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代官场白发卿相普遍:年逾七十仍在任职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5-25)150

在清代的政治生活中,存在一种被称为“白发卿相”的现象,就是一些身居高位的达官显要,即使年逾古稀,甚至已届耄耋,仍然继续在位,跻身政坛,安富尊荣,炙手可热。我们可以先从清代官位最崇的大学士和权力更大的军机大臣谈起。康熙朝官至大学士的王掞,雍正元年(1723年)已79岁时“以老乞休”,皇帝虽然同意“以原官休致”,但“仍留京师备顾问”,直到83岁去世。被称为“历相三朝,年逾大耋”的马齐,享年88岁,一直到雍正十三年已经84岁时才告老“病休”。康熙朝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徐元梦,在乾隆帝即位后,屡次以衰老请辞,乾隆帝则称“徐元梦年虽逾八十,未甚衰惫,可量力供职”,仍命其在内廷行走,领诸馆事,结果以87岁高龄终老于任上。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纪晓岚,晚年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之职,直到82岁故去为止。光绪时任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李鸿藻,一直任职至77岁辞世之时。张之万在光绪年间担任大学士、军机大臣,直到85岁才“免值军机”,两年以后“以病致仕”,不足数月即去世。长期担任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79岁临终那一年还担任推行新政的政务处督办大臣。

中枢大员如此,自然不能不影响到作为封疆大吏的总督巡抚和雄踞一方的将军都统们。乾隆后期任直隶总督的梁肯堂,嘉庆三年(1798年)已82岁时还被任命为漕运总督。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年过八旬”的周天爵竟然被任命为“署理安徽巡抚”,让这位已经80多岁的老人率军与捻军对阵。义和团运动时任武卫左军统领的宋庆,带领军队与八国联军作战时也已经年届八十了。如果我们考虑到清代平均寿命同当今社会的巨大差距,那个时候的七八十岁同现在相同年龄的人身体状况不可同日而语,那么这种“白发卿相”的现象就更显得特别惹人瞩目、令人关注了。

清代官场白发卿相普遍:年逾七十仍在任职

帝王为何乐于让 老臣居高位而不退

我国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为“致仕”,又称“致事”“休致”。历代一般以70岁为官员退休的基本年龄。为了避免有些年高体衰的官员混迹官场,清代官吏考核制度规定,三年一次对京官的“京察”和对外官的“大计”中,如果查出“年老有疾、恋职不去而被议者”,即使未满七十,也要“勒令休致”。既然如此,为什么清朝历代皇帝不惜突破制度的约束,乐于让一些朝廷重臣、封疆大吏们到了七八十岁还依然居高位而不退呢?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为了笼络大臣,宣示皇恩。清朝皇帝懂得,对尽忠尽职、勤劳国事的老臣们优加礼遇,将能起到激励鼓舞所有官员的作用。作为一种法外施恩,让本应“致仕”的官员继续任职,彰显了君主对臣下的关怀备至。所以每当那些深受宠信的大臣提出“致仕”请求时,皇帝往往会“温旨慰留”,并对其政绩大加赞誉,要求他们继续“为国事宣劳”。如果“年至即奉身以退,谁复出力为国家图庶务者”?即使对批准其“休致”的人,也给予各种优待。《光绪会典》记载:“满汉大臣年老乞休者,朝廷待以殊礼,或升职加衔,或仍给原俸,或命驰驿还乡。其尤宠异者,或赐袍服文绮,或赐御制,或官其子孙,或遣人存问,或令地方利弊仍许具疏陈奏,皆出自特恩。”所以“白发卿相”现象给人们提供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只要你对君主忠心不二,能够“圣眷不衰”,就可以永远保持手中的权力,长享富贵荣华。

有的时候,皇帝不准老臣“休致”,并不是出于施恩,而是要求臣子们回报皇恩,为其继续尽忠效命。在张廷玉的遭遇中,颇为典型地反映了帝王的这种心态。张廷玉是清代名臣,深得雍正、乾隆二帝的倚重。先后任大学士30年,同时兼任军机大臣20余年,是有清一代汉族大臣中“配享太庙”的唯一高官。他70岁以后,身体渐衰,老态龙钟,到了上朝须人扶掖的程度。76岁时,“以老病乞休”,乾隆帝回答说:“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并且希望他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自勉。张廷玉继续申请,乾隆帝说了这么一段话:“朕为卿思之,不独受皇祖、皇考优渥之恩,不可言去,即以朕十余年眷待,亦不当言去。”自此,皇帝对张已深感不快,最后借故削爵,“命尽缴历年颁赐诸物”,虽然因功免治其罪,死后也仍然配享太庙,但已经是晚景凄凉了。

“白发卿相”现象的消极影响

“白发卿相”现象,对于清代吏治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促使高级官员的老龄化。康熙六十年(1721年)元旦,早朝以后,大臣们同赴内廷献寿。“大学士马齐以下十四人,时大学士王旭龄年八十,松柱、萧永藻、王掞、张鹏翮,户尚(户部尚书)田从典皆七十以上,马及礼尚贝和诺,兵尚孙柱,刑尚赖都,工尚陈元龙,总宪党阿赖皆七十,礼尚蔡升元,刑尚张廷枢六十八。”试想,一群七老八十的勋臣耆宿,掌握着内阁到户、礼、兵、刑、工各部重要政权机关的主要权力,要想政治有生机活力,难乎其难。有的大臣实在精力不济,上朝时竟然打起呼噜来。

清代官场白发卿相普遍:年逾七十仍在任职

二是增长了恋栈钻营的风气。既然一些人可以终身任官,自然上行下效,热衷于权势利禄者便想方设法延迟退休年龄。道光初年,大学士伯麟年逾七旬,步履艰难,见了皇帝不能下跪,便请求放其外任。道光帝大怒,责其“胆大妄为,莫此为甚”“只知总督之养尊处优,而不知任大责重”,命其立即“休致”。伯麟做得过于 *** ,以致碰了钉子。更多的人则从年龄上做手脚,隐瞒岁数,竟成官场风气。有人曾感慨:“三十年来,士大夫履历,例减年华,甚至减至十余年,即同人宴会,亦无以真年告人者。”

三是阻塞了新进人才的进身阶梯。对老臣过度优崇,官员退休制度不能严格执行,必然造成雍塞仕途,使年富力强的人才缺乏脱颖而出的政治土壤。雍正时,汪景祺、查嗣庭等曾上书“论列时政,以部员雍滞为言”,奏折里有“十年不调,白首为郎”的话,意思是官员一直到白发苍苍,却依然得不到升迁。其实更高统治者也并不是对此毫不知情,但在人治重于法治的社会条件下,这个问题并不能因此得到解决。

四是进一步削弱了行政效率。封建政治本来就以弥缝搪塞为不二法门,以敷衍塞责为处世能事。为了能够在仕途立足,常常“以顺承旨意为工,阿附之外无他语”。康熙、雍正朝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大学士,“以老臣掌兵部十六年”的逊柱,任职至83岁临终,雍正帝对他的评价是“素餐多年,尚无大过”,就是说多年来一直尸位素餐,毫无政绩,但因为没有大的过失,还是给了他很高的荣耀。在这种榜样的影响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成了官员们的行为准则。

事情就这样走向了反面。原想笼络官员、激励臣下的举措,却得到了削弱封建统治的结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5/317012.html

“清代官场白发卿相普遍:年逾七十仍在任职” 的相关文章

曹植作为曹丕王位的对手 曹丕继位后是怎么对待曹植的

曹植作为曹丕王位的对手 曹丕继位后是怎么对待曹植的

还不知道:曹丕继位后,如何迫害和防范曹植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说起《七步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说的是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兄弟之间斗争的事。那么,曹丕继位后,如何对待曹植的呢?下面小编与大家说说。曹操死后,最终是曹丕登基,由于曹植没有了曹操的庇护,命运也开始发生重大改变,作为...

玄武门之变时,李元吉为何没能成功射杀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时,李元吉为何没能成功射杀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记载,李世民到李渊那里,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李渊的那些嫔妃们有苟且淫乱的事情,致使李渊大为生气,命令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人,第二天去宫中对质,并且还找了一帮大臣“当裁判”。因此,第二天李...

李存璋是谁?李存勖能继任晋王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李存璋是谁?李存勖能继任晋王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李存璋是五代时期的前晋名将,为李克用十三太保之八太保,在帮助义兄弟李存勖继任晋王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使得前晋转危为安。那李存璋是如何安定前晋的一,追随李克用李存璋是河东道云中郡人,早年从军。乾...

刘裕掌权后司马家都没有威胁了 刘裕为何要杀光他们

刘裕掌权后司马家都没有威胁了 刘裕为何要杀光他们

刘裕已掌握大权,为何还要将司马懿后代灭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整个中国社会都处在了一种相当的混乱当中,汉王朝已经无法稳定的维持自己的统治,而权力的真空肯定要有其他人去争取,这也就导致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百年斗争。不过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

司马颖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颖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颖西晋宗室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永安元年(304年),成都王司马颖部将石超在荡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晋军,俘获晋惠帝北归邺城。自此司马颖牢牢控制西晋朝廷,但不到一年,司马颖就兵败逃往洛阳,被堂叔司马颙抓获。那司马颖为何会迅速走向败亡呢,一,...

吴范: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擅长推算天象节气和观察气候

吴范: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擅长推算天象节气和观察气候

吴范(?-226年),字文则,会稽上虞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擅长术数。与刘惇、赵达、严武、曹不兴、皇象、宋寿和郑妪合称“吴中八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吴范以推算天象节气和观察气候闻名于郡中。孙权起于东南,他委身事奉,每推算灾祥多应验,遂显名。孙权委以骑都尉,领太史令...

司马懿既然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还要选择撤军

司马懿既然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还要选择撤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明明识破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演习》描写的是我国历史上,蜀魏吴三国相争的故事,这段时期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每一个都值得细细推敲。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以前人们非常喜欢诸葛亮,觉得他料事如神。然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喜...

都说放虎归山 项羽为何在鸿门宴上放跑刘邦

都说放虎归山 项羽为何在鸿门宴上放跑刘邦

对鸿门宴上,西楚霸王项羽为何会放跑了刘邦,以致后患无穷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推翻暴秦之后,项羽与刘邦进行了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最终刘邦取得胜利,建立了大一统的西汉王朝。在此之前,刘邦、项羽有过一场鸿门宴。后世同情项羽的人,都认为项羽应该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以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