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亡国之君多小儿?细说古代历史上的那些亡国君
翻开中国的历史,人们不难发现,汉、唐、宋、元、明、清这几个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朝代,亡国之君都是一些小皇帝,不是混沌未开的幼儿,就是少不更事的少年。我们不妨看看这些亡国之君即位时的年龄:西汉末代皇帝刘婴,生于公元3年,公元6年即位,即位时年仅3岁。东汉末代皇帝刘协,生于公元176年,公元189年即位,即位时13岁。唐朝末代皇帝李柷(公元892——908年),公元904年即位,即位时12岁。宋朝末代皇帝赵昺(公元1271——1279年),公元1278年即位,即位时7岁。元朝末代皇帝妥懽帖睦尔(公元1320——1370年),公元1333年即位,即位时13岁。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公元1611——1644年),公元1627年即位,即位时16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公元1906——1967年),公元1908年即位,即位时2岁。这些亡国之君,即位时最小的才2岁,更大的也只不过16岁,平均年龄才9岁。
由此可见,小皇帝亡国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么,为什么这些曾经强大一时的王朝都会亡在小皇帝手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小皇帝由于年幼无知,没有执政能力,不得不依赖其他人辅政,结果皇权旁落,被其他人夺走。西汉和东汉王朝,就是这样灭掉的。西汉末帝刘婴即位时年仅3岁,不得不依靠王莽辅政。而王莽一旦大权在握,便阴谋篡汉,最后废掉刘婴自立为皇帝,从此终结了西汉王朝。东汉末帝刘协,更是先后被权臣董卓、李傕、郭氾、曹操、曹丕劫持,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在曹丕的威逼下,把皇位“禅让”给了曹丕,终结了东汉王朝。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皇帝少不更事,胡乱决策,或者优柔寡断,作不出决策,最后把王朝葬送了。明朝末帝朱由检就是这样的人。朱由检即位时只有16岁。他即位之初,不知深浅,雄心勃勃,想干一番事业,中兴大明王朝。但他年少气盛,刚愎自用,做了许多错事,最后把大明王朝葬送了。比如,他即位后,立即重新启用抗金名将袁崇焕,决心与后金对抗到底。但他不辨是非,很快相信了奸臣魏忠贤对袁崇焕的诬告;同时,他辨不明敌人的计谋,又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竟然把忠于朝廷,坚决抗金的袁崇焕凌迟处死了。另外,他在对后金究竟是战是和这样重大的问题上优柔寡断,朝令夕改,左右摇摆,使下面的人无所适从,导致抗金不力,使后金的进攻势如破竹,亡国危险一步一步逼近。到后来,他近乎疯狂,对大臣们大开杀戒,杀得大臣们人心惶惶,以致李自成打到北京时,没有人愿意为他卖命,最后被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他自己只好吊死在了煤山上。从此,大明王朝灭亡了。
反观这几个朝代的7个开国皇帝,称帝时都处于年富力强时期,平均年龄44岁。其中,称帝时年龄最小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公元25年称帝,称帝时31岁;称帝时年龄更大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公元1559——1626年),公元1616年称帝,称帝时57岁。可见,封建皇帝的年龄不是小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历史还进一步证明,皇帝年龄太小了不行,年龄太大了也不行。皇帝年龄太大,有可能变得年老昏聩。如唐明皇李隆基和清朝的乾隆皇帝,即位前后何其精明强干,但到了晚年却变得昏庸起来,把朝政弄得一团糟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