕留良于我朝食德服畴,以有其身家,育其子孙者数十年,乃不知大一统之义!”
谋反的主谋人没有事情,吕留良这样一个已经死去多年的人却被牵扯出来,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吕留良在汉族文人中的影响力要比曾静大。雍正帝将吕留良作为主谋处置,就是为了给汉族文人一个警示,所谓“杀鸡儆猴”便是这个意思了。
清朝虽然入主中原,但是一直以来都遭到汉族士族阶层的抵触。汉族人心中仍然不屈服于满清统治,心里想的还是如何反清复明。清初大大小小的反清活动不少,严重威胁了清朝的统治。要扭转一个社会的风气,首先就要抓住舆论,只要将舆论制造者的文人书生控制在自己手里,那么反对清朝统治的言论自然会减少。
但是说吕留良有谋反之心,倒并不是冤枉他。毕竟吕留良心中一直以明朝遗臣自居,而且在明朝灭亡之后,一直参与反清的活动。不过将曾静所做之事扣在吕留良身上,倒的确是一桩冤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