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陈桥兵变的另一个版本:赵匡胤被逼无奈登皇位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5-24)140

对于陈桥兵变这件事情,后人反复津津乐道的更大政绩,不是赵匡胤改朝换代,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王朝,而是这位皇帝约束手下、市不易肆,让百姓没有遭受战乱之苦,由此开创了一个文明与理性的新时代!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嗤之以鼻了,说约束部队、管教手下,这是军队最基本的素质,怎么能称之为更大的政绩呢?

这番话虽然没错,但是却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咱们千万不要忘了,当时是一个什么时代?

这是一个诸子百家思想完全失控的时代;这是一个只相信强权的时代;这是一个中国大分裂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城破、兵变之后烧杀抢掠,中饱私囊,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甚至可以说,这是士兵作战的唯一动力,你要不让士兵这么干,这些士兵根本不跟你混!

远的不说,就在陈桥兵变十年前,那个号称“一代明主”的郭威发动政变后,他就曾经下令:攻陷开封城后,士兵可以在里面肆意活动三天,想干啥就干啥,我也绝不阻拦。

史料记载,在这位新科皇帝的授权下,开封城立刻沸腾无比,满大街都是亢奋过度的后周士兵。这些士兵见人就杀,见财物就抢,见妇女就奸淫。直杀得开封城尸骸塞路,哀鸿遍野,汴河水都变成了红色……

后来,这种活动刚刚持续了一天,郭威的部下王殷、郭崇、赵匡胤等人就实在看不下去了,他们联名报告——再这样搞下去,咱们也不用称王称霸了,因为开封城一个百姓也没有了,这就是一座空城了。

于是,郭威赶紧下令收兵,宣布活动提前结束。但是,所有参与者全都意犹未尽,他们怎肯听从这个命令?后来,直到郭威亲手宰杀了几个还在兴致勃勃干事的将领,所有士兵才悻然而止,这才一步三回头地走回自己的大营。

陈桥兵变的另一个版本:赵匡胤被逼无奈登皇位

可见,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当年开封城血流成河的尸体、哀号不绝的百姓,以及彻底疯狂的乱兵抢匪,这些都给赵匡胤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因此,赵匡胤比谁都清楚,如果他不约束自己的士兵,到时候局面将不堪设想!

根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在“稀里糊涂”地黄袍加身后,为了约束这些士兵,赵匡胤立刻与诸位将领立下盟约,颁布了那著名的《约法三章》:

之一,咱们都是少帝和太后的臣子,不能欺负他们孤儿寡母。

第二,后周王朝的文武百官,那都是咱们的好同志,不许欺辱他们,更不许滥杀一人。

第三,大军进入京城之后,一切行动听指挥。

听从我这些命令的人,事成之后,重重有赏,不服从者,一律灭门九族!

在三军将领全部同意后,赵匡胤这才率领军队返回开封城,没让当年那场屠城事件重演。

佛家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赵匡胤此举,可拯救无数黎民百姓,堪称普度众生、功德无量也。

仅此一项,赵匡胤足以载入史册,位列明君之位。

当然了,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凸显自己在陈桥兵变中功劳更大,赵光义要是不把这件事情扣在自己的头上,那才叫新鲜呢!

在三次修改《太祖实录》的过程中,赵光义就在这件事情上做足了文章,他不仅增加了一个“叩马进谏”的情节,他还抢了很多赵普的戏。

于是,在赵光义的重新演绎下,这场陈桥兵变的故事就“脱胎换骨、转世重生”了。

现在,就让我们回到那天晚上,看看赵光义是怎样“重新演绎”这段历史的:

正月初三,我以内殿祗侯、供奉官都知的身份,跟随我哥北上抗击外敌入侵。这一天内,大军井然有序、纪律严明,除了天上出现了“二日互殴”的奇景外,也没啥可以记录的事情。

正月初三晚,大军在陈桥驿安营扎寨后,我刚刚要休息,就看见都押衙李处耘风尘仆仆地跑过来,他告诉我:“刚刚大家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要立你哥当皇帝!”

一听这话,我当时脑袋就懵了,心想这个问题太严重了,此事关系重大!于是,我带着李处耘跑到了赵普那里,想让这个长者给我们出出主意。结果,我刚跟赵普商量此事,那些“密谋造反”的将领们就都冲了过来。

面对这些准备谋反、拥立我哥当皇帝的人,我跟赵普的之一反应是:不干!而且,我还清清楚楚地告诉大家:“我哥是一个赤胆忠心的臣子,他一定不会背叛大周王朝,也不是饶恕你们这些乱臣贼子的(太尉赤胆,必不汝赦)”!

听到这句话后,大家想想也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真掉了一个馅饼,那也不是馅饼,而是陷阱。咱们将心比心一下,突然让一个人莫名其妙地当皇帝,换成是谁,这个人也得急。

最后,在我跟赵普的好言相劝下,这些将领们就各自散去了。但是,开弓哪里有回头箭,大家已经挑明了让赵匡胤当皇帝,这就等于是谋朝篡位了,即使赵匡胤不办他们,回头柴承训也得收拾自己!

于是,大家又重新聚集了起来(想明白了),他们对着我跟赵普亮起了兵器,并发狠话道:“军中偶语则族。今已定议,太尉若不从,则我辈亦安肯退而受祸。”

一听这话,我跟赵普只能继续和稀泥道:“这是天大的事情,咱们不能这么鲁莽行事,不如先去打仗,等打败了契丹人再说。”

一听这话,这些将领们依旧不答应,他们告诉我跟赵普:“按照军规,军中有聚众谋反者,立刻以灭族论处,如今我等要拥立太尉当皇帝,估计都活不到明天日出了,你还跟我谈什么去打契丹人,现在太尉不接受册立的话,大军就绝对不前进了!”

可见,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赵普就乖乖就范了。而我则告诉大家:“兴王异姓,虽云天命,实系人心。汝等各能严饬军士,勿令剽掠,都城人心安,则四方自定,汝等亦可共保富贵矣。”

总之一句话,你们要听我的,要严肃军纪,不能纵兵抢劫,否则咱们全都玩完。只有先做到这一点,咱们才能劝我哥改朝换代。

等我说完这句话后,大家都很信服我,也同意了我的这个请求。于是,我跟这些将领们许诺,等天亮了以后,我就劝我哥当天子。而诸将们听完我这个承诺后,他们也就各自散去了。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跟赵普来到了我哥的大营,告诉了他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结果我还没有说完,这些将领们就冲了进来,他们把一件龙袍披在了我哥身上,然后对他三跪九叩、高呼万岁,我哥就这样“被逼无奈、勉为其难”地当上了天子。

后来,等我哥当上天子,要率军班师回朝。我之一时间跑了过去,不仅拉住了我哥的坐骑,还恳请我哥下令,回到京城后一定要禁止烧杀抢掠,否则我绝不放手。

相与扶太祖上马,拥逼南行。匡义立于马前,请以剽劫为戒。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一听这话,我哥这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他立刻跟手下《约法三章》,大军这才纪律严明地回到开封城,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地完成了改朝换代。

这件事情,就是我津津乐道的“叩马进谏”的剧情。

最后再说一句,整个过程赵普最清楚,不信问他……

以上,就是采取了《新录》的资料,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录的“陈桥兵变”的全过程。

现在明白了吧,为什么王禹偁没有深刻领会领导的意思,被贬到黄州去了吧?你要是一个不愿意睁眼说瞎话,或者是怕违背良心挨雷劈且内心有愧的人,你也得被贬!

这马屁拍的,味道也太浓郁了点吧?

但不管这个马屁的味道如何,赵光义是多么 *** ,反正他的目的达到了。

在“陈桥兵变”这件事情中,当完成了“叩马进谏”这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后,赵光义就从一个打酱油的小角色,一跃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并在历史书上留下了一个高大上的光辉形象。

除此之外,更加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这种编造、杜撰、移花接木的办法,赵光义能够凸显自己雄才伟略、德高望重的能力,更能够通过暗示告诉自己的臣民:“由于自己在‘陈桥兵变’的杰出表现,从那个时候起,太祖就已经打算把皇位传给我了,所以我就是这个皇位合法的继承人!”

就这样,在赵光义多次暗示和指使下,在史官们昧着良心的夸张编纂下:一个栩栩如生的高大上的赵光义,就这样出现了;一个在“陈桥兵变”中雄才伟略的赵光义,就这样出现了;一个太祖刚刚即位就打算传位给他的赵光义,就这样出现了;一个命中注定要做皇帝的赵光义,就这样出现了!

陈桥兵变的另一个版本:赵匡胤被逼无奈登皇位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对此,宋太宗一直深信不疑。

我们也要理解这位皇帝。赵光义之所以要这样篡改历史,并不是他吃饱了撑得,而是作为全国至高无上的皇帝,赵光义要是没有一些光辉事迹,他怎么能统率万民,成就属于自己的威望呢?

可惜的是,在历史这个公正的“裁判”那里,赵光义却彻底失败了,他只是欺骗了自己,却没有骗到后来的人。

因为真正的历史,不在那些欺骗世人的谎言中,也不在那些后世杜撰的历史书里,更不在那些顶礼膜拜的庙堂之内,而是在天下人的心里!

这个证据,就是《续资治通鉴长编》。

虽然在书写这段历史时,李焘采用了《新录》的资料,完整地演绎了“叩马进谏”这个故事,并塑造了一个高大上的赵光义。但是,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李焘却不怀好意地加上了一段注释,直接赋予了这段历史一个全新的定义。

这段注释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

根据《旧录》的记载,禁止士兵回京杀烧抢掠的事情,这是太祖自己约束士兵的行为,跟其他人没有任何关系。而我之所以这么写,是根据《新录》里的定义。

据此,如果说李焘泄露了天机,貌似也绝不为过。

可见,连自己的臣民都欺骗不了,赵光义又怎么欺骗未来,堵住芸芸众生之口呢?

等历史的车轮到了元朝后,当时的史学家袁桷,他就直言不讳地说道:“宋太祖的实录,一共有新旧两本,其中这本《新录》,无非就是史学家们添油加醋、无中生有,拍太宗的马屁而书写的东西。因此这本书上的历史,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因此,袁桷在编修《宋史》的时候,他没有这种忌讳,就删除了赵光义“叩马进谏”这个情节,也彻底把赵光义高大上的形象打回了原形。

至此,赵光义费尽心力,连续修改三次,自己到死都没有看见的《太祖实录》,却换来了一个自欺欺人的结局。

这也应验了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那句经典台词——人人自有定盘针,公道自在人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5/316999.html

“陈桥兵变的另一个版本:赵匡胤被逼无奈登皇位” 的相关文章

袁尚死后,田畴为何敢前去吊唁?他不怕曹操吗

袁尚死后,田畴为何敢前去吊唁?他不怕曹操吗

田畴是三国时代的一位奇人,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官渡之战,袁绍被曹操击败,曹操以少胜多,袁绍感觉很窝囊,吐血而死,袁绍死后,曹操还要赶尽杀绝,继续追杀袁绍的儿子袁谭、袁熙和袁尚,最终统一北方。袁尚被杀时,曹操下令,谁敢哭就杀谁,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有一个人敢去吊祭,这个人是...

裴頠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带来了哪些影响?

裴頠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带来了哪些影响?

裴頠(wěi)(267年—300年),字逸民,河东郡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哲学家,司空裴秀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裴頠出身魏晋士族河东裴氏,为人颇有雅量,见识高远,通古博今。初为太子中庶子、承袭父亲爵位,迁散骑常侍,转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拜侍中、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等官...

赵云的妻子是谁 他们有没有后代留下来

赵云的妻子是谁 他们有没有后代留下来

对三国名将赵子龙智勇双全,他的妻子到底是谁,有留下后代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神赵子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作为一名帅气又武功盖世的千古儒将,赵云的女粉丝还是不少的。正史中关于赵云妻子的记载寥寥无几,但是赵云有后代这件事却是事实。史实记载,赵云有两个儿子,还有...

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还亲自发文祭奠?

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还亲自发文祭奠?

历史上朱元璋曾经降旨叛张某极刑,后来陈汶辉查实冤情后封还御旨,惹得老朱大怒,直接问罪,那么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亲自发文祭奠陈汶辉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陈汶辉是明朝初期的知名文臣,出生在福建诏安县梅岭人,是唐朝时期大臣陈元光的二十四世孙,其本人在元朝大德年间出生,从...

蜀汉灭亡后张飞一家无人敢动 关羽后代为何会被屠戮

蜀汉灭亡后张飞一家无人敢动 关羽后代为何会被屠戮

蜀汉灭亡之后,为何张飞一家无人敢动,关羽后代却遭满门屠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63年,司马昭为了消除自己在“甘露寺之变”之中弑君的恶行,为代替曹魏攒下政治资本,司马昭不顾满朝文武大臣的反对,趁着姜维被黄皓屯田沓中的机会趁机以举国之力伐蜀。...

清朝公主在嫁人之后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没有子嗣

清朝公主在嫁人之后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没有子嗣

为何大多数清朝公主都没有子嗣?死后入殓时发现悲惨真相。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离现代社会最近的王朝。作为一个由关外满族统治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清朝在许多方面都有它的独特性,比如服饰发型、皇室规矩等等。此外,清朝...

吴景:东汉末年将领,依附袁术后东归孙策

吴景:东汉末年将领,依附袁术后东归孙策

吴景(?—203年),本吴郡吴县人,后迁居吴郡钱塘,孙坚妻子吴夫人(武烈皇后)之弟 ,孙策和孙权的舅舅,东汉末年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吴景因追随孙坚征伐有功,被任命为骑都尉。袁术上表举荐吴景兼任丹杨太守,讨伐前任太守周昕,占据丹杨。后遭扬州刺史刘繇逼迫,再...

光绪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到底有多复杂 光绪为什么叫她爸爸

光绪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到底有多复杂 光绪为什么叫她爸爸

还不知道:慈禧与光绪什么关系?为何让光绪称自己“爸爸”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慈禧和光绪皇帝错综复杂的关系慈禧和慈安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后,便登上了最高的地位,虽然表面是两位太后垂帘听政,但是慈安太后无心朝政,所以国家大权还是掌控在慈禧手中。慈禧与咸丰皇帝有一个亲儿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