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唐玄宗为何专宠杨贵妃?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5-08)180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几句《长恨歌》的歌词,白居易极尽渲染视觉之妍丽,或能为我们探究这对历史上着名 *** 恋背后的化学原因提供一个突破口。

唐玄宗后宫美女如云,为何只对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十多年如一日?单凭爱情?底气不足。是不是跟人体的感觉系统有关,是不是其中的某些男女感觉差异让他铁了心?又或者杨玉环天生具有让唐玄宗“性奋”的某种源点?老赵结合部分性学专家的理论试着分析看。

中医问诊讲究“望闻问切”,我变通一下。

揭秘:唐玄宗为何专宠杨贵妃?

视觉----回眸一笑最催情

杨玉环爱笑,她的笑容是自然大方的,毫无扭捏感、做作感。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动人情景,让人见之窒息。

再加上她摒弃浓妆艳抹,讲究淡妆轻扫,显示人的自然美,天生丽质,还有舞蹈的底子所蕴含的优雅。那么,由此形成的视觉冲击力,在唐玄宗之一次见她的时候,顿起相思之情,或在清理之中。

女性仪容的风情美,无疑是一种更佳的“催情剂”,对男性感官享受更具影响力。也可以解释“为何体态姣好、容颜妩媚的女子,得到的回头率更高“的问题。当然,适当的 *** ,玩一下若隐若现的魅惑,也能轻易摧毁男人视觉防线,打垮男人的伦理禁忌。

比如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应邀参加,他应该是见到并已然不能释怀。所以,三年后,当有人进言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他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嗅觉----体味浓郁可提性

每个人都有一种体味,如同指纹一样独一无二。感到被某人吸引,相当程度上是迷恋于他(她)的味道。据说拿破仑从前线返回巴黎时,会提前半个月给情妇约瑟芬写信,要她两星期不洗澡,因为拿破仑十分喜欢约瑟芬的体味。

那么,杨玉环有何种体味会让唐玄宗迷恋呢?

狐臭的说法,当然不靠谱,但妃子确有不传之秘,那就是借花香、水果香,杂融于体内外,而形成的独特体味。比如她长期使用牡丹丹皮、杏仁、滑石、轻粉制成的一种叫“红玉青”的外用涂抹膏剂,且偏爱吃各种水果,自然体香芬馥。体味是一种特别的“性奋剂”,是每个人自身独有的“性魅力”。

据相关调查显示,有约1/3的女人青睐体味浓烈的男人,会为之痴狂。反过来也是一样,男人对于体味好闻的女子也会着迷。“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相信是唐玄宗“嗅”到了杨玉环浓浓的体味而透露出的爱意使然。

揭秘:唐玄宗为何专宠杨贵妃?

触觉----肌肤滑腻也 ***

人全身的肌肤布满了触觉神经,负责传递各种感觉信息。因此触觉所“管辖”的地盘,远远超过任何其他感官。将皮肤视为性系统的中心器官,也就不足为奇了。触摸是性 *** 的来源之一,爱抚可产生欢愉,这是人所共知的。

对于杨玉环肌肤之美,白居易有“温泉水滑洗凝脂”之句,《红楼梦》中贾宝玉写诗说“出浴太真冰作影”,似乎都在描写妃子的肌肤之滑腻光洁。作为皇帝的禁脔,别人无法通过触觉来摸她,但野史里有她与唐玄宗、安禄山共饮的记载,就是那个“鸡头肉”的典故,安禄山说的就是触觉,而唐玄宗也是心领神会的,情愫暗涌,欲望萌动,可见他平日里没少受“ *** ”。

抚摸之所以能撩拨情焰,就在于它饱含爱情。也难怪唐玄宗百摸不厌,“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杨玉环的肌肤太美,手感多半极佳。

听觉----音乐的化学反应

人类的听觉发展,有性活动因素在背后推波助澜。

比如有专家提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处于性兴奋状态中的男人发出呼唤,女人闻之能产生回应的声音。甚至还有专家指出,人类的节奏感主要来源于 *** ,因此音乐是更好的情爱催化剂。《诗经·关睢》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张生以琴慕莺莺,司马相如以《凤求凰》逗卓文君,都是音乐施于情爱的明证。如今“嘿咻嘿咻”成为热词,节奏感使然。

唐玄宗自己就颇有音乐天赋,杨玉环更是高手,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玄宗亲谱《霓裳羽衣曲》,召见杨贵妃时,令乐工奏此新乐,赐杨氏以金钗钿合,并亲自插在杨氏鬓发上。玄宗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古今宫闱秘记》)复制新曲《得宝子》,足见宠幸之隆。

可以设想当时是个什么样的场景,他夫妻二人是否是在有意营造 *** 氛围呢?霓裳羽衣曲或许就是“背景音乐”,再凭借爱的力量为性助威,是更好的性开关。个中的美妙,恐只有他们夫妻才知晓。

揭秘:唐玄宗为何专宠杨贵妃?

味觉----甜食让 *** 飞扬

每个人约有1万个味蕾,分布在舌头的不同部位:舌尖能感知甜味,舌侧偏好酸味,后端能迅速接受苦味 *** ,只有咸味是各部位都能感受到的。男人大多喜欢咸味,而女人喜欢甜味,这些味道能让其放松、感到满足。

这些研究发现在强化性 *** 、改变前戏模式中,都能派上用场。若 *** 流于俗套,不妨试试在房事前,给妻子喂一块巧克力,记得要放在她的舌尖,让甜美融化她的矜持,唤起她的渴望。杨玉环偏爱甜食,或许是她自己有体会吧,通过这种奇妙的感觉变化,从而影响并固化唐玄宗的感觉,使他产生欲罢不能的化学反应,恐怕也是唐玄宗专宠杨玉环的原因之一。

一个皇帝,能在十多年里保持对一个女人的爱情,殊为不易。上述五种感觉系统里的这些因素,到底产生了多大的作用,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史料的记述来看,若无安史之乱,他二人是可以白首偕老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誓言或能兑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5/314229.html

“揭秘:唐玄宗为何专宠杨贵妃?” 的相关文章

关羽和张飞违抗军令都没事 马谡违抗军令为何会被杀

关羽和张飞违抗军令都没事 马谡违抗军令为何会被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都是违抗军令,马谡被斩首,关羽、张飞却不杀,这是为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在谁做先锋的问题上,诸葛亮违背了众人意见,选择了资历尚轻的马谡,命其统军前行。曹明帝曹叡得到蜀军北上的消息后,立马派出以“巧变”著称的老将张郃在街亭迎击马谡。马谡...

张汤的官仕之路怎么样?汉武帝为何会那么欣赏他?

张汤的官仕之路怎么样?汉武帝为何会那么欣赏他?

张汤是政法天才,汉武帝刘彻最器重的司法大臣。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张汤是历史上著名的会审案件的人。他审的案子,件件都让汉武帝满意。那么,张汤为何审的案子,都让汉武帝满意呢?据说,这事与张汤童年时,审老鼠的案子有关。有一次,张汤的父亲出外办事,临走要他好好看家。谁知,家中的老鼠...

婉贵妃一生无儿无女,为何最后还能得以善终?

婉贵妃一生无儿无女,为何最后还能得以善终?

婉贵妃,陈氏,陈延璋之女,乾隆帝妃嫔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有别于白月光的富察皇后,嚣张跋扈的高贵妃,心思歹毒的娴妃还有嫉恶如仇的魏璎珞,婉贵妃则属于知进退、懂格局、识大体的女子。婉贵妃一生不争不抢,一生无儿无女,在那个母凭子贵的封建社会,尤其是置身皇宫大院,有子嗣跟无子嗣则是自...

隗嚣是什么人?他为何要背叛刘秀与公孙述?

隗嚣是什么人?他为何要背叛刘秀与公孙述?

隗嚣出身于陇右大族,他一生的经历比较传奇。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公元32年夏,光武帝刘秀亲率诸将兵分数路,西征叛汉降蜀的陇右军阀隗(Wěi)嚣。隗嚣的大将牛邯接到来自汉营的老朋友劝降信后,经过十余日激烈的思想斗争,率“大将十三人,属县十六,众十众万,皆降。”隗嚣面临土崩瓦解绝境,派心...

孙权夺下荆州后为什么要杀关羽 孙权为何不留下关羽

孙权夺下荆州后为什么要杀关羽 孙权为何不留下关羽

还不知道:孙权拿到了荆州,还杀关羽有意义吗?为何不留着关羽做政治筹码?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一代名将关羽于麦城突围时,被东吴将领马忠抓获,随后被处死,《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以关羽的咖位,处...

清朝既然受人诟病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雍正

清朝既然受人诟病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雍正

还不知道:清朝遭人诟病,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雍正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喜欢雍正呢,历史上文治武功强于雍正的皇帝是不在少数,可是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敢于和士绅集团拼个你死我活的,开罪天下读书人,最后还能干成的,千古唯雍正一人而已,就这份勇气...

春秋时期的骊姬是如何反抗命运,一步步让自己儿子当太子的?

春秋时期的骊姬是如何反抗命运,一步步让自己儿子当太子的?

春秋时期,晋献公即位之后大肆屠杀公族,骊姬作为一名战俘来到晋国,虽然受到宠爱,但是一旦献公死亡,她也必死无疑,所以骊姬决心反抗命运,一步步让自己儿子当太子,可惜命运不曾垂爱她,最后儿子和她还是死于非命。骊姬入晋,她孱弱的肩膀背负着国恨与家仇骊姬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自小也是父母的掌中宝,她天资聪颖,性...

有哪些与宋庠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宋庠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开封府雍丘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指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任大理评事、同判襄州。后因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