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的功绩被历史公认 子孙却连个庙号都不给他
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个皇帝而言,都应该有自己的年号,谥号,庙号等。在秦汉时期,庙号在一个皇帝的评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高祖刘邦去世后,为了缓解四年楚汉相争带来的人口锐减,经济凋敝等现状,也为了中和汉高祖杀伐一生的不良后果,其继承人汉文帝和汉景帝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创造出来当时空前美好的盛世,后人们称为文景之治。因此,汉文帝汉景帝二人也被许多人风味难得一遇的明君。但就是这个继承了汉文帝无为而治政策的汉景帝,竟然在死后连自己的庙号都没有。后世对文景之治评价如此之高,可为什么他的子孙在当时不愿意给汉景帝一个应该有的庙号呢?
汉景帝刘启,汉文帝刘恒之子,汉武帝刘彻之父。汉高祖刘邦的庙号其实是太祖,而汉文帝刘恒称太宗,汉武帝刘彻叫世宗,可偏偏就是汉景帝刘启没有庙号。一个皇帝没有庙号,只能有以下几种可能:之一,亡国之君。第二,皇位被篡夺。第三,政绩不足。从实际来看,也只好是政绩不足以被自己的后人们认可,所以才横下心来不让他进祖庙。那么汉景帝之人又有什么不太让子孙后代认可的政绩呢?各位看官且慢慢看来。
汉文帝比较老实,一生至死追寻无为而治的政策方针,获得后世一致好评。但是汉景帝不一样了,他就忍不住了。登基之后,汉景帝干了一件事情,什么事情呢?削藩。在封建王朝,但凡是涉及削藩都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不是要大开杀戒,就是有人要起兵造反。而汉景帝削藩,遇到的是后一种。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景帝第三年的时候,吴楚等七国发生叛乱,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汉景帝实施的削藩政策。七国之乱发生后,大家的要记住了,是这个人一手帮汉景帝摆平了此事,他叫周亚夫。周亚夫其人,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和汉高祖刘邦是老乡,还继承了他的父亲的爵位,称绛侯。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
也就是说,七国之乱虽然真的乱,但是让这个人给摆平了。话说回来,虽然削藩导致了叛乱,但汉景帝削藩也是一番好意,谁叫自己的老祖宗当时非要分封天下的,不仅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还让后世人跟着他操碎了心。但是紧接着还有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杀功臣。这事儿汉景帝也干了。杀的谁?没错儿,就是上文中的周亚夫,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后,封太尉还不行,在几年之后还做了丞相。大家注意了,那时候的丞相可算是位高权重,简直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想想李斯,想想董仲舒,那个不是掌权一方之人。
这个时候这个周亚夫也是丞相了。或许是人的地位高了就会有点儿飘,也或许是皇帝和丞相之间的矛盾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办法调和,反正是周亚夫被汉景帝看不惯了。看不惯了就怎么样?杀,君要臣死,臣就不得不死,理由有很多历史记载,但最后的结果无非就是死。周亚夫的儿子是个孝子,爹还活着,就给周亚夫置办死后的陪葬品,也是买什么不好,就偏偏买兵器作为陪葬,汉景帝一次为由,给周亚夫定了一个意图谋反的罪名,最后不明不白的就死在了牢中。
那么回过头来看,汉景帝削藩有错吗?没有。削藩本身就是为了后代子孙能够更好的坐稳自己的江山。汉景帝杀周亚夫真的就有错吗?从个人之间来看,肯定有,但是从政治上看,汉武帝的做法要比后来朱元璋一口气诛杀15000人来废除丞相要好的多,也比汉高祖刘邦的手段要温和的多。可就是这样的一件事情,却得不到自己的子孙后带的认可,后代们认为汉景帝削藩不合时宜,导致叛乱,进而又不识好歹诛杀忠良,不配进入祖庙,就连个庙号都没有给他一个。(原文来自史者日记的头条号)